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970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孔装置,包括:上料机,所述上料机设有入料轨道;开孔机,所述开孔机包括支撑板、切割驱动部件和切割部件,所述支撑板设有入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入料端与所述入料轨道连接,所述切割部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所述切割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切割部件连接;卸料机,所述卸料机包括出料轨道和定尺部件,所述出料轨道与所述出料端连接,所述定尺部件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出料轨道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开孔装置能够代替人工对软体材料进行开孔,并且,能够减少对软体材料造成的额外损坏,能够对软体材料进行自动定尺,保证同一批次软体材料开孔的一致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开孔设备
,特别是一种开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智能家居的功能需求和可操作性需求越来越高,在各种软体家具上植入各种操作元件和控制元件实现智能化是满足这种需求的其中一种方式。因此,在软体材料上开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序。
[0003]而现存的开孔手段主要是人工量尺寸再用刀去割开,这种操作方式存在较多的缺点。每开一个孔都需要人工用尺子去量尺寸,存在较大的加工误差,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员工长期拿着刀具等利器去操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容易对软体材料造成额外的“伤害”,例如:孔开得过长、孔的边存在破损缺口、孔的背后被捅出一大块材料等等,让软体材料的性能大打折扣,使产品合格率不高,从而造成浪费,而且,由于频繁的搬运操作等,容易弄脏软体材料表面,也容易让一些异物扎到软体材料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开孔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开孔装置,包括:
[0007]上料机,所述上料机设有入料轨道;
[0008]开孔机,所述开孔机包括支撑板、切割驱动部件和切割部件,所述支撑板设有入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入料端与所述入料轨道连接,所述切割部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所述切割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切割部件连接;
[0009]卸料机,所述卸料机包括出料轨道和定尺部件,所述出料轨道与所述出料端连接,所述定尺部件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出料轨道的上方。
[0010]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待开孔的软体材料能够从上料机进入到开孔机中进行开孔,开孔完毕的软体材料又能够经过卸料机的运输移出开孔装置,减少了人力搬运,从而能够减少搬运时对软体材料造成的损坏;而且,由于设置有定尺部件,限位板能够对卸料机上移动的软体材料进行限位,从而能够对软体材料进行自动定尺,保证整批软体材料开孔的位置相同,提高加工精度,使得后期产品质量更稳定,减少售后问题;另外,切割驱动部件能够稳定地驱动切割部件完成软体材料的打孔工作,能够保证同一批次软体材料开孔的一致性,也能够减少对软体材料造成的额外损坏。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尺部件还包括感应开关和控制器,所述感应开关与所述限位板连接,所述感应开关和所述切割驱动部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2]当软体材料的开孔位置移动到支撑板上时,软体材料的开孔位置位于切割部件的
下方,软体材料的端部从出料端进入到卸料机的出料轨道上,并能够到达限位板的位置,感应开关能够获取软体材料的位置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位置信息传送到控制器中,控制器则控制切割驱动部件驱动切割部件在软体材料上开设所需的孔,不但能够实现自动化,还能够保证开孔的稳定性,减少对软体材料的破坏。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尺部件还包括限位驱动部件,所述限位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限位板连接,所述限位驱动部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限位驱动部件的驱动作用,限位板能够自动地移动至阻挡软体材料在出料轨道上移动的位置,实现对软体材料的限位,使得软体材料的开孔位置保持在切割部件的下方,避免软体材料在开孔时移动而造成软体材料的破坏。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尺部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限位驱动部件连接,所述卸料机还包括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导向轨道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导向轨道活动连接。
[0015]如此设置,限位驱动部件和限位板通过连接板安装在卸料机上,由于连接板能够沿导向轨道移动,则能够调节限位板与出料端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改变软体材料开孔的位置,提高开孔装置的适用性;另外,固定机构能够实现对连接板与导向轨道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固定,更方便地对连接板的位置进行调节和固定。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轨道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槽沿所述导向轨道的延伸方向排列,所述固定机构为刹车部件,所述刹车部件包括刹车驱动部件和定位块,所述刹车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定位块连接,所述定位块能与其中一个所述定位槽卡接。
[0017]当定位块卡接在定位槽内时,由于定位块与定位槽的槽壁相互限制的作用,连接板无法沿左右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固定连接板与导向轨道之间的相对位置,避免在限位板对软体材料进行限制时,限位板及与之连接的连接板因软体材料的推动而向导向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驱动部件具有第一机体和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机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卸料机的前侧面和/或后侧面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具有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输出端与所述限位板连接,以驱动所述限位板沿上下方向移动。由于限位驱动部件能够驱动限位板沿上下方向移动,限位板位于出料轨道的上方,当限位板向下移动时,能够阻挡在出料轨道上移动的软体材料,实现对软体材料的限位,使得软体材料的开孔位置保持在切割部件的下方,从而避免软体材料在开孔时移动而造成软体材料的破坏;而当限位板向上移动时,软体材料能够从限位板的下方穿过,避免限位板干涉软体材料在出料轨道上的移动,实现软体材料的运输。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孔机还包括夹持板和夹持驱动部件,所述夹持驱动部件具有第二机体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机体滑动连接,所述切割部件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所述夹持板和所述夹持驱动部件,所述夹持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具有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轴的输出端与所述夹持板连接,以驱动所述夹持板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夹持驱动部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20]设置夹持板和夹持驱动部件,能够将待开孔的软体材料夹紧在切割部件的下方,避免软体材料在开孔时移位,从而能够保证同一批次的软体材料开孔位置相同,提高成品率,减少软体材料的浪费;而且,由于夹持驱动部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感应开关感应到软体材料达到开孔位置时,控制器能够控制夹持驱动部件驱动夹持板对软体材料进行夹持,而当开孔动作完成后,控制器能够控制夹持驱动部件驱动夹持板松开软体材料,实现自动化控制。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孔机还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所述导向板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贯穿于所述导向板的上下表面,所述切割部件与所述导向孔的孔壁活动连接。切割部件在切割驱动部件的驱动作用下向下移动,能够穿插于导向孔中,导向孔的孔壁能够对切割部件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在开孔的过程中,切割部件因软体材料的韧性、弹性等因素而发生偏移,保证切割部件能够竖直地向软体材料进行切割开孔。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所述上料机设有入料轨道;开孔机,所述开孔机包括支撑板、切割驱动部件和切割部件,所述支撑板设有入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入料端与所述入料轨道连接,所述切割部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所述切割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切割部件连接;卸料机,所述卸料机包括出料轨道和定尺部件,所述出料轨道与所述出料端连接,所述定尺部件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出料轨道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尺部件还包括感应开关和控制器,所述感应开关与所述限位板连接,所述感应开关和所述切割驱动部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尺部件还包括限位驱动部件,所述限位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限位板连接,所述限位驱动部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尺部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限位驱动部件连接,所述卸料机还包括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导向轨道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导向轨道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道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槽沿所述导向轨道的延伸方向排列,所述固定机构为刹车部件,所述刹车部件包括刹车驱动部件和定位块,所述刹车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定位块连接,所述定位块能与其中一个所述定位槽卡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驱动部件具有第一机体和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钟文陈荣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淇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