一种基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CT对比剂外渗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247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CT对比剂外渗监测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防护箱和盖体,所述防护箱的顶部通过合页铰接有盖体,所述防护箱内腔的上半部设置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的顶部设置有监测机构,所述防护箱内腔的下半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防护箱一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嵌设有防尘散热网,所述防护箱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万向轮,所述升降台顶部的一侧装配有微控制器,所述升降台顶部的背面装配有蓝牙模块。通过监测机构可以在紧密贴合患者皮肤且在不对患者输液处造成额外压迫的条件下做到精准部位测控,实用性较好,通过升降机构在监测机构闲置时将其回收至防护箱的内腔,避免其长时间暴露在外。避免其长时间暴露在外。避免其长时间暴露在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CT对比剂外渗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基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CT对比剂外渗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CT检查作为医院一项重要的检查项目,每天的检查病例较多且检查过程中存在对比剂外渗的情况,降低了检查的效率。现有技术大多是通过附着于手腕的摄像头拍摄输液处肿胀情况,利用绑带、扣具或者魔术贴进行穿戴与固定。
[0003]现有监测装置有使用成本高和安装不便的缺陷;其利用摄像头拍摄图片分辨CT对比剂渗透引起的肿胀程度,具有图像摄取的模糊性和难判断性,难以达到要求的高速和高精确度;一般检测装置采用的摄像头价格较为高昂,且绑带材料不可重复利用,大大提高了成本,不利于产品的大量普及;同时常见的监测装置的防护效果欠佳,易发生意外损坏;现有监测装置不能完美贴合患者输液部位,受输液部位、患者姿势的限制,不具有实用性和普适性;因此急需一种满足使用要求的CT对比剂外渗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CT对比剂外渗监测装置,通过监测机构可以在紧密贴合患者皮肤且不对患者输液处造成额外压迫的条件下做到精准部位测控,实用性较好,通过升降机构在监测机构闲置时将其回收至防护箱的内腔,避免其长时间暴露在外,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CT对比剂外渗监测装置,包括防护箱和盖体,所述防护箱的顶部通过合页铰接有盖体,所述防护箱内腔的上半部设置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的顶部设置有监测机构,所述防护箱内腔的下半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防护箱一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嵌设有防尘散热网,所述防护箱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万向轮。
[0006]优选的,所述监测机构包括微控制器、蓝牙模块、线性电压转换模块、柔性压力传感器和弹性硅胶垫片,所述升降台顶部的一侧装配有微控制器,所述升降台顶部的背面装配有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微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一侧通过杜邦线电性连接有线性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线性电压转换模块栓接于升降台顶部的居中部位。
[0007]优选的,所述线性电压转换模块的一侧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柔性压力传感器,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底部粘接有弹性硅胶垫片,所述弹性硅胶垫片的底部贴合于升降台顶部的另一侧。
[0008]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旋转齿轮、齿条板和滑槽,所述防护箱内腔的一侧装配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防护箱内腔的另一侧,所述旋转轴表面的两侧均平键连接有旋转齿轮。
[0009]优选的,所述旋转齿轮的背面均啮合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的顶部分别栓接于升
降台底部的两侧。
[0010]优选的,所述齿条板的背面均栓接有滑块,所述防护箱内腔背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CT对比剂外渗监测装置,通过微控制器、蓝牙模块、线性电压转换模块、柔性压力传感器和弹性硅胶垫片的配合,便于对CT对比剂外渗情况进行监测;柔性压力传感器具有一定的可弯曲性能,可以在紧密贴合患者皮肤且不对患者输液处造成额外压迫的条件下,通过压力监控患者部位是否出现CT对比剂外渗造成的肿胀现象,同时及时通过蓝牙模块将监测结果反馈到医师处,以此做到准确判断和及时预警;同时出于人性化考虑,采用柔性压力传感器监控,在CT对比剂渗透早期及时预警,避免对患者造成更大的疼痛;且本申请极大地减小和减轻了陪护医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减少了陪护医师肉眼判断CT对比剂是否渗透的工作难度,减小安装难度的同时在渗漏发生的初期就做到及时提醒,有利于陪护医师尽早做出相应措施,不必等到渗漏造成二级水肿才被观测到,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0013]2、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CT对比剂外渗监测装置,通过电机、旋转齿轮、齿条板和滑槽的配合,便于操作人员对监测机构进行升降,在闲置时,可以将监测机构收缩至防护箱的内腔,并盖上盖体,从而对其进行防护;反之将监测机构进行上升,并可根据医护人员的使用需求进行相应的高度调节,大大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防护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升降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号:1、防护箱;2、盖体;3、升降台;4、监测机构;41、微控制器;42、蓝牙模块;43、线性电压转换模块;44、柔性压力传感器;45、弹性硅胶垫片;5、升降机构;51、电机;52、旋转齿轮;53、齿条板;54、滑槽;6、防尘散热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基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CT对比剂外渗监测装置,包括防护箱1和盖体2,防护箱1的顶部通过合页铰接有盖体2,防护箱1内腔的上半部设置有升降台3,升降台3的顶部设置有监测机构4,防护箱1内腔的下半部设置有升降机构5,防护箱1一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嵌设有防尘散热网6,通过防尘散热网6可同时起到散热和防尘的效果,防护箱1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万向轮,通过万向轮可增加装置的机动性。
[0020]监测机构4包括微控制器41、蓝牙模块42、线性电压转换模块43、柔性压力传感器
44和弹性硅胶垫片45,升降台3顶部的一侧装配有微控制器41,升降台3顶部的背面装配有蓝牙模块42,蓝牙模块42与微控制器41电性连接,微控制器41的一侧通过杜邦线电性连接有线性电压转换模块43,通过柔性压力传感器44监测皮肤压力后将压力数据传输至线性电压转换模块43,再经线性电压转换模块43处理数据后,通过杜邦线传输至微控制器41,后经程序处理将实时数据通过蓝牙模块42传输至医师手机或电脑,实现实时监控,线性电压转换模块43栓接于升降台3顶部的居中部位;本申请嵌入式系统使用stm32f103系列微控制器,外置的薄膜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信息,电流信号经过电流电压转换芯片转化为电压信号交由片上系统处理,mcu使用Free RTOS实时操作系统控制,能够多任务并发,更快响应用户指令以及实时处理数据。
[0021]线性电压转换模块43的一侧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柔性压力传感器44,柔性压力传感器44的底部粘接有弹性硅胶垫片45,弹性硅胶垫片45的底部贴合于升降台3顶部的另一侧,柔性压力传感器44与弹性硅胶垫片45贴合,而弹性硅胶垫片45与患者皮肤直接贴合,位置位于静脉注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CT对比剂外渗监测装置,包括防护箱(1)和盖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1)的顶部通过合页铰接有盖体(2),所述防护箱(1)内腔的上半部设置有升降台(3),所述升降台(3)的顶部设置有监测机构(4),所述防护箱(1)内腔的下半部设置有升降机构(5),所述防护箱(1)一侧的正面和背面均嵌设有防尘散热网(6),所述防护箱(1)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万向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CT对比剂外渗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4)包括微控制器(41)、蓝牙模块(42)、线性电压转换模块(43)、柔性压力传感器(44)和弹性硅胶垫片(45),所述升降台(3)顶部的一侧装配有微控制器(41),所述升降台(3)顶部的背面装配有蓝牙模块(42),所述蓝牙模块(42)与微控制器(41)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41)的一侧通过杜邦线电性连接有线性电压转换模块(43),所述线性电压转换模块(43)栓接于升降台(3)顶部的居中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CT对比剂外渗监测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坤哲刘媛彭靖然乔雪波张超林汉吴佳颖彭艺白雨璇姜月琦李万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