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正侧孔疏通功能的腹透管漂管复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035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正侧孔疏通功能的腹透管漂管复位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功能模块和移动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气囊、套圈和微型摄像头,所述气囊一侧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尾部连接有小注射器,所述套圈连接有拉绳,所述微型摄像头电性连接有显示屏,所述移动模块内部一侧设有穿绳管,所述拉绳穿过穿绳管延伸至移动模块外侧,所述移动模块外侧设有旋钮,所述移动模块尾部的内侧连接有操纵杆,所述移动模块内部穿设有注射管,所述注射管尾部连接有大注射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该复位器具有能够解决腹透管的漂管问题和堵管问题,帮助腹透管复位,处理堵塞腹透管的大网膜的效果。透管的大网膜的效果。透管的大网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正侧孔疏通功能的腹透管漂管复位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有正侧孔疏通功能的腹透管漂管复位器。

技术介绍

[0002]腹透一般指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的特性,通过重力作用将配制好的透析液规律、定时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由于在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高浓度一侧的溶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水分则从低渗一侧向高渗一侧移动。通过腹腔透析液不断地更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
[0003]现有的腹透管在腹透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状况,首先就是比较常见的腹透管漂管,即腹透管不在道格拉斯窝,导致腹透的效果不好,一般处理方式是进行体位纠正,而有部分患者在体位纠正的过程中腹透管是不能自然回落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腹腔镜手术将腹透管调整回位;即使腹透管位于道格拉斯窝,很多时候也会出现腹透管堵管的状况,患者自身的大网膜包裹住腹透管的正孔和侧孔,将其堵住,导致腹透效率很低或者直接导致腹透失败,如果腹透管堵塞不能解除,就还是需要进行腹腔镜手术处理掉堵管的大网膜。上述两种情况下进行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来说治疗过程是极为痛苦的。
[0004]所以现在亟需一种能够帮助腹透管复位,解决腹透管漂管问题,且能够处理堵塞腹透管的大网膜,解决腹透管堵管问题的医疗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正侧孔疏通功能的腹透管漂管复位器,本专利技术的该复位器能够解决腹透管的漂管问题和堵管问题,可以帮助腹透管复位,处理堵塞腹透管的大网膜。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正侧孔疏通功能的腹透管漂管复位器,包括功能模块和移动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气囊、套圈和微型摄像头,所述气囊一侧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尾部连接有小注射器,所述套圈连接有拉绳,所述微型摄像头电性连接有显示屏,所述移动模块内部一侧设有穿绳管,所述拉绳穿过穿绳管延伸至移动模块外侧,所述移动模块外侧设有旋钮,所述移动模块尾部的内侧连接有操纵杆,所述移动模块内部穿设有注射管,所述注射管尾部连接有大注射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小注射器,可以通过气管向气囊充气,使得气囊鼓起来,从而堵住腹透管的正孔,再通过大注射器打气,增大腹透管内部压力,即可清除掉堵塞侧孔的大网膜;当大网膜堵塞正孔时,可先用大注射器吸取内部气体,使其呈现负压状态,将堵在正孔的大网膜吸取到内部,再通过拉绳拉动套圈收缩,利用套圈切断大网膜,同时将已经切断的大网膜通过注射管吸入大注射器,从而清除堵在正孔的大网膜;穿绳管将拉绳收纳到一起,避免在内部缠绕;设置微型摄像头可以观察腹透管在腹腔的位置,同时也可以
观测到堵塞的情况,便于选择调整方式;设置操纵杆用于控制移动模块,在进入腹透管时变换方向和角度,保证腹透管一直位于道格拉斯窝,如果腹透管位置不在道格拉斯窝,也可通过操纵杆控制本设备去调整腹透管的位置;设置旋钮用于将本设备与腹透管固定在一起;总的来说,本设备能够解决腹透管的漂管问题和堵管问题,可以帮助腹透管复位,处理堵塞腹透管的大网膜。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圈有5个,每个所述套圈均连接一根拉绳,所述拉绳可拉动套圈收缩。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大网膜堵塞正孔时,可先用大注射器吸取内部气体,使其呈现负压状态,将堵在正孔的大网膜吸取到内部,再通过拉绳拉动套圈收缩,利用套圈切断大网膜,同时被切断的大网膜会通过注射管进入大注射器,从而清除堵在正孔的大网膜。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纵杆作用于移动模块,所述操纵杆可控制移动模块的方向和弯曲程度。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纵杆控制移动模块,在进入腹透管时变换方向和角度,保证腹透管一直位于道格拉斯窝,如果腹透管位置不在道格拉斯窝,也可通过操纵杆控制本设备去调整腹透管的位置。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模块和功能模块外壁光滑,所述移动模块和功能模块外壁涂抹有硅胶。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设备会穿过腹透管内部使用,保证表面光滑才不会破坏腹透管,本设备的外壁和腹透管的内壁均涂抹有硅胶,在本设备穿过腹透管时,运动阻力小且不易残留细菌。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功能模块长度为1.8

2.2cm。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功能模块长度短,操纵杆操控移动模块时能够更好控制,另外在将堵塞正孔的大网膜吸入时,能够保证5个套圈均能切割到,若功能模块较长,靠后的套圈便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切割到大网膜了,此外,也是因为功能模块长度足够短,微型摄像头才能拍摄得更为清楚。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射管前端呈喇叭状。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喇叭状可以更贴合移动模块的内壁,吸气使得内部呈现负压状态,从而使得切割下来的大网膜更容易被清除掉。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小注射器作用于气囊,所述小注射器可控制气囊的鼓胀程度。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小注射器向气囊打气,使得气囊鼓起来,堵住腹透管的正孔,再通过大注射器打气,内部压力增大,即可清除掉堵塞侧孔的大网膜。
[002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小注射器可以通过气管向气囊充气,使得气囊鼓起来,从而堵住腹透管的正孔,再通过大注射器打气,增大腹透管内部压力,即可清除掉堵塞侧孔的大网膜。
[0022]2.当大网膜堵塞正孔时,可先用大注射器吸取内部气体,使其呈现负压状态,将堵在正孔的大网膜吸取到内部,再通过拉绳拉动套圈收缩,利用套圈切断大网膜,同时将已经切断的大网膜通过注射管吸入大注射器,从而清除堵在正孔的大网膜;穿绳管将拉绳收纳到一起,避免在内部缠绕。
[0023]3.设置操纵杆用于控制移动模块,在进入腹透管时变换方向和角度,保证腹透管一直位于道格拉斯窝,如果腹透管位置不在道格拉斯窝,也可通过操纵杆控制本设备去调整腹透管的位置。
[0024]4.设置微型摄像头可以观察腹透管在腹腔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观测到堵塞的情况,便于选择调整方式;设置旋钮用于将本设备与腹透管固定在一起。
[0025]5.本设备能够解决腹透管的漂管问题和堵管问题,可以帮助腹透管复位,处理堵塞腹透管的大网膜。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剖面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外部结构图。
[0028]图中:1、移动模块;2、气囊;3、旋钮;4、拉绳;5、大注射器;6、注射管;7、气管;8、小注射器;9、操纵杆;10、显示屏;11、套圈;12、微型摄像头;13、穿绳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实施例:一种带有正侧孔疏通功能的腹透管漂管复位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功能模块和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正侧孔疏通功能的腹透管漂管复位器,其特征是:包括功能模块和移动模块(1),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气囊(2)、套圈(11)和微型摄像头(12),所述气囊(2)一侧连接有气管(7),所述气管(7)尾部连接有小注射器(8),所述套圈(11)连接有拉绳(4),所述微型摄像头(12)电性连接有显示屏(10),所述移动模块(1)内部一侧设有穿绳管(13),所述拉绳(4)穿过穿绳管(13)延伸至移动模块(1)外侧,所述移动模块(1)外侧设有旋钮(3),所述移动模块(1)尾部的内侧连接有操纵杆(9),所述移动模块(1)内部穿设有注射管(6),所述注射管(6)尾部连接有大注射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正侧孔疏通功能的腹透管漂管复位器,其特征是:所述套圈(11)有5个,每个所述套圈(11)均连接一根拉绳(4),所述拉绳(4)可拉动套圈(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敏王德选杨建环郑小芬谢敏叶余灵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