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吻鮠亲本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722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促进长吻鮠性腺发育亲本的培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长吻鮠亲本选择与投放,(2)越冬前体质强化,(3)设置越冬期池塘水位,(4)越冬期水体培肥,(5)越冬后恢复投喂,(6)日常管理,(7)激素饲料制作与投喂。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确保长吻鮠亲本提前3~4周同步达到性成熟,从而实现了长吻鮠提前繁殖,延长了苗种培育期和商品鱼养殖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取池塘水位调节、水体培肥等措施,起到了保温和增加鱼体积温的作用,使得亲鱼越冬后提前开口摄食,从而能够尽快恢复体质,增强小瓜虫病等病害的抵抗能力。增强小瓜虫病等病害的抵抗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吻鮠亲本的培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促进长吻鮠性腺发育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长吻鮠又称江团,周身无鳞、肉质鲜嫩,因吻部较长而得名。早在宋代,其就成为长江沿线居民的经典菜肴。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作诗《戏作鮰鱼一绝》: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长吻鮠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随着长吻鮠产业发展,对养殖苗种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长吻鮠苗种人工繁殖技术已经攻克,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1)雌鱼性腺发育不同步,产卵率普遍较低,只有70%左右,甚至更低;(2)长江中下游地区长吻鮠性成熟时间在5~9月,繁殖季节长,产卵不集中,苗种批次多,规格差异大,培育成本高,当年难以养成商品鱼。因此,解决长吻鮠性腺同步发育,并尽早达到性成熟,是实现长吻鮠苗种规模化繁育的重要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长吻鮠人工繁殖技术中显著稳定地提高性腺同步发育和性成熟的技术问题,且降低培育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长吻鮠亲本的培育方法。
[0004]一种长吻鮠亲本的培育操作步骤如下:(1)长吻鮠亲本选择与投放每年9~10月,从长吻鮠成鱼中选择体型、体色正常,体表光滑,体质健壮,肥满度较好,无疾病、伤残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养殖;且雌雄个体分池养殖,投放密度为150kg/667m2,池水深度为2.0m;(2)越冬前体质强化雌雄个体分池养殖的第二天即可投喂;将冰鲜鱼绞碎成鱼糜,鱼糜与长吻鮠配合饲料按质量比1:1搅拌均匀,投喂量以30分钟吃完为宜;每天上午、傍晚各投喂1次;(3)越冬期池塘设置当日平均水温低于10℃时,停止投喂;池水加深至2.5~3.0m;水深0~60cm为水体上层,水深60~120cm为水体中层,水深120~300cm为水体下层;(4)越冬期水体培肥停食后,密切观察水体上层温度,当连续3天水体最高温度高于10℃时,均匀泼洒生物渔肥进行肥水,使水体透明度保持25~30cm;所述生物渔肥由0.3~0.4质量份多肽、2~4质量份氨基酸、0.2~0.6质量份维生素、55~59质量份营养盐和36~42质量份腐植酸混合均匀制成;当水深1米时,生物渔肥的施用量为每6亩用10Kg;(5)越冬后恢复投喂次年3月中旬,当水温升至15℃,投喂混合物饲料,投喂量以1h吃完为宜;每天上午、傍晚各投喂1次;
按质量比1:100将免疫增强料与长吻鮠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制成增强饲料,再按质量比2:1将增强饲料与冰鲜鱼糜混合均匀,制得混合物饲料;所述免疫增强料由20质量份板蓝根粉、20质量份大黄粉、15质量份茯苓粉、15质量份金银花粉、15质量份枸杞子粉、15质量份黄芪粉混合均匀制得;(6)日常管理当水体上层的温度和水体中层的温度高于水体下层的温度时,及时调整水位至1.5~2.5m,使得长吻鮠能够获得更多的积温;(7)激素饲料的投喂当池水的水温高于15℃时,长吻鮠开始大量摄食,每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3~5%,并开始投喂激素饲料;除每日正常投喂外,每隔4~5天投喂一次激素饲料,持续投喂4~5周;按质量比1:20将激素混合物与长吻鮠配合饲料充分拌匀,制得激素饲料;按质量比1:4将促性腺激素溶液与鸡肝粉或蚕蛹粉搅拌混匀,再与面粉按质量比1:1搅拌混匀,制得激素混合物;所述促性腺激素溶液由5000I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500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

A3)、10mg地欧酮(DOM)溶于200ml生理盐水中,混合均匀制成;通过越冬前体质强化、越冬保温、越冬后体质恢复和激素饲料投喂的培育,确保4月下旬至5月上旬,长吻鮠亲鱼基本达到性成熟,繁殖前,再进行一次人工注射催产,即可实现同步产卵。
[000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下:步骤(2)中,所述长吻鮠配合饲料为通威饲料公司生产的蛋白含量为40%的长吻鮠配合饲料;每天上午9点、傍晚6点各投喂1次。
[0006]步骤(7)中,所述人工注射催产为胸鳍基部注射催产激素,每公斤亲本的注射剂量为:HCG50IU+LRH

A315μg+DOM0.1mg。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1.当前,市场上研发的长吻鮠饲料还达不到全价饲料的要求,长时间投喂配合饲料,极易造成长吻鮠养殖后期肝胆综合征等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本专利技术为预防该类事件的发生,采用动物性饵料与长吻鮠配合饲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投喂的方式,从而全面满足长吻鮠的营养需要。
[0008]2.长江中下游作为长吻鮠的主养区域,冬季水体温度普遍低于零度,养殖品种容易冻死、冻伤,存在一定的越冬死亡率,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通过在越冬期间水位调节,即加深池水的水深;同时通过培肥水体的措施,达到水体保温的效果,增加了鱼体积温。
[0009]3.经过一个停食的冬季之后,长吻鮠体质较弱,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为尽快恢复体质,增强抵抗力,本专利技术采用拌有免疫增强料的饲料进行投喂,大大加快了鱼体体质恢复,早春病害发生率降低了30%。
[0010]4.为使长吻鮠尽快达到性成熟,本专利技术研发的激素饲料及制作方法,能够确保激素不易容散于水体,且具有良好的诱食性,长吻鮠亲鱼摄食一段时间后,性腺发育较不投喂该饲料的亲鱼要快20天以上,从而实现提前繁殖,延长了苗种培育期和商品鱼养殖期。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
[0012]实施例1(1)长吻鮠亲本选择与投放9月20日,从长吻鮠成鱼中选择体型、体色正常,体表光滑,体质健壮,肥满度较好,无疾病、无伤残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专池养殖,投放密度为150kg/667m2。
[0013](2)越冬前体质强化雌雄个体分池养殖的第二天即可投喂。将冰鲜鱼绞碎成肉泥,将肉泥与蛋白含量为40%的长吻鮠配合饲料按质量比1:1搅拌均匀,投喂量以30分钟吃完为宜。每天上午9时和傍晚6时各投喂1次。
[0014](3)越冬期池塘设置当池塘水温低于12℃时,停止投喂。及时调整水位,池水加深至2.5~3.0m;水深0~60cm为水体上层,水深60~120cm为水体中层,水深120~300cm为水体下层;使得长吻鮠能够获得更多的积温。
[0015](4)越冬期水体培肥停食后,密切观察水体上层温度,当连续3天水体最高温度高于10℃时,均匀泼洒生物渔肥进行肥水,使水体透明度保持25cm。
[0016]生物渔肥为史丹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肥水专家”,生物渔肥0.3~0.4质量份多肽、2~4质量份氨基酸、0.2~0.6质量份维生素、55~59质量份营养盐和36~42质量份腐植酸混合均匀制成。具体使用方法为将“肥水专家”与池塘水充分溶解后,按照当水深1米时,每6亩用1包(10Kg)。
[0017](5)越冬后恢复投喂次年3月12日,当水温回升至12℃时,为尽快恢复亲鱼体质,及时投喂混合物饲料,投喂量以1h吃完为宜。每天上午9时和傍晚6时各投喂1次。
[0018]混合物饲料按质量比1:100由免疫增强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吻鮠亲本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1)长吻鮠亲本选择与投放每年9~10月,从长吻鮠成鱼中选择体型、体色正常,体表光滑,体质健壮,肥满度较好,无疾病、伤残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养殖;且雌雄个体分池养殖,投放密度为150kg/667m2,池水深度为2.0m;(2)越冬前体质强化雌雄个体分池养殖的第二天即可投喂;将冰鲜鱼绞碎成鱼糜,鱼糜与长吻鮠配合饲料按质量比1:1搅拌均匀,投喂量以30分钟吃完为宜;每天上午、傍晚各投喂1次;(3)越冬期池塘设置当日平均水温低于10℃时,停止投喂;池水加深至2.5~3.0m;水深0~60cm为水体上层,水深60~120cm为水体中层,水深120~300cm为水体下层;(4)越冬期水体培肥停食后,密切观察水体上层温度,当连续3天水体最高温度高于10℃时,均匀泼洒生物渔肥进行肥水,使水体透明度保持25~30cm;所述生物渔肥0.3~0.4质量份多肽、2~4质量份氨基酸、0.2~0.6质量份维生素、55~59质量份营养盐和36~42质量份腐植酸混合均匀制成;当水深1米时,生物渔肥的施用量为每6亩用10Kg;(5)越冬后恢复投喂次年3月中旬,当水温升至15℃,投喂混合物饲料,投喂量以1h吃完为宜;每天上午、傍晚各投喂1次;按质量比1:100将免疫增强料与长吻鮠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制成增强饲料,再按质量比2:1将增强饲料与冰鲜鱼糜混合均匀,制得混合物饲料;所述免疫增强料由20质量份板蓝根粉、20质量份大黄粉、15质量份茯苓粉、15质量份金银花粉、15质量份枸杞子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国庆潘庭双江河凌俊胡玉婷周华兴汪焕杨敏李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