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753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属于变速器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三行星排、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发动机、连接轴、输出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第四离合器、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通过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第四离合器、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的配合控制能够使输入的动力以动力、功率分流或直驱模式在输出轴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模式混动装置,可以通过纯电或油电混合方式驱动,能够使输入动力以动力、功率分流或直驱模式在输出轴输出,这样可根据不同工况选用不同的模式,从而实现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较好兼顾。从而实现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较好兼顾。从而实现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较好兼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器
,特别涉及一种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对于重型卡车,一方面为了满足动力需求,选用的电机和发动机一般都很重,且成本高;另一方面为了满足续航要求,需要大容量电池或者大容量油箱。在重型卡车领域采用混合动力系统,能够很好的降低对电机和发动机的要求,同时减少能耗,增加续航里程。目前重型卡车领域采用的混合动力系统多采用串联、并联、串并联及功率分类等技术路线,但是基于这些技术路线的混合动力系统都具一定的局限性,工作模式比较单一,不能很好的兼顾经济性和动力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重型卡车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单一,经济性和动力性兼顾不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包括:第一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齿圈、第一行星轮和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上,所述第一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一齿圈的内齿啮合;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齿圈、第二行星轮和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二齿圈的内齿啮合;第三行星排,所述第三行星排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齿圈、第三行星轮和第三行星架;所述第三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三行星轮,所述第三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三行星架上,所述第三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三齿圈的内齿啮合;所述第一太阳轮通过第一输入轴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通过第二输入轴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三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二齿圈连接;输出轴与所述第三行星架连接;第一离合器设置在发动机与所述第二电机之间;第二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一齿圈之间;第三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行星架之间;第四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三行星架与所述第三齿圈之间;第一制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与壳体之间;第二制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壳体之间;第三制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三齿圈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所述第四离合器、所述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器和所述第三制动器的配合控制能够使从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输入的动力以动力模式、功率分流模式或直驱模式在所述输出轴输出。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包括:第一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齿圈、第一行星轮和第一行星
架;所述第一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上,所述第一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一齿圈的内齿啮合;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齿圈、第二行星轮和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二齿圈的内齿啮合;第三行星排,所述第三行星排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齿圈、第三行星轮和第三行星架;所述第三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三行星轮,所述第三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三行星架上,所述第三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三齿圈的内齿啮合;所述第一太阳轮通过第一输入轴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通过第二输入轴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三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二齿圈连接;输出轴与所述第三行星架连接;第一离合器设置在发动机与所述第二电机之间;第二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之间;第三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行星架之间;第四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三行星架与所述第三齿圈之间;第一制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与壳体之间;第二制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壳体之间;第三制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三齿圈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所述第四离合器、所述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器和所述第三制动器的配合控制能够使从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输入的动力以动力模式、功率分流模式或直驱模式在所述输出轴输出。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包括:第一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齿圈、第一行星轮和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上,所述第一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一齿圈的内齿啮合;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齿圈、第二行星轮和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二齿圈的内齿啮合;第三行星排,所述第三行星排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齿圈、第三行星轮和第三行星架;所述第三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三行星轮,所述第三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三行星架上,所述第三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三齿圈的内齿啮合;所述第一太阳轮通过第一输入轴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通过第二输入轴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三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二齿圈连接;输出轴与所述第三行星架连接;第一离合器设置在发动机与所述第二电机之间;第二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二行星架之间;第三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行星架之间;第四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三行星架与所述第三齿圈之间;第一制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与壳体之间;第二制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壳体之间;第三制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三齿圈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所述第四离合器、所述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器和所述第三制动器的配合控制能够使从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输入的动力以动力模式、功率分流模式或直驱模式在所述输出轴输出。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包括:
第一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齿圈、第一行星轮和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上,所述第一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一齿圈的内齿啮合;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齿圈、第二行星轮和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二齿圈的内齿啮合;第三行星排,所述第三行星排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齿圈、第三行星轮和第三行星架;所述第三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三行星轮,所述第三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三行星架上,所述第三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三齿圈的内齿啮合;所述第一太阳轮通过第一输入轴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通过第二输入轴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三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二齿圈连接;输出轴与所述第三行星架连接;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齿圈、第一行星轮和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上,所述第一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一齿圈的内齿啮合;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齿圈、第二行星轮和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二齿圈的内齿啮合;第三行星排,所述第三行星排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齿圈、第三行星轮和第三行星架;所述第三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三行星轮,所述第三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三行星架上,所述第三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三齿圈的内齿啮合;所述第一太阳轮通过第一输入轴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通过第二输入轴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三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二齿圈连接;输出轴与所述第三行星架连接;第一离合器设置在发动机与所述第二电机之间;第二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一齿圈之间;第三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行星架之间;第四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三行星架与所述第三齿圈之间;第一制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与壳体之间;第二制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壳体之间;第三制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三齿圈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所述第四离合器、所述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二制动器和所述第三制动器的配合控制能够使从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输入的动力以动力模式、功率分流模式或直驱模式在所述输出轴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第一太阳轮后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式包括纯电低速挡动力模式、纯电高速挡动力模式、油电混动低速挡动力模式和油电混动高速挡动力模式;所述功率分流模式包括纯电低速挡功率分流模式、纯电高速挡功率分流模式、油电混动低速挡功率分流模式和油电混动高速挡功率分流模式;所述直驱模式包括纯电低速挡直驱模式、纯电高速挡直驱模式、油电混动低速挡直驱模式和油电混动高速挡直驱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以纯电低速挡动力模式在所述输出轴输出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二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三离合器接合、所述第四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一制动器接合、所述第二制动器分离、以及所述第三制动器接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以纯电高速挡动力模式在所述输出轴输出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二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三离合器接合、所述第四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接合、所述第二制动器分离、以及所述第三制动器分离。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以纯电低速挡功率分流模式在所述输出轴输出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二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三离合器分离、所述第四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一制动器分离、所述第二制动器接合、以及所述第三
制动器接合。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以纯电高速挡功率分流模式在所述输出轴输出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二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三离合器分离、所述第四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分离、所述第二制动器接合、以及所述第三制动器分离。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以纯电低速挡直驱模式在所述输出轴输出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二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接合、所述第四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一制动器分离、所述第二制动器分离、以及所述第三制动器接合。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以纯电高速挡直驱模式在所述输出轴输出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二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接合、所述第四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分离、所述第二制动器分离、以及所述第三制动器分离。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以油电混动低速挡动力模式在所述输出轴输出时,所述第一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三离合器接合、所述第四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一制动器接合、所述第二制动器分离、以及所述第三制动器接合。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以油电混动高速挡动力模式在所述输出轴输出时,所述第一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三离合器接合、所述第四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接合、所述第二制动器分离、以及所述第三制动器分离。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以油电混动低速挡功率分流模式在所述输出轴输出时,所述第一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三离合器分离、所述第四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一制动器分离、所述第二制动器接合、以及所述第三制动器接合。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以油电混动高速挡功率分流模式在所述输出轴输出时,所述第一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三离合器分离、所述第四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分离、所述第二制动器接合,以及所述第三制动器分离。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以油电混动低速挡直驱模式在所述输出轴输出时,所述第一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接合、所述第四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一制动器分离、所述第二制动器分离、以及所述第三制动器接合。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以油电混动高速挡直驱模式在所述输出轴输出时,所述第一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接合、所述第四离合器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分离、所述第二制动器分离、以及所述第三制动器分离。16.一种重型车用多模式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齿圈、第一行星轮和第一行星架;
所述第一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上,所述第一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一齿圈的内齿啮合;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齿圈、第二行星轮和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二齿圈的内齿啮合;第三行星排,所述第三行星排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齿圈、第三行星轮和第三行星架;所述第三太阳轮通过外齿啮合若干所述第三行星轮,所述第三行星轮安装在所述第三行星架上,所述第三行星轮的外齿与所述第三齿圈的内齿啮合;所述第一太阳轮通过第一输入轴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先王团结张欣
申请(专利权)人:清驰汽车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