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路识别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091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09:55
本公开提供的纹路识别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光敏器件层,位于衬底基板之上,光敏器件层包括多个光敏器件;偏压金属层,在光敏器件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依次设置的偏压金属层和降噪金属层;导光膜层,包括至少两层层叠设置的遮光层,各遮光层具有呈阵列排布的透光孔,各遮光层中的透光孔一一对应且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对应设置的透光孔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光敏器件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且邻近光敏器件层的遮光层与偏压金属层和降噪金属层中的至少之一同层设置;微透镜层,位于导光膜层背离光敏器件层的一侧,微透镜层包括多个微透镜,微透镜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且大于透光孔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基板上的正投影。基板上的正投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纹路识别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纹路识别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行业的高速发展,生物识别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地,由于不同用户的指纹不同,便于进行用户身份确认,因此,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移动终端、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为用户信息提供安全保障。
[0003]光学式指纹识别是实现指纹识别的手段之一。光学式指纹识别的原理如下:当手指置于显示产品上方时,显示产品所含光源的发射光线照射到手指的谷和脊的位置,并经手指的谷和脊的反射后再入射到显示产品所含光敏器件。由于谷和脊的位置反射的光强不同,光敏器件根据上述反射光强的差异生成不同电信号,实现指纹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纹路识别模组及显示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0005]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纹路识别模组,包括:
[0006]衬底基板;
[0007]光敏器件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所述光敏器件层包括多个光敏器件;
[0008]偏压金属层,位于所述光敏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0009]降噪金属层,位于所述偏压金属层背离所述光敏器件层的一侧;
[0010]导光膜层,包括至少两层层叠设置的遮光层,各所述遮光层具有呈阵列排布的透光孔,各所述遮光层中的透光孔一一对应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对应设置的所述透光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光敏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且邻近所述光敏器件层的所述遮光层与所述偏压金属层和所述降噪金属层中的至少之一同层设置;
[0011]微透镜层,位于所述导光膜层背离所述光敏器件层的一侧,所述微透镜层包括多个微透镜,所述微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且大于所述透光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0012]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纹路识别模组中,在背离所述光敏器件层的方向上,各所述遮光层中对应设置的所述透光孔的孔径依次增大。
[0013]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纹路识别模组中,各所述遮光层中对应设置所述透光孔的中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0014]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纹路识别模组中,所述导光膜层包括在所述光敏器件层之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遮光层、第一透光层、第二遮光层、第二透光层、第三遮光层和第三透光层;其中,
[0015]所述第一遮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三遮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三透光孔。
[0016]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纹路识别模组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偏压金属层复用。
[0017]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纹路识别模组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降噪金属层同层、同材料。
[0018]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纹路识别模组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偏压金属层复用,所述第二遮光层与所述降噪金属层同层、同材料。
[0019]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纹路识别模组中,所述导光膜层和所述微透镜满足以下关系式:
[0020]L=h+h1+h2+h3+h
x1
+h
x2

[0021][0022]W0=L*tanθ;
[0023](W1‑
W0)/(2h1)≤(W2‑
W1)/[2(h2+h
x1
)]≤(W3‑
W2)/[2(h3+h
x2
)];
[0024]其中,L为所述微透镜的上表面到所述第一遮光层之间的距离;θ为收光角,K为与所述微透镜相关的特定系数,W0为所述第一透光孔的孔径,W1为所述第二透光孔的孔径,W2为所述第三透光孔的孔径,W3为所述微透镜的口径,h1为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厚度,h2为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厚度,h3为所述第三透光层的厚度,h
x1
为所述第二遮光层的厚度,h
x2
为所述第三遮光层的厚度。
[0025]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纹路识别模组中,1
°
≤θ≤10
°
,2μm≤W0≤10μm,4μm≤W1≤15μm,6μm≤W2≤18μm,10μm≤W3≤30μm,1μm≤h1≤10μm,1μm≤h2≤5μm,1μm≤h3≤10μm,1μm≤h
x1
≤2μm,1μm≤h
x2
≤2μm。
[0026]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纹路识别模组中,每个所述光敏器件包括相互独立的至少一个子光敏器件,所述子光敏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光电转换层和第二电极;
[0027]所述子光敏器件与所述微透镜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光电转换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所述微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0028]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纹路识别模组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光敏器件层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和多个连接电极;
[0029]每个所述光敏器件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子光敏器件,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连接电极同层设置,且全部所述子光敏器件的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连接电极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全部所述子光敏器件的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偏压金属层电连接。
[0030]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纹路识别模组中,所述偏压金属层包括多条偏压线,每条所述偏压线包括沿列方向延伸的主体部,以及在所述主体部同侧的多个凸出部,每个所述凸出部分别与一个所述光敏器件中的各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0031]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纹路识别模组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复位晶体管、放大晶体管和读取晶体管,其中,所述复位晶体管和所述读取晶体管为双栅晶体管。
[0032]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纹路识别模组中,所述衬底基板面向所述光敏器件层一侧的表面到所述微透镜的顶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0μm且小于或等于50μm。
[0033]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纹路识别模组,以及位于所述纹路识别模组之上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纹路识别模组之间通过光学胶固定。
[0034]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纹路识别模组在所述显示装置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显示装置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大致重合,所述光学胶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边框区域。
[0035]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在背离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一侧设置的散热膜,以及位于所述散热膜背离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一侧的中框,其中,所述散热膜包括镂空结构,所述纹路识别模组设置于所述镂空结构内,且所述纹路识别模组通过所述光学胶与所述中框相固定。
附图说明
[0036]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纹路识别模组,其中,包括:衬底基板;光敏器件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所述光敏器件层包括多个光敏器件;偏压金属层,位于所述光敏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降噪金属层,位于所述偏压金属层背离所述光敏器件层的一侧;导光膜层,包括至少两层层叠设置的遮光层,各所述遮光层具有呈阵列排布的透光孔,各所述遮光层中的透光孔一一对应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对应设置的所述透光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光敏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且邻近所述光敏器件层的所述遮光层与所述偏压金属层和所述降噪金属层中的至少之一同层设置;微透镜层,位于所述导光膜层背离所述光敏器件层的一侧,所述微透镜层包括多个微透镜,所述微透镜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且大于所述透光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路识别模组,其中,在背离所述光敏器件层的方向上,各所述遮光层中对应设置的所述透光孔的孔径依次增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纹路识别模组,其中,各所述遮光层中对应设置所述透光孔的中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路识别模组,其中,所述导光膜层包括在所述光敏器件层之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遮光层、第一透光层、第二遮光层、第二透光层、第三遮光层和第三透光层;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三遮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三透光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纹路识别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偏压金属层复用。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纹路识别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降噪金属层同层、同材料。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纹路识别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偏压金属层复用,所述第二遮光层与所述降噪金属层同层、同材料。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纹路识别模组,其中,所述导光膜层和所述微透镜满足以下关系式:L=h+h1+h2+h3+h
x1
+h
x2
;W0=L*tanθ;(W1‑
W0)/(2h1)≤(W2‑
W1)/[2(h2+h
x1
)]≤(W3‑
W2)/[2(h3+h
x2
)];其中,L为所述微透镜的上表面到所述第一遮光层之间的距离;θ为收光角,K为与所述微透镜相关的特定系数,W0为所述第一透光孔的孔径,W1为所述第二透光孔的孔径,W2为所述第三透光孔的孔径,W3为所述微透镜的口径,h1为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厚度,h2为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厚度,h3为所述第三透光层的厚度,h
x1
为所述第二遮光层的厚度,h
x2
为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晓泉陈小川王雷王迎姿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