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密封防漏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160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电机密封防漏油结构,包括轴承外盖、外油封和齿轮箱,外油封与轴承外盖相对一侧形成一迷宫通道,迷宫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轴承安装腔和齿轮箱内部,轴承外盖上设置有回油通道和气压平衡孔,气压平衡孔设置在回油通道与轴承安装腔之间,齿轮箱内润滑油流入迷宫通道之后,会优先经过回油通道流回齿轮箱,另外少部分再通过气压平衡孔流至外部,实现两级保护;或者气压平衡孔连通迷宫通道的开口高于回油通道连通迷宫通道的开口,通过将气压平衡孔的高度设置高于回油通道,只有当进入迷宫通道内的润滑油达到气压平衡孔的高度之后,才会从气压平衡孔排出,有效避免油脂泄露。有效避免油脂泄露。有效避免油脂泄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密封防漏油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
,具体是涉及到一种电机密封防漏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轨道交通领域,对于取消联轴节的联接方式,通过电机传动端的齿轮与齿轮箱齿轮直接啮合传动,由此会带来一个问题:齿轮在高速运转过程中,齿轮箱封闭腔体内部的气压较高,齿轮箱润滑油会通过电机轴承处的迷宫通道进入轴承室,一方面污染电机内部的轴承润滑脂;另一方面会通过电机排油结构排出电机外部,造成齿轮箱润滑油流失,产生漏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避免齿轮箱内润滑油进入轴承污染轴承润滑脂的电机密封防漏油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包括与电机端盖固定连接的轴承外盖以及与电机转轴固定连接的外油封,还包括与轴承外盖或电机端盖固定连接的齿轮箱,所述外油封与轴承外盖相对一侧形成一迷宫通道,迷宫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轴承安装腔和齿轮箱,所述轴承外盖上设置有回油通道和气压平衡孔,回油通道连通迷宫通道和齿轮箱,气压平衡孔连通迷宫通道和轴承外盖外侧,气压平衡孔设置在回油通道与轴承安装腔之间,或者气压平衡孔连通迷宫通道的开口高于回油通道连通迷宫通道的开口。
[0005]更进一步地,所述回油通道为折弯状,回油通道连通迷宫通道的一侧铅垂设置或者朝向外油封轴线设置。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回油通道设置在轴承外盖的底部。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回油通道沿轴承外盖周向设置有1

3个。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气压平衡孔沿轴承外盖周向设置有两个,两个气压平衡孔等高设置。
[0009]更进一步地,两个气压平衡孔的夹角为70

90
°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迷宫通道为阶梯状,靠近轴承安装腔一侧为大端,所述气压平衡孔设置在阶梯状迷宫通道的大端上,所述回油通道设置在阶梯状迷宫通道的小端上。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回油通道沿轴承外盖轴向设置有两组。
[0012]更进一步地,设置在阶梯状迷宫通道大端的回油通道口径大于设置在阶梯状迷宫通道小端的回油通道口径。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外盖与齿轮箱相对侧设置有密封圈。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轴承外盖上设置迷宫通道,增强回油能力,使进入迷宫通道内润滑油及时流回到齿轮箱内,有效避免润滑油进入轴承安装腔污染润滑油脂,以及避免润滑油通过气压平衡孔流失的现象,通过设置气压平衡孔,避免齿轮箱内部与电机内部压力不平衡,出现电机内部油脂由于压力原因流向齿轮箱或者齿轮箱内润滑油由
于压力原因流向电机内部的情况,从根源上减少润滑油以及轴承润滑油脂的相互干扰和油脂泄露的情况,通过将气压平衡孔的高度设置高于回油通道,只有当进入迷宫通道内的润滑油达到气压平衡孔的高度之后,才会从气压平衡孔排出,有效避免油脂泄露,另一种方式,气压平衡孔设置在回油通道与轴承安装腔之间,这种设置方式在常规情况下,在齿轮箱内润滑油流入迷宫通道之后,会优先经过回油通道流回齿轮箱,另外少部分再通过气压平衡孔流至外部,即可实现两级保护,有效避免油脂相互干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右视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右视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右视图。
[0021]在图中,1

电机转轴;2

内油封;3

电机端盖;4

轴承;5

轴承外盖;6

外油封;7

密封圈;8

齿轮箱;9

迷宫通道;10

气压平衡孔;11

回油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密封防漏油结构设置在电机与齿轮箱8连接处,包括与电机端盖3固定连接的轴承外盖5以及与电机转轴1固定连接的外油封6,还包括与轴承外盖5或电机端盖3固定连接的齿轮箱8,以此,电机端盖3、轴承外盖5和齿轮箱8彼此之间相对固定,为了提高密封度,轴承外盖5与齿轮箱8相对侧设置有密封圈7,避免润滑油流失,其中,电机端盖3内设置有轴承安装腔,轴承安全腔内安装有轴承4,轴承外盖5同时限制轴承4外圈的轴向移动,电机转轴1与外油封6以及轴承4的内圈过盈配合,且端部伸入齿轮箱8内与齿轮箱8内齿轮连接,另外,电机转轴1靠近电机内部一侧还设置有内油封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外油封6与轴承外盖5相对一侧形成一迷宫通道9,迷宫通道9的两端分别连通轴承安装腔和齿轮箱8,所述轴承外盖5上设置有回油通道11和气压平衡孔10,回油通道11连通迷宫通道9和齿轮箱8,设置迷宫通道9,增强回油能力,使进入迷宫通道9内润滑油及时流回到齿轮箱8内,有效避免润滑油进入轴承安装腔污染润滑油脂,以及避免润滑油通过气压平衡孔10流失的现象,另外,本实施例中,迷宫通道9优选采用阶梯状,回油通道11和气压平衡孔10均设置在阶梯状迷宫通道9的大端,气压平衡孔10连通迷宫通道9和轴承外盖5外侧,通过设置气压平衡孔10,避免齿轮箱8内部与电机内部压力不平衡,出现电机内部油脂由于压力原因流向齿轮箱8或者齿轮箱8内润滑油由于压力原因流向电机内部的情况,从根源上减少润滑油以及轴承润滑油脂的相互干扰和油脂泄露的情况,气压平衡孔10连通迷宫通道9的开口高于回油通道11连通迷宫通道9的开口,通过将气压平衡孔10的高度设置高于回油通道11,只有当进入迷宫通道9内的润滑油达到气压平衡孔10的高度之后,才会从气压平衡孔10排出,有效避免油脂泄露。
[0024]所述回油通道11为折弯状,回油通道11连通迷宫通道9的一侧铅垂设置或者朝向
外油封6轴线设置,通过将回油通道11设置为折弯状,使迷宫通道9内部的润滑油仅能通过重力经过具有一个转折的回油通道11进入到齿轮箱8内,而无法通过惯性从具有转折的回油通道11进入到迷宫通道9内,使回油通道11变成单向通道,保证回油效果。
[0025]所述回油通道11设置在轴承外盖5的底部,更有利于润滑油通过重力流入至回油通道11内,提高回油效率,避免过多的润滑油滞留在迷宫通道9内。
[0026]所述回油通道11沿轴承外盖5周向设置有1

3个,在保证轴承外盖5结构强度的同时有效提高回油速度。
[0027]所述气压平衡孔10沿轴承外盖5周向设置有两个,提高气压平衡的效果,两个气压平衡孔10等高设置,保证两个气压平衡孔10在相同情况下同时排出过多的油脂,另外,两个气压平衡孔10的夹角为70

90
°
,有效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密封防漏油结构,包括与电机端盖(3)固定连接的轴承外盖(5)以及与电机转轴(1)固定连接的外油封(6),还包括与轴承外盖(5)或电机端盖(3)固定连接的齿轮箱(8),所述外油封(6)与轴承外盖(5)相对一侧形成一迷宫通道(9),迷宫通道(9)的两端分别连通轴承安装腔和齿轮箱(8),其特征是,所述轴承外盖(5)上设置有回油通道(11)和气压平衡孔(10),回油通道(11)连通迷宫通道(9)和齿轮箱(8),气压平衡孔(10)连通迷宫通道(9)和轴承外盖(5)外侧,气压平衡孔(10)设置在回油通道(11)与轴承安装腔之间,或者气压平衡孔(10)连通迷宫通道(9)的开口高于回油通道(11)连通迷宫通道(9)的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密封防漏油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回油通道(11)为折弯状,回油通道(11)连通迷宫通道(9)的一侧铅垂设置或者朝向外油封(6)轴线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密封防漏油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回油通道(11)设置在轴承外盖(5)的底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密封防漏油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回油通道(11)沿轴承外盖(5)周向设置有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思源杨慧强邢中辉明帅帅冯守智罗英露李伟业文宇良胡云卿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中车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