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991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类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光学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同位素衍生物、前药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化合物结构新颖,为SO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具体而言,涉及作为SOS1抑制剂的化合物以及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已知的RAS家族共有三个基因:KRAS(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NRAS(神经母细胞瘤RAS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和HRAS(Harvey鼠肉瘤病毒致癌基因)。RAS家族蛋白是一类小分子GTP酶,也是第一个在人类肿瘤中被鉴定出来的致癌基因。RAS家族蛋白具有弱的固有GTP酶活性和缓慢的核苷酸交换率。如NF1的GTP酶活化蛋白(GAP)的结合增加了RAS家族蛋白的GTP酶活性。
[0003]RAS酶的突变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RAS突变类型也不同。在人类肿瘤中,KRAS突变(例如氨基酸G12、G13、Q61、A146)是最为常见的,约占85%,NRAS(例如氨基酸G12、G13、Q61、A146)和HRAS(例如氨基酸G12、G13、Q61)分别占12%和3%。RAS家族蛋白的改变(例如突变、过表达、基因扩增)亦已描述为针对诸如以下癌症药物的抗性机制:EGFR抗体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及帕尼单抗(panitumumab))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奥希替尼(osimertinib)。对于致癌的RAS突变体,GAP活性被削弱或大大降低,导致永久性激活,这是致癌的RAS信号传导基础。由于GTP对它的结合位点具有皮摩尔亲和力,缺乏其他明确定义的口袋,以及RAS与GEF、GAP和效应子通过扩展的和平坦的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表面相互作用,因此直接抑制RAS已证明是极具挑战性和难以成药的。因此,通过靶向上游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蛋白SOS,抑制RAS的激活可能会有新的希望。
[0004]SOS存在两个人类同种型,即SOS1和SOS2,但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SOS1上。人SOS1包括1333个氨基酸(15kDa),由N端结构域、Dbl同源性(DH)结构域、pleckstrin同源性(PH)结构域,包括Ras交换子基序(Rem)结构域和Cdc25结构域以及C端区域。其中,PH、Rem和Cdc25为SOS
cat
核心催化结构域的组分。
[0005]在过去的几十年中,RAS家族蛋白

SOS1蛋白相互作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另外最近,已经进行研究将合理设计和筛选平台组合以鉴定对SOS1的小分子抑制剂,即与SOS1结合并且抑制与RAS家族蛋白的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的化合物。如CN110167928/CN111372932以及WO2018172250/WO2019201848,描述了喹唑啉及其类似物的SOS1抑制剂。
[0006]尽管已公开了一些SOS1抑制剂小分子,但目前还没有SOS1抑制剂开发上市,因此开发新的具有上市潜力的,具有更好药效、药代结果的化合物仍是迫切需要的。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系列具有通式所示的新结构的化合物,并发现具有此类结构的化合物呈现出优异的效果和作用,对SOS1抑制剂的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SOS1抑制剂的具有全新结构的化合物、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治疗由SOS1介导的疾病方面的用途。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下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光学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同位素衍生物、前药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09][0010]其中,
[0011]表示单键或双键,和不同时为双键,和不同时为双键;
[0012]当为单键时,X选自C(R
A
)(R
A
)、NR
A
、O、S;当为双键时,X选自CR
A
、N;
[0013]R
A
每次出现独立地选自氢、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0
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元杂环基、

C(O)

C1‑6烷基、

C(O)

C3‑
10
环烷基、

C(O)
‑3‑
10元杂环基、

C1‑6烷基

C(O)

C1‑6烷基、

C1‑6烷基C(O)

C3‑
10
环烷基、

C1‑6烷基C(O)
‑3‑
10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0
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元杂环基、

C(O)

C1‑6烷基、

C(O)

C3‑
10
环烷基、

C(O)
‑3‑
10元杂环基、

C1‑6烷基

C(O)

C1‑6烷基、

C1‑6烷基C(O)

C3‑
10
环烷基、

C1‑6烷基C(O)
‑3‑
10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均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R
a1
取代;
[0014]R
a1
每次出现各自独立地选自

OR
c


NR
c
R
c
、卤素、

CN、

C(O)R
c


C(O)OR
c


C(O)NR
c
R
c


S(O)2R
c


S(O)2NR
c
R
c


NHC(O)R
c


N(C1‑4烷基)C(O)R
c
、氧代基、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0
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0
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R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如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光学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同位素衍生物、前药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具有如下结构:其中,表示单键或双键,和不同时为双键,和不同时为双键;当为单键时,X选自C(R
A
)(R
A
)、NR
A
、O、S;当为双键时,X选自CR
A
、N;R
A
每次出现独立地选自氢、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0
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元杂环基、

C(O)

C1‑6烷基、

C(O)

C3‑
10
环烷基、

C(O)
‑3‑
10元杂环基、

C1‑6烷基

C(O)

C1‑6烷基、

C1‑6烷基C(O)

C3‑
10
环烷基、

C1‑6烷基C(O)
‑3‑
10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0
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元杂环基、

C(O)

C1‑6烷基、

C(O)

C3‑
10
环烷基、

C(O)
‑3‑
10元杂环基、

C1‑6烷基

C(O)

C1‑6烷基、

C1‑6烷基C(O)

C3‑
10
环烷基、

C1‑6烷基C(O)
‑3‑
10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R
a1
取代;R
a1
每次出现各自独立地选自

OR
c


NR
c
R
c
、卤素、

CN、

C(O)R
c


C(O)OR
c


C(O)NR
c
R
c


S(O)2R
c


S(O)2NR
c
R
c


NHC(O)R
c


N(C1‑4烷基)C(O)R
c
、氧代基、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0
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0
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R
c
取代;R
c
每次出现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0
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当为单键时,Y选自C1‑6烷基;当为双键时,Y选自O、S;当为单键时,Z选自C、N、O、S,当Z选自O、S时,R2不存在;当为双键时,Z选自C和N,当Z选自N时,R2不存在;当为双键时,R1是O;当为单键时,R1选自

O

R
B
,被任选取代的C2‑4烷基、C2‑4烯基、C3‑
12
碳环基、C6‑
10
芳基、3

12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其中,当为单键,且R1选自

O

R
B
时,R
B
选自C1‑6烷基、C3‑
10
环烷基和3

10元杂环基,其中所述C1‑6烷基、C3‑
10
环烷基和3

10元杂环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R
b1
取代;R
b1
每次出现各自独立地选自

OR
c1


NR
c1
R
c1
、卤素、

CN、

C(O)R
c1


C(O)OR
c1


C(O)NR
c1
R
c1


S(O)2R
c1


S(O)2NR
c1
R
c1


NHC(O)R
c1


N(C1‑4烷基)C(O)R
c1
、氧代基、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0
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0
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均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R
c1
取代;R
c1
每次出现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0
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或者,当为单键,且R1选自C3‑
12
碳环基、C6‑
10
芳基、3

12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时,所述C3‑
12
碳环基、C6‑
10
芳基、3

12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R
a2
取代;R
a2
每次出现独立地选自

OR
c2


C1‑4烷基

OH、

NR
c2
R
c2
、卤素、

CN、

C(O)R
c2


C(O)OR
c2


C0‑4烷基C(O)NR
c2
R
c2


OC(O)R
c2


S(O)2R
c2


S(O)2NR
c2
R
c2


NHC(O)R
c2


N(C1‑4烷基)C(O)R
c2


NHC(O)OR
c2
、氧代基、二价取代基=NH、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0
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0
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R
c2
取代;R
c2
每次出现独立地选自氢、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0
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或者,当为单键,且R1选自C2‑4烷基和C2‑4烯基时,所述C2‑4烷基和C2‑4烯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
b2
取代;R
b2
每次出现独立地选自

C(O)R
c3


C(O)OR
c3


C(O)NR
c3
R
c3


C(O)NHOR
c3


C(O)N(C1‑4烷基)

OR
c3
;R
c3
每次出现独立地选自氢、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0
环烷基、C6‑
10
芳基、3

10元杂环基和5

10元杂芳基;R2选自氢、C1‑6烷基、

O

C1‑4烷基、

NH2、

NH(C1‑4烷基)、

N(C1‑4烷基)(C1‑4烷基)和卤素;R3选自氢、C1‑4烷基、C1‑4卤代烷基、

O

C1‑4烷基、

NH2、

NH(C1‑4烷基)、

N(C1‑4烷基)(C1‑4烷基)和卤素;环A选自C4‑
12
环烷基、4

12元杂环基、C6‑
10
芳基、5

12元杂芳基;R4每次出现分别独立地为选自氢、

NH2、C1‑4烷基、卤素、C1‑4卤代烷基、

O

C1‑4烷基、

O

C1‑4卤代烷基、C3‑6环烷基、C6‑
10
芳基、5

10元杂芳基、3

6元杂环基、

O

C3‑6环烷基、

O

C6‑
10
芳基、

O
‑5‑
10元杂芳基、

O
‑3‑
6元杂环基、

O

CH2‑
C3‑6环烷基、

O

CH2‑
C6‑
10
芳基、

O

CH2‑5‑
10元杂芳基、

O

CH2‑3‑
6元杂环基、

CH=CH

C3‑6环烷基、

CH=CH

C6‑
10
芳基、

CH=CH
‑5‑
10元杂芳基、

CH=CH
‑3‑
6元杂环基、

CH=CH

CH2‑
C3‑6环烷基、

CH=CH

CH2‑
C6‑
10
芳基、

CH=CH

CH2‑5‑
10元杂芳基、

CH=CH

CH2‑3‑
6元杂环基、

SO2‑
C1‑4烷基,其中C1‑4烷基、C1‑4卤代烷基、C3‑6环烷基、C6‑
10
芳基、5

10元杂芳基、3

6元杂环基、

O

C3‑6环烷基、

O

C6‑
10
芳基、

O
‑5‑
10元杂芳基、

O
‑3‑
6元杂环基、

O

CH2‑
C3‑6环烷基、

O

CH2‑
C6‑
10
芳基、

O

CH2‑5‑
10元杂芳基、

O

CH2‑3‑
6元杂环基、

CH=CH

C3‑6环烷基、

CH=CH

C6‑
10
芳基、

CH=CH
‑5‑
10元杂芳基、

CH=CH
‑3‑
6元杂环基、

CH=CH

CH2‑
C3‑6环烷基、

CH=CH

CH2‑
C6‑
10
芳基、

CH=CH

CH2‑5‑
10元杂芳基、

CH=CH

CH2‑3‑
6元杂环基的基团,所述基团任选被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羟基、氧代基、C1‑6烷基、氨基、氰基、硝基、卤素、

C1‑4烷基

NH2、

C1‑4烷基

NH

C1‑4烷基、

C1‑4烷基

N

(C1‑4烷基)(C1‑4烷基)、C2‑6烯基、C2‑6炔基的基团所取代;其中w=0,1,2,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光学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同位素衍生物、前药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为双键,Y选自O、S。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光学异构体、水合物、溶剂化物、同位素衍生物、前药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当为单键,X选
自C(R
A
)(R
A
)、NR
A
、O、S;其中,R
A
选自氢、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6环烷基、C6‑8芳基、3

6元杂环基、

C(O)

C1‑6烷基、

C(O)

C4‑6环烷基、

C(O)
‑3‑
6元杂环基、

C1‑6烷基

C(O)

C1‑6烷基、

C1‑6烷基

C(O)

C4‑6环烷基、

C1‑6烷基

C(O)
‑3‑
6元杂环基和5

6元杂芳基;其中所述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6环烷基、C6‑8芳基、3

6元杂环基、

C(O)

C1‑6烷基、

C(O)

C4‑6环烷基、

C(O)
‑3‑
6元杂环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再胡继明安会滑新星范丽雪齐非蒋春华张颜
申请(专利权)人: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