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6127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属于野化目标生物野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将野化目标生物放入野化装置内进行野化,野化装置包括:池体,池体的角落上设置安装组件,安装组件上安装造浪组件,在池体相对于安装组件相对端角落上设置辅助组件,辅助组件的两边设置喷射组件,池体内中心处设置收集体;造浪组件制造水流驱动野化目标生物围绕收集体游动,对野化目标生物进行野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野化效果好、造浪效果好、提高水体流速、避免形成死水、除污效果好、声噪驱赶野化目标生物、避免生物伤亡、可形成水流干扰、可模拟自然水域涡流、可实现气体与水体混合的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法。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野化目标生物野化
,具体涉及一种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鱼类增殖站多由蓄水池、亲鱼培育池、催产池、鱼种培育池、苗种培育池、活饵培育池、孵化设备、防疫隔离池、野化训练池、污水处理设备等组成。受场地和取排水设备的限制,多数鱼类增殖放流站无野化训练池,仅在放流前放入大水体、库湾或河道缓流岸边进行过度培育,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且由于离增殖放流站场区较远,放流苗种过渡培育不易实施管理,为达到好的野化训练,需要对自然水流进行较好的模拟,其重点在于水浪的制造,在US15958683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池中的并且可以造浪的装置和方法,通过安装支架和悬挂支架将造浪机支撑于水池上,用于制造稳定、可控的水浪。
[0003]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适合预放流野化目标生物野化方法,尤其是预放流褐菖鲉野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化效果好、造浪效果好、提高水体流速、避免形成死水、除污效果好、声噪驱赶野化目标生物、避免生物伤亡、可形成水流干扰、可模拟自然水域涡流、可实现气体与水体混合的预放流褐菖鲉野化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预放流水产野化方法,包括:将野化目标生物放入野化装置内进行野化,野化装置包括:池体1,池体1的角落上设置安装组件6,安装组件6上安装造浪组件2,在池体1相对于安装组件6相对端角落上设置辅助组件3,辅助组件3的两边设置喷射组件4,池体1内中心处设置收集体5;造浪组件2制造水流驱动野化目标生物围绕收集体5游动,对野化目标生物进行野化;
[0007]造浪组件2的底部设置第一进液网口24,造浪组件2的两侧设置第二进液网口23,造浪组件2前部设置第二导流板组25,造浪组件2内部设置驱动器22和第一导流板组26,第一导流板组26设置于驱动器22和第二导流板组25间;
[0008]第一导流板组26内设置第一导流板体261,第一导流板体261为曲线型;
[0009]第二导流板组25内设置第二导流板体251,第二导流板体251的非中心位置上设置摆动连接件252。第一导流板组26具有第一矩形框架,第一导流板体261与矩形框架为固定连接,第一导流板体261为阵列布设。第二导流板组25具有第二矩形框架,第二矩形框架上设置凹槽,第二导流板体251上的摆动连接件252与第二矩形框架上的凹槽形成转动连接,第二导流板体251为阵列布设。本专利技术通过一个安装组件将造浪组件安装在池体上,造浪组件内部的驱动器能够驱动水流,驱动器内的扇叶旋转后将外部水体从壳体的底部以及两侧引入到壳体内并向第一导流板组、第二导流板组方向流动,第一导流板组上的第一导流板体为曲线型,水流从驱动器方向移动后,经过第一导流板形成曲线流动,第二导流板组上的
第二导流板体可以摆动,在第二导流板体上设置摆动连接件,第二导流板体可以上下摆动,通过第一导流板组的水流,再次经过第二导流板组后,可以实现排出水体形成上下浮动的波浪形态,以此形成造浪,有助于将池体内底部的沉积物带动上下悬浮,还可以刺激鱼类游动,并且可以模拟自然环境状态下水质,收集基体位于池体内部,池体内的水体中的颗粒物及底部的沉积物可以通过贯通孔进入收集体内部,从而进行清除,本专利技术上述组件的使用还可以提高池体底部沉积物被收集到中部的收集基体内的几率;本专利技术中收集基体可以与池体形成跑道状态,在造浪组件的作用下,形成第一池体内部水流循环,避免水体形成“死水”,还可以形成造浪声噪来驱赶野化目标生物靠近造浪机,避免野化目标生物伤亡,通过上述方式对野化目标生物进行野化。本专利技术在池体内的拐角处设置辅助组件和喷射组件,这两个组件用于对水流加速,因为水流从造浪组件这一侧出发到辅助组件的位置后,能量消耗大,会导致水流流速降低,野化目标生物可能在这个地方停留栖息,通过辅助组件和喷射组件提高水体流速,从而避免野化目标生物的栖息,提高野化目标生物野化效果。
[0010]优选地,收集体5为环形筒状结构,收集体5侧面设置第一贯通孔组51和第二贯通孔组52,收集体5底部设置排污管53;
[0011]第一贯通孔组51和第二贯通孔组52均由上下两排贯通孔组成。
[0012]优选地,收集体5内部内置第一网板55和第二网板54,第一网板55设置于第二贯通孔组52间,第二网板54设置于第一贯通孔组51间。
[0013]优选地,安装组件6包括挂设在池体1上的安装卡板61,安装卡板61的侧方通过支撑杆63连接有安装档板64,安装档板64用于连接造浪组件2。安装卡板61上部为内凹结构,下部为位立两侧的立柱,立柱上设有通槽,支撑杆63为H型杆状结构,支撑杆63的一侧与安装档板64的连接处设置成可转动结构,使安装档板64可以更好的贴合池体,依池体的结构调整角度,支撑杆63的另一侧与安装卡板61下部立柱的通槽相连接,可以沿通槽上下移动,使支撑杆与辅助支撑杆形成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支撑结构,支撑杆的中部和安装卡板61的立柱底部通过辅助支撑杆进行转动连接,在安装卡板61的立柱处设有空槽,可以容纳辅助支撑杆,安装卡板61的立柱上或中部的空间可以安装固定化部件,用于安装造浪组件,使造浪组件与安装组件相连。
[0014]优选地,驱动器22包括驱动转套225,驱动转套225为圆筒结构,驱动转套225内转动连接驱动扇叶224,驱动扇叶224对称设置,驱动扇叶224的外部设置齿形结构,驱动转套225与驱动扇叶224转动连接处设有开口,驱动转套225外部设有驱动电机221、驱动齿轮222和驱动转轴223,驱动转轴223与驱动扇叶224的外部齿形啮合设置。
[0015]优选地,辅助组件3上设置连接底板31,连接底板31与滑动杆36相连,滑动杆36与连接杆32相连,连接杆32端部设置扇叶33,连接杆32上设置防护档圈34,防护档圈34两面设置球形网罩35。本专利技术在池体上设置辅助组件后,在水流冲击状态下,连接杆上的挡护圈能够相对连接杆旋转,同时连接杆也能够相对滑动杆旋转,上述转动或旋转使用轴承连接,连接杆上的扇叶也能够旋转,这样在侧方的喷射组件喷射水流/气体的时候可以辅助组件的扇叶旋转形成水流干扰,实现模拟自然水域中的涡流等情况,避免第一池体内部的水体过于稳定。
[0016]优选地,喷射组件4包括喷射壳体48,喷射壳体48为圆筒形结构,喷射壳体48一侧通过分隔板42分隔,分隔板42中心位置通过第一进液管43连接有连接球头41,连接球头41
与外部泵体连接,喷射壳体48另一侧设置转动体44、连接钢杆46和导流体45,导流体45通过连接钢杆46与喷射壳体48相连,导流体45与转动体44相连,分隔板42与转动体44之间的喷射壳体48内壁上开设辅助进流槽孔47。本专利技术在池体上设置喷射组件后,喷射组件或以喷射气流或水流,喷射的气流或水流从连接球头进入到第一进液管内并经过连接球头的转动再排出,由于池体内部在造浪组件的作用下有水流流动,这些水流能够驱动喷射组件转向水流流动方向,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放流水产野化方法,包括:将野化目标生物放入野化装置内进行野化,所述野化装置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的角落上设置安装组件(6),安装组件(6)上安装造浪组件(2),在池体(1)相对于安装组件(6)相对端角落上设置辅助组件(3),辅助组件(3)的两边设置喷射组件(4),池体(1)内中心处设置收集体(5);造浪组件(2)制造水流驱动野化目标生物围绕收集体(5)游动,对野化目标生物进行野化;所述造浪组件(2)的底部设置第一进液网口(24),造浪组件(2)的两侧设置第二进液网口(23),造浪组件(2)前部设置第二导流板组(25),造浪组件(2)内部设置驱动器(22)和第一导流板组(26),第一导流板组(26)设置于驱动器(22)和第二导流板组(25)间;所述第一导流板组(26)内设置第一导流板体(261),第一导流板体(261)为曲线型;所述第二导流板组(25)内设置第二导流板体(251),第二导流板体(251)的非中心位置上设置摆动连接件(2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放流水产野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收集体(5)为环形筒状结构,收集体(5)侧面设置第一贯通孔组(51)和第二贯通孔组(52),收集体(5)底部设置排污管(53);所述第一贯通孔组(51)和第二贯通孔组(52)均由上下两排贯通孔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放流水产野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收集体(5)内部内置第一网板(55)和第二网板(54),第一网板(55)设置于第二贯通孔组(52)间,第二网板(54)设置于第一贯通孔组(51)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放流水产野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安装组件(6)包括挂设在池体(1)上的安装卡板(61),安装卡板(61)的侧方通过支撑杆(63)连接有安装档板(64),安装档板(64)用于连接造浪组件(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放流水产野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驱动器(22)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学军薛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