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8023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机构,涉及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包括汽车横梁和汽车保险杠,所述汽车横梁和汽车保险杠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矩形板和两个第二矩形板,两个所述第一矩形板的内部均插接有四个第一螺丝,且第一螺丝远离第一矩形板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汽车横梁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二矩形板的内部均插接有四个第二螺丝。它通过汽车横梁、汽车保险杠、第一矩形板、第二矩形板、第一螺丝、第二螺丝、第一吸能机构和第二吸能机构之间的配合,当车辆遭遇重大撞击时,可以通过多级吸能来减缓撞击力,从而可很好的保证车内乘客的人身安全,相比较通过塑性变形来达到吸能效果,不但吸能效果更好,而且更容易对车辆进行修复。复。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测试
,具体是一种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交通事故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汽车正面碰撞事故及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一直是所有碰撞形态中致死率最高的。但是追求轻量化已经成为当今汽车设计的主流,所以当前汽车的前部空间受到诸多的压缩,更加难以达到较好的碰撞安全性能。汽车保险杠是汽车在发生碰撞时最大限度保护乘员安全的重要部件,其主要构成包括横梁和连接于横梁与车体安装板之间的吸能器。吸能器是在汽车受到撞击时以其压缩变形来充分吸收碰撞动能以减小最大撞击力,起到缓冲吸能的部件,所以,吸能器的吸能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乘员的安全。
[0003]现有装置大多通过材料的塑性变形来达到吸能效果,这样不但吸能效果较差,而且车辆修复难度高;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机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机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机构,包括汽车横梁和汽车保险杠,所述汽车横梁和汽车保险杠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矩形板和两个第二矩形板,两个所述第一矩形板的内部均插接有四个第一螺丝,且第一螺丝远离第一矩形板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汽车横梁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二矩形板的内部均插接有四个第二螺丝,且第二螺丝远离第二矩形板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汽车保险杠的内部,所述汽车横梁和汽车保险杠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吸能机构和两个第二吸能机构,所述第一吸能机构包括两个矩形框架,两个所述矩形框架的内部均插接有四个第三螺丝,所述第二吸能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筒,所述第一液压筒的外表面与其中一个矩形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矩形框架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筒,其中两个所述矩形筒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柱状泡沫板,另外两个所述矩形筒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柱状泡沫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能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矩形板外表面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二矩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板,所述第一活塞板滑动连接在第一液压筒的内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筒,且第二液压筒的一侧面与第一矩形板的外表面相接触。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液压筒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远离第一液压筒的一端贯穿其中一个矩形框架和第二液压筒的上表面并延伸至第二液压筒的内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液压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板,所述第二活塞板位于输料管的左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塞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第二活塞板的一端与第二液压筒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机构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汽车横梁、汽车保险杠、第一矩形板、第二矩形板、第一螺丝、第二螺丝、第一吸能机构和第二吸能机构之间的配合,当车辆遭遇重大撞击时,可以通过多级吸能来减缓撞击力,从而可很好的保证车内乘客的人身安全,相比较通过塑性变形来达到吸能效果,不但吸能效果更好,而且更容易对车辆进行修复。
[0014]2、本技术通过第一螺丝和第二螺丝之间的配合,可便于对第一矩形板和第二矩形板进行拆装,从而便于对第一吸能机构和第二吸能机构进行检修,通过设置第三螺丝,可便于将第一吸能机构和第二吸能机构从第一矩形板和第二矩形板上拆卸下来,从而便于对第一柱状泡沫板和第二柱状泡沫板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第一吸能机构和第二吸能机构连接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去掉第二矩形板的第一吸能机构和第二吸能机构连接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第一液压筒和第二液压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汽车横梁、2汽车保险杠、3第一矩形板、4第二矩形板、5第一螺丝、6第二螺丝、7第一吸能机构、701矩形框架、702第三螺丝、703矩形筒、704第一柱状泡沫板、705第二柱状泡沫板、8第二吸能机构、801第一液压筒、802第一弹簧、803第二液压筒、804输料管、805第一活塞板、806第二活塞板、807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机构,该装置用于在车辆发生撞击时进行吸能,通过设置的第一吸能机构7和第二吸能机构8,当车辆遭遇重大撞击时,可以通过多级吸能来减缓撞击力,从而可很好的保证车内乘客的人身安全,相比较通过塑性变形来达到吸能效果,不但吸能效果更好,而且更容易对车辆进行修复。
[0022]参见图1~图4,一种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机构,包括汽车横梁1和汽车保险杠2,汽车横梁1和汽车保险杠2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矩形板3和两个第二矩形板4,两个第一矩形板3的内部均插接有四个第一螺丝5,且第一螺丝5远离第一矩形板3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汽车横梁1的内部,两个第二矩形板4的内部均插接有四个第二螺丝6,且第二螺丝6远离第二矩形板4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汽车保险杠2的内部,通过第一螺丝5和第二螺丝6之间的配合,可便于对第一矩形板3和第二矩形板4进行拆装,从而便于对第一吸能机构7和第二吸能机构8进行检修。
[0023]汽车横梁1和汽车保险杠2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吸能机构7和两个第二吸能机构8,第一吸能机构7包括两个矩形框架701,两个矩形框架701的内部均插接有四个第三螺丝702,第二吸能机构8包括第一液压筒801,第一液压筒801的外表面与其中一个矩形框架701
的内壁固定连接,其中四个第三螺丝702螺纹连接在第一矩形板3的内部,另外四个第三螺丝702螺纹连接在第二矩形板4的内部,通过设置第三螺丝702,可便于将第一吸能机构7和第二吸能机构8从第一矩形板3和第二矩形板4上拆卸下来,从而便于对第一柱状泡沫板704和第二柱状泡沫板705进行更换,第一液压筒801远离第一弹簧802的一面与第一矩形板3的外表面相接触。
[0024]两个矩形框架701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筒703,其中两个矩形筒70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柱状泡沫板704,另外两个矩形筒703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柱状泡沫板705,第一柱状泡沫板704和第二柱状泡沫板705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贯穿矩形筒703并延伸至矩形筒703的外部,第一柱状泡沫板704和第二柱状泡沫板705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矩形板3和第二矩形板4相对的一面相接触。
[0025]第二吸能机构8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矩形板4外表面的第一弹簧802,第一弹簧802远离第二矩形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板805,第一活塞板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机构,包括汽车横梁(1)和汽车保险杠(2),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横梁(1)和汽车保险杠(2)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矩形板(3)和两个第二矩形板(4),两个所述第一矩形板(3)的内部均插接有四个第一螺丝(5),且第一螺丝(5)远离第一矩形板(3)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汽车横梁(1)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二矩形板(4)的内部均插接有四个第二螺丝(6),且第二螺丝(6)远离第二矩形板(4)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汽车保险杠(2)的内部,所述汽车横梁(1)和汽车保险杠(2)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吸能机构(7)和两个第二吸能机构(8),所述第一吸能机构(7)包括两个矩形框架(701),两个所述矩形框架(701)的内部均插接有四个第三螺丝(702),所述第二吸能机构(8)包括第一液压筒(801),所述第一液压筒(801)的外表面与其中一个矩形框架(701)的内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矩形框架(701)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矩形筒(703),其中两个所述矩形筒(70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柱状泡沫板(704),另外两个所述矩形筒(703)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柱状泡沫板(7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森段金杰荣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博格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