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损差的水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337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压损差的水表,包括铸造一体成型的壳体,壳体内插接设置机芯,壳体的内壁向内收缩形成分腔环,分腔环将壳体的内部上下分隔为出水腔以及储水腔,储水腔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一对导流凸起。机芯包括卡接设置于分腔环上的下导流器,下导流器的上端卡接设置上导流器,上导流器以及下导流器内设置叶轮,上导流器的上端嵌设于法兰盖的下端表面,法兰盖的上端表面固设计数器,计数器贯穿法兰盖与机芯连接,下导流器的外周套设上下端均开口的筒状的滤水筒,滤水筒的侧壁间隔均匀开设若干过水孔,下导流器以及滤水筒的下端抵接于壳体的内壁底端。壳体的内壁底端。壳体的内壁底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损差的水表


[0001]本技术涉及水表
,尤其涉及一种低压损差的水表。

技术介绍

[0002]水表是一种测量水流量的仪表。水表在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项参数:最小流量(Q1):要求水表的示值复合最大允许误差的最低流量;常用流量(Q3):额定工作条件下的最大流量;分界流量(Q1):出现于常用流量Q3和最小流量Q1之间、将流量范围划分成各有特定最大允许误差的“高区”和“低区”两个区的流量;过载流量(Q4):要求水表在短时间内能符合最大允许误差要求,随后在额定工作条件下仍能保持计量特性的最大流量;压力损失(Δp):在给定的流量下,管道中存在水表所造成的水头损失。
[0003]在传统的水表设计中,在下导流器的外部还套设有滤水套筒,滤水套筒卡接在壳体中部的分腔环上,滤水套的下端与壳体的内壁底端间隔设置,水流从滤水套的外周以及底部进入下导流器内再带动叶轮旋转,进行水流量计数。然而这样的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0004]1.水流从进水口进入储水腔内较多的水流从靠近进水口的一侧向上流动进而推动叶轮转动,远离进水口的一侧水流流速相对较慢,导致叶轮转动过程中受力不均,容易发生偏斜或是加剧磨损。
[0005]2.在水流过程中,从滤水套的下端进入下导流器内部顶升叶轮的水流较多,带来的压力损失较大,同时会导致水表的常用流量的额定值和过载流量的阈值降低。为了提高常用流量的额定值和过载流量的阈值,通常会将水表的壳体做大,但这又会造成最小流量的额定值增大,不利于小流量状态的监控。但若滤水套不与壳体的内壁底端存在间隔又将导致远离进水口的一侧水流紊流多,进入机芯内的水流小,导致叶轮偏转不稳,同时更为加剧压损差。
[0006]3.水流进入水表时多为紊流,过水面积大,压损差值较大,在工业生产中对于水压的影响以及水表的使用寿命均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压损差的水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低压损差的水表,包括铸造一体成型的壳体,所述壳体内插接设置机芯,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轴线共线的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壳体的内壁向内收缩形成分腔环,所述分腔环将所述壳体的内部上下分隔为出水腔以及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一对导流凸起,所述导流凸起从所述进水口处朝靠近所述出水口的方向呈流线型向下延伸直至所述壳体的内壁底部后相向收缩,所述导流凸起将所述储水腔从逐渐远离所述进水口的方向分隔为近水部以及远水部;
[0009]所述机芯包括卡接设置于所述分腔环上的下导流器,所述下导流器的上端卡接设置上导流器,所述上导流器以及所述下导流器内设置叶轮,所述壳体的上端开口处可拆卸
设置法兰盖,所述上导流器的上端嵌设于所述法兰盖的下端表面,所述法兰盖的上端表面固设计数器,所述计数器贯穿所述法兰盖与所述机芯连接,所述下导流器的外周套设上下端均开口的筒状的滤水筒,所述滤水筒的侧壁间隔均匀开设若干过水孔,所述下导流器以及所述滤水筒的下端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底端。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壳体于所述进水口以及所述出水口位置处分别向外延伸一体成型形成进水管以及出水管。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分腔环具体包括从所述壳体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开口向上隆起形成于所述进水口/出水口的轴线共面位置处形成环状的放置台,所述放置台的内壁向内收缩形成台阶部,所述机芯承接于所述台阶部上;
[0012]所述连接板呈从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侧朝靠近所述出水口的方向呈流线型向下倾斜的趋势设置,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侧与所述进水口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侧与所述出水口的下端连接。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导流凸起的横截面包括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始终契合的底边线,所述底边线的两端朝逐渐远离所述壳体的内壁的方向呈内凹的曲线延伸形成两个侧边线,两个侧边线远离所述底边线的一端由平滑的顶端线连接;
[0014]其中,靠近所述远水部一侧的侧边线呈1/4圆弧线状,所述顶端线呈朝向所述近水部倾斜的状态;
[0015]所述导流凸起由其横截面沿一对对称从所述进水口处朝靠近所述出水口的方向呈流线型向下延伸直至所述壳体的内壁底部后相向靠拢的成型线扫描成型而成,所述成型线的末端贴靠于所述滤水筒的外壁。
[001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定义所述进水口的直径为d,所述成型线的起始端位于所述进水口位置处且距所述进水口的上端距离为2/9~1/3d,定义所述壳体的内径为D,所述成型线的末端位于所述所述壳体的内壁底部且距所述进水口的距离为1/2D。
[001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导流凸起具体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水口位置处的分水部,所述分水部朝远离所述进水口的方向延伸形成扰流部,所述扰流部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侧呈流线型延伸形成导流部,两个所述导流部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底部并相向靠拢形成回水部。
[001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扰流部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所述导流部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001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下导流器成倒置的漏斗状,所述下导流器的外壁呈平滑弧面状,且所述下导流器的外壁圆周阵列设置若干分流板;
[0020]所述下导流器的上端表面开设若干冲流孔。
[002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下导流器的底端开设若干溢流缺口,所述壳体的内壁底部与所述下导流器相应位置处设置向下凹陷的弧面。
[002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计数器内设置有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远程监控中心通信连接。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1.水流在管道内流动时一般处于层流状态,由于液体自身内部存在的粘性力,水流各层的流速从远离管壁的方向逐渐增大直至于管道的轴线处达到最大,在从进水口进入
水表的储水腔内时会形成较大的紊流导致压损差增大。本技术通过在储水腔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一对导流凸起,导流凸起从进水口处朝靠近出水口的方向呈流线型向下延伸直至壳体的内壁底部后相向收缩,导流凸起将储水腔从逐渐远离进水口的方向分隔为近水部以及远水部,由导流凸起对进入储水腔内的液体进行导流,快速的将紊流平整为层流减少了压损差。
[0025]同时由于导流凸起有部分段呈流线型向下延伸直至壳体的内壁底部,实现了在低流量时进行导流加速以降低最小流量Q1所需的数值,在高流量时对液体形成阻隔以回流与紊流互相扰动将动能转换为压力势能,避免过高的流速导致叶轮失效,同时也减小了压损差。
[0026]2.通过将下导流器以及滤水筒的下端抵接在壳体的内壁底端,由导流凸起将更多的水流导流形成层流进入远水部内,无需再从滤水筒的下端进入机芯以避免远离进水口的一端水流量偏小压损差值大,减少了从下导流器的下端进入机芯内的水流量,进而减少压损差。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正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损差的水表,包括铸造一体成型的壳体,所述壳体内插接设置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轴线共线的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壳体的内壁向内收缩形成分腔环,所述分腔环将所述壳体的内部上下分隔为出水腔以及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一对导流凸起;所述机芯包括卡接设置于所述分腔环上的下导流器,所述下导流器的上端卡接设置上导流器,所述上导流器以及所述下导流器内设置叶轮,所述壳体的上端开口处可拆卸设置法兰盖,所述上导流器的上端嵌设于所述法兰盖的下端表面,所述法兰盖的上端表面固设计数器,所述计数器贯穿所述法兰盖与所述机芯连接,所述下导流器的外周套设上下端均开口的筒状的滤水筒,所述滤水筒的侧壁间隔均匀开设若干过水孔,所述下导流器以及所述滤水筒的下端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底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低压损差的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于所述进水口以及所述出水口位置处分别向外延伸一体成型形成进水管以及出水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低压损差的水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狮仔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诺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