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合闸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990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合闸电源电路,其包括与三相输入依次相连的浪涌抑制电路、整流电路、降压及滤波电路及辅助电路,所述辅助电路通过原边反馈交直流转换电路形成反馈回路,所述降压及滤波电路包括降压电路及滤波电路,所述降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通过二极管D17输出电压VDD,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漏极之间并联电阻R1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并联二极管D7,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通过二极管D8接地。通过mos管的通断来实现电压的调节,并将降压电路设置在辅助电路之前,有效提升电源电压的输入,实现真正的高可靠宽工作电压的电源电路设计。现真正的高可靠宽工作电压的电源电路设计。现真正的高可靠宽工作电压的电源电路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合闸电源电路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重合闸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和推进,预付费电能表作为智能电网的终端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其用于控制小型重合闸断路器的合闸或分闸,当用户处于欠费状态时,智能电能表通过费控线发出分闸的信号,电能表外置断路器分闸断开用户电源;当用户续费后,智能电能表通过费控线发出合闸的信号,预付费电能表控制小型重合闸断路器自动合闸接通用户电源。
[0003]而目前预付费电能表配套的小型重合闸断路器都是单相或三相四线的断路器,也有部分厂家声称有三相三线的小型重合闸,实际是三相的断路器拼装一个三相四线供电的控制器,需要外接N极,而且控制器的N极是根焊接在线路板上的引线,低压配电箱安装时容易将这个引线弄脱落,影响产品正常的使用,而且三相三线的小型重合闸无法去除N线。
[0004]而要实现三相三线的小型重合闸断路器的设计,主要在于对电源电路的设计,如中国专利CN211508929U公开了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其具体公开了依次相连的整流及抗浪涌干扰电路、开关控制电路、AC

DC转换电路、负载端电压检测电路以及MCU,MCU还与开关控制电路相连;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还包括开关电路和控制电路,整流及抗浪涌干扰电路、开关电路和AC

DC转换电路依次相连,MCU、控制电路和开关电路依次相连;所述MCU依据负载端电压检测电路检测的负载端电压,通过控制电路驱动开关电路导通或断开;本技术的电源控制电路,其开关控制电路控制AC

DC转换电路的开启和断开,使电源控制电路能适用于三相三线制系统或仅三相取电系统,其主要通过储能电容C7的充电/放电过程,使得整个电源控制电路处于间歇式供电状态,降低了整个电源系统的平均功耗,但是其能够满足的工作电压范围较为局限,不能实现较宽电压范围的要求,同时其以B相为电源基准,只能满足A相、C相的费控信号控制,B相无法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合闸电源电路。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重合闸电源电路,其包括与三相输入依次相连的浪涌抑制电路、整流电路、降压及滤波电路及辅助电路,所述辅助电路通过原边反馈交直流转换电路形成反馈回路,所述降压及滤波电路包括降压电路及滤波电路,所述降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通过二极管D17输出电压VDD,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漏极之间并联电阻R1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并联二极管D7,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通过二极管D8接地。
[0008]所述浪涌抑制电路包括若干个压敏电阻,且三相输入的各相之间并联设有至少一个压敏电阻。
[0009]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三路由两个二极管串联构成的支路,且各个支路并联设置,三相输入分别与各个支路的两个二极管的连接节点连接。
[0010]所述原边反馈交直流转换电路包括原边反馈控制芯片U1,所述原边反馈控制芯片U1的S引脚SW与辅助电路的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绕组相连,所述原边反馈控制芯片U1的引脚FB与串联的电阻R9及电阻R10的连接节点相连,电阻R9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相连,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原边反馈控制芯片U1的引脚VDD则分别通过电阻R8及二极管D5与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相连。
[0011]所述辅助电路包括变压器T1,所述变压器T1包括初级绕组、次级绕组及用于提供原边反馈交直流转换电路的工作电压的辅助绕组,所述初级绕组与缓冲电路连接,所述次级绕组通过二极管D4输出电压VCC。
[0012]所述二极管D4的输出端通过多个电容接地。
[0013]所述缓冲电路包括由电阻R27、电阻R6及电容C4并联构成的支路,且所述支路一端与电压VDD连接,所述支路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串联,所述缓冲电路并联设置在初级线圈的两端之间。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mos管的通断来实现电压的调节,并将降压电路设置在辅助电路之前,有效提升电源电压的输入,实现真正的高可靠宽工作电压的电源电路设计,并且避免电源调整电路采样外置MOS管来提升输入电压范围导致电路设计复杂,成本高的缺陷,而且避免了为了降低MOS管的温升需要外加散热器的不足,能完全实现A相、B相、C相任一项的费控信号控制,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一。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0]如图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合闸电源电路,其包括与三相输入依次相连的浪涌抑制电路、整流电路、降压及滤波电路及辅助电路,所述辅助电路通过原边反馈交直流转换电路形成反馈回路,所述降压及滤波电路包括降压电路及滤波电路,所述降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通过二极管D17输出电压VDD,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漏极之间并联电阻R1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并联二极管D7,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通过二极管D8接地。同时
在二极管D17的输出端通过电解电容C2接地,来实现滤波的效果,本申请通过MOS管自身的通断来实现对输出电压VDD的调节,使得其能够实现较宽的电压输入范围设计。
[0021]所述浪涌抑制电路包括若干个压敏电阻,且三相输入的各相之间并联设有至少一个压敏电阻,起到各相之间的浪涌保护的作用。
[0022]同时采用三相三线电源电路设计,接线更加方便可靠,避免目前三相四线小型重合闸断路器三相小型重合断路器不能缺失N线,而且安装不方便,可靠性差的缺陷。
[0023]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三路由两个二极管串联构成的支路,且各个支路并联设置,三相输入分别与各个支路的两个二极管的连接节点连接,起到整流的效果。
[0024]所述原边反馈交直流转换电路包括原边反馈控制芯片U1,所述原边反馈控制芯片U1的S引脚SW与辅助电路的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绕组相连,所述原边反馈控制芯片U1的引脚FB与串联的电阻R9及电阻R10的连接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合闸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与三相输入依次相连的浪涌抑制电路、整流电路、降压及滤波电路及辅助电路,所述辅助电路通过原边反馈交直流转换电路形成反馈回路,所述降压及滤波电路包括降压电路及滤波电路,所述降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通过二极管D17输出电压VDD,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漏极之间并联电阻R11,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并联二极管D7,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通过二极管D8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合闸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抑制电路包括若干个压敏电阻,且三相输入的各相之间并联设有至少一个压敏电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合闸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三路由两个二极管串联构成的支路,且各个支路并联设置,三相输入分别与各个支路的两个二极管的连接节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合闸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反馈交直流转换电路包括原边反馈控制芯片U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存泰余炜垚杨晓腾吴碧如黎永胜高平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