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156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至少两片钢桥面板;S2:对上述每片钢桥面板依序进行以下施工工序:(1)将钢桥面板表面进行喷砂除锈处理并焊接剪力钉;(2)铺设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形成相互交错的网格结构层;S3:在所述至少两片钢桥面板的接缝处设置补强钢筋和齿口型端模;S4:分别浇筑所述至少两片钢桥面板形成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S5:在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上铺设磨耗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抗疲劳性能并且保证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在浇筑过程中不发生流淌及受理分布以确保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的厚度。土铺装层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建造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桥梁建设也在我国掀起一股浪潮。由于大跨径桥梁越来越多,因而钢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钢桥面体系有很多优点,例如自重比较轻;可以先进行预制,再在现场进行吊装,从而可以减少工程周期等。
[0003]在钢桥面体系中,混凝土铺装层尤为重要,相比普通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中采用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抗压和抗拉能力,然而,钢桥面结构连接缝处承受着反复的车辆荷载,仅依靠超高性能混凝土难以保障桥面结构的耐久性以及抗疲劳能力,会造成钢桥组合桥面结构开裂的问题,给桥面结构的维护和翻修工作带来巨大的经济成本。另外,钢桥面上通常设置的混凝土铺装层,混凝土铺装层还不能太厚,以免过多地增加桥梁的恒重,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
[0004]因此,如何加强钢桥面铺装的结构受力框架以及确保混凝土铺装层的厚度尤为重要,已成为摆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够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抗疲劳性能并且保证高超性能混凝土铺装层在浇筑过程中不发生流淌以确保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的厚度。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准备至少两片钢桥面板;
[0008]S2:对上述每片钢桥面板依序进行以下施工工序:(1)将钢桥面板表面进行喷砂除锈处理并焊接剪力钉;(2)铺设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形成相互交错的网格结构层;
[0009]S3:在所述至少两片钢桥面板的接缝处设置补强钢筋和齿口型端模;
[0010]S4:分别浇筑所述至少两片钢桥面板形成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
[0011]S5:在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上铺设磨耗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包括:先铺设纵向钢筋,再铺设横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等间距铺设,所述横向钢筋之间间距为100mm,所述纵向钢筋等间距铺设,所述纵向钢筋之间间距为100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规格均为的钢筋,其中优选为
[0014]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以钢丝或铁丝绑扎方式相连,且所述钢丝或铁丝末端朝向所述钢桥面板。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包括:将所述补强钢筋平行于所述纵向钢筋设置,且所述补
强钢筋与所述纵向钢筋错开设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补强钢筋等间距设置,所述补强钢筋的规格为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包括:所述齿口型端模设有与所述横向钢筋、纵向钢筋和补强钢筋直径相适配的定位卡口,将所述齿口型端模的定位卡口对准所述横向钢筋、纵向钢筋和补强钢筋进行安装设置,使得所述齿口型端模通过所述定位卡口套设于所述横向钢筋、纵向钢筋和补强钢筋上。
[00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包括:先浇筑齿口型端模第一侧形成第一浇筑层,待所述第一浇筑层终凝后,取下所述齿口型端模,再浇筑剩余部分形成第二浇筑层,所述第一浇筑层和第二浇筑层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浇筑层和第二浇筑层形成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
[0019]进一步的,在完成所述工序(1)后,在进行工序(2)之前还包括对工序(1)中的焊接有剪力钉的钢桥面板进行涂刷防腐涂层。
[00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还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整平和养护。
[002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包括:
[0022]S51:对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进行抛丸处理;
[0023]S52:在抛丸处理后的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上刮涂树脂沥青EBCL,然后撒布碎石,形成防水抗滑粘结层;
[0024]S53:在所述防水抗滑粘结层涂布RA树脂沥青胶结料,形成RA树脂沥青粘结层,并铺设RA10树脂沥青混合料、固化、抛丸后形成RA10树脂沥青混合料层;
[0025]S54:最后涂布EBCL胶结料,并撒布碎石,固化后形成EBCL防水抗滑罩面层,构成所述磨耗层,所述磨耗层厚度为23mm~27mm,其中优选为25mm。
[0026]进一步的,所述磨耗层也可以采用热拌热铺开断级配沥青混合料,使用高精度摊铺机施工,钢轮压路机碾压成型,厚度为18mm~22mm,其中优选为20mm。
[0027]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包括至少两片钢桥面板,所述至少两片钢桥面板上设有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相互交错形成网格结构层,在所述至少两片钢桥面板的接缝处设有补强钢筋,所述补强钢筋平行于所述纵向钢筋设置,所述至少两片钢桥面板上铺设有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包括保护层,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覆盖所述横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和所述补强钢筋,在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上铺设有磨耗层。
[0028]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15mm。
[0029]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桥面铺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时,通过设置齿口型端模,并分布先后进行浇筑,能够确保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在浇筑过程中不发生流淌,并且齿口型端模形状沿接缝处方向对称设置,使得超高性能混凝土在每块钢桥面板的受力大小均匀分布,进一步确保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的厚度;且在平行于纵向钢筋方向设有补强钢筋,能够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抗疲劳性能。
[0031]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桥面铺装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桥面铺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焊钉在焊接过程中钢桥面板的温度变化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浇筑过程的结构俯视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浇筑过程的结构俯视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接缝处齿口型端模示意图;
[0038]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磨耗层的结构图;
[0039]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块浇筑顺序及浇筑方向。附图标记:1第一钢桥面板;2第二钢桥面板;3剪力钉;4横向钢筋;5纵向钢筋;6补强钢筋;7齿口型端模;71凸状;72凹状;8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9第一浇筑层;10第二浇筑层;11磨耗层;111防水抗滑粘结层;112RA树脂沥青粘结层;113RA10树脂沥青混合料层;114EBCL防水抗滑罩面层;121第一侧边;122第二侧边;123第三侧边;124第四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桥面铺装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至少两片钢桥面板;S2:对上述每片钢桥面板依序进行以下施工工序:(1)将钢桥面板表面进行喷砂除锈处理并焊接剪力钉;(2)铺设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形成相互交错的网格结构层;S3:在所述至少两片钢桥面板的接缝处设置补强钢筋和齿口型端模;S4:分别浇筑所述至少两片钢桥面板形成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S5:在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上铺设磨耗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先铺设纵向钢筋,再铺设横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等间距铺设,所述横向钢筋之间间距为100mm,所述纵向钢筋等间距铺设,所述纵向钢筋之间间距为100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以钢丝或铁丝绑扎方式相连,且所述钢丝或铁丝末端朝向所述钢桥面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将所述补强钢筋平行于所述纵向钢筋设置,且所述补强钢筋与所述纵向钢筋错开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将所述齿口型端模的定位卡口对准所述横向钢筋、纵向钢筋和补强钢筋进行安装设置,使得所述齿口型端模通过所述定位卡口套设于所述横向钢筋、纵向钢筋和补强钢筋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先浇筑齿口型端模第一侧形成第一浇筑层,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余夫傅珺鲍廉梵李鹏森吴文杰陈晨蔡晓瑛陈洁
申请(专利权)人: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