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1569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顶出机构,涉及模具及双射技术领域,这种模具顶出机构包括:一射母模、二射母模、公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公模穴设有流道,且一射、二射皆从该流道射出;合模注塑时,透过顶压导杆压块推动导杆及翘板,所述翘板在受到顶压时,将顶针板向公模框紧靠,使顶针顶出,让成品产生靠破,使得二射后的软胶不易剥离;注塑完成开模时,顶板和下盖板由第一位置推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比第一位置更靠近公模框,带动与顶板连接的司筒及司筒内针,使其伸入公模穴内,进而将成品、流道及料头顶出;所述司筒内针在伸入公模穴的一端设有凸台,使产品顶出时能产生定位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模具顶出机构能解决先前料头针将成品顶翻的问题,使整体生产进程能进入全自动生产,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顶出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及双射
,特别是一种模具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现今产品不同的外观效果体验、性能要求等多种需求,双射成型技术在现代工业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双色脚垫成型模具在一次射出及二次射出时,存在顶出问题,原先射出成品由料头针顶出时,因无法进行偷肉定位,顶出时常将成品顶翻,导致机械手无法精准夹取成品,进而造成产线延宕,影响生产进程。
[000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成品由料头针顶出时,时常将成品顶翻,导致机械手无法精准夹取成品,进而造成产线延宕,影响生产进程。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包含:一射母模、二射母模、公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针板、一射顶板、一射下盖板、二射顶板、二射下盖板、司筒、司筒内针;
[0006]所述公模设有公模框、公模仁,所述公模框设有导柱,用以和母模接合固定整体模具,所述公模仁设有公模穴,且公模穴一射和二射从注塑口至料头前的流道重叠设置;所述公模框中设有导杆压块、导杆、翘板,用以在一射合模时透过顶压导杆压块推动导杆及翘板,所述翘板在受到顶压时,顶到顶针板,使顶针板向公模框紧靠;
[0007]所述顶针板设置于公模框与一射顶板之间,一射合模时因受导杆压块、导杆顶压,使翘板顶起顶针板向公模框紧靠,并将顶针顶出,使成品产生靠破,让二射后的软胶不易剥离;
[0008]所述一射顶板设置于顶针板及一射下盖板之间,用于顶出司筒,使其能伸入模穴。
[0009]所述司筒垂直设于一射顶板且与之连接,并穿设于顶针板、公模框及公模仁,且能在一射顶板及一射下盖板推动时,伸入公模穴内顶出流道及料头;
[0010]所述司筒内针垂直设于二射顶板,并设置于司筒内,且穿射于顶针板、公模框、公模仁及一射顶板、一射下盖板,能在二射顶板及二射下盖板推动时,伸入公模穴内顶出流道、料头及产品,所述司筒内针在伸入公模穴的一端设有凸台,使产品顶出时能产生定位的作用。
[0011]当一射注塑完成开模时,所述一射顶板和一射下盖板由第一位置推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比第一位置更靠近公模框,同时推动与一射顶板连接的司筒,司筒伸入公模穴内,进而将一射流道及料头顶出,此时一射成品还停留在公模穴内。
[0012]当二射注塑完成开模时,所述一射顶板、一射下盖板、二射顶板和二射下盖板由第一位置推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比第一位置更靠近公模框,同时推动与一射顶板、一射下盖板、二射顶板和二射下盖板连接的司筒及司筒内针,进而将整体成品包含流道、料
头、产品顶出。
[0013]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模脚及下固定板,所述模脚设置于下固定板与公模框之间,且模脚与下固定板两者之间固定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带来的效益是,藉由本模具顶出机构中的司筒及司筒内针上的凸台设置,即使是在重叠的流道上,也能顺利将成品顶出,解决先前料头针将成品顶翻,导致机械手无法精准夹取成品的问题,使整体生产进程能进入全自动生产,提升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具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具顶出机构一射母模的侧视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具顶出机构二射母模的侧视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具顶出机构一射时的剖面侧视图。
[0019]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具顶出机构二射时的剖面侧视图。
[0020]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具顶出机构一射后第二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具顶出机构二射后第二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另一侧的剖面图。
[0023]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司筒与司筒内针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0025]请参阅图1、图2、图5及图8,图1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合模状态侧视图,图5绘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侧的剖面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包括:一射母模100、二射母模200、公模300、顶出机构400、在此实施例中还包括模脚5及下固定板6。
[0026]一射母模100中包含了一射母模框101、一射母模仁102及导套103,其中导套103用以和公模300中的导柱304接合以固定整体成型模具。
[0027]二射母模200中包含了二射母模框201及二射母模仁202及导套203,其中导套203用以和公模300中的导柱304接合以固定整体成型模具。
[0028]公模300中包含了公模框301、公模仁302、公模穴303、导柱304;公模穴303设有流道308,流道308从注塑口延伸至料头,且无论一射或二射皆从该流道308射出;所述公模框301中设有导杆压块305、导杆306、翘板307,用以在合模时透过顶压导杆压块305推动导杆306及翘板307,所述翘板307在受到顶压时,顶到顶针板403,使顶针板403向公模框301紧靠。
[0029]顶出机构400中包含司筒401、司筒内针402、顶针板403、一射顶板404、一射下盖板405、二射顶板406、二射下盖板407。
[0030]司筒401垂直设于一射顶板404且与之连接,并穿设于顶针板403、公模框301及公模仁302,且能在一射顶板404及一射下盖板405推动时,伸入公模穴303内。
[0031]司筒内针402垂直设于二射顶板406,并设置于司筒401内,且穿射于顶针板403、公
模框301、公模仁302、一射顶板404及一射下盖板405,能在二射顶板406及二射下盖板407推动时,伸入公模穴303内,所述司筒内针402在伸入公模穴303的一端设有凸台,使产品顶出时能产生定位的作用。
[0032]顶针板403设置于公模框301与一射顶板404之间,一射合模时因受导杆压块305、导杆顶压306,使翘板307顶起顶针板403,使其向公模框301紧靠,并将顶针顶出,使成品成型时产生靠破,让二射后的软胶不易剥离。
[0033]请参阅图3及图4,一射顶板404设置于顶针板403及一射下盖板405之间,用于和一射下盖板405配合,并顶出司筒401,使其能伸入公模穴303。
[0034]一射下盖板405设置于一射顶板404及二射顶板406之间,用于和一射顶板404配合,使其能顶出司筒401,使司筒401能伸入公模穴303。
[0035]二射顶板406设置于一射下盖板405及二射下盖板407之间,用于和二射下盖板407配合,并顶出司筒内针402,使其能伸入公模穴303。
[0036]二射下盖板407设置于一射顶板404及二射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包含:一射母模、二射母模、公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内有公模穴,所述公模穴中设有流道,所述流道从注塑口延伸至料头,且无论一射或二射皆从该流道射出;所述顶出机构,其包含的顶针板在一射合模时透过顶压导杆压块、导杆,使翘板顶起顶针板向公模框紧靠,进而将顶针顶出,使一射成品产生靠破,让二射后的软胶不易剥离;所述顶出机构,其包含的司筒在一射时,由一射顶板、一射下盖板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司筒能伸入公模穴将流道及料头顶出;在二射时,其包含的司筒及司筒内针由一射顶板、一射下盖板、二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定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