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694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包括沿竖直方向上呈矩阵式排放的四个毛竹,所述毛竹的底部插设至水池底部的泥沙层,且毛竹的底部位于水池底部泥沙层所在的上方位置处安装有配重组件,四个毛竹的底部之间位于泥沙层的上方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孔,且曝气管的端部连通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延伸至水池外部连接有鼓风机,四个毛竹的顶部之间连接有框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通过微生物自身的生长繁殖可消耗河道水质中的有机污染物,也可以消耗氮磷等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并可以控制水华的发生。并可以控制水华的发生。并可以控制水华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加,河道污染日益严重,这就导致了水中有机物不断增多,有机物大量消耗了水体中的溶解氧,鱼虾类水生生物因缺少氧气而不断出现死亡,其残体在腐烂过程,不但污染水质,同时又将其自身的氮、磷营养物质释放到水体中,通过这样的恶性循环,致使河道水质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治理河道非常有必要。其中,采用微生物治理河道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微生物不仅可以用于河道水质的净化,也可以用于水华的治理。
[0003]然而,河道水体中的微生物含量不足,分布较为分散,难以满足河道治理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用于培养河道微生物,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具有净化水质、治理水华的作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上呈矩阵式排放的四个毛竹,所述毛竹的底部插设至水池底部的泥沙层,且毛竹的底部位于水池底部泥沙层所在的上方位置处安装有配重组件,四个毛竹的底部之间位于泥沙层的上方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孔,且曝气管的端部连通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延伸至水池外部连接有鼓风机,四个毛竹的顶部之间连接有框架,且四个毛竹分别安装在靠近框架的四个边角位置处,所述框架的内壁沿水平方向上连接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底部连接有碳素纤维草,所述第二横杆的外部连接有浮球。
[0006]进一步地,所述配重组件包括连接在毛竹外部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位于毛竹的外部连接有圆台座,且固定座的顶部位于圆台座所在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水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配重组件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金属构件,所述圆台座与固定座的顶部内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圆台座的内部对应毛竹的外部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座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底部重合的穿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为刚性材质构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四个边角位于毛竹的外部均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对应毛竹的外部设置有第二通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两端均与框架的内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碳素纤维草的顶部通过尼龙绳固定连接在第一横杆的外部。
[0013]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4]1、本技术中毛竹用于提供支撑,毛竹的底部插设至水池底部的泥沙层,通过设置配重组件,便于在安装时,毛竹的底部插设至水池底部的泥沙层内部后,设置的配重组件能够增加毛竹底部重心的稳定性,提高毛竹安装后的稳定性能,在配重组件安装在水池内部后,设置的水槽能够时水积聚在内部形成对配重组件的压力,使配重组件受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配重组件所需的质量;
[0015]2、本技术中框架本身的重量通过设置的浮球提供浮力来减轻毛竹的受力,设置的碳素纤维草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通过微生物自身的生长繁殖可消耗河道水质中的有机污染物,也可以消耗氮磷等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并可以控制水华的发生,鼓风机鼓起气体通过曝气管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所需的氧气。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配重组件的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配重组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毛竹;2、配重组件;3、曝气管;4、曝气孔;5、气管;6、鼓风机;7、框架;8、固定块;9、第一横杆;10、第二横杆;11、浮球;12、碳素纤维草;21、固定座;22、圆台座;23、水槽;24、第一通孔;8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参照说明书附图1

4所示的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上呈矩阵式排放的四个毛竹1,毛竹1的底部插设至水池底部的泥沙层,且毛竹1的底部位于水池底部泥沙层所在的上方位置处安装有配重组件2,四个毛竹1的底部之间位于泥沙层的上方设置有曝气管3,曝气管3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孔4,且曝气管3的端部连通有气管5,气管5的
一端延伸至水池外部连接有鼓风机6,四个毛竹1的顶部之间连接有框架7,且四个毛竹1分别安装在靠近框架7的四个边角位置处,框架7的内壁沿水平方向上连接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9和第二横杆10,第一横杆9和第二横杆10交错设置,第一横杆9的底部连接有碳素纤维草12,第二横杆10的外部连接有浮球11。
[0025]如附图1和附图3

4所示,配重组件2包括连接在毛竹1外部的固定座21,固定座21的顶部位于毛竹1的外部连接有圆台座22,且固定座21的顶部位于圆台座22所在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水槽23,其中,配重组件2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金属构件,圆台座22与固定座21的顶部内壁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圆台座22的内部对应毛竹1的外部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4,固定座21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通孔24底部重合的穿孔,便于在安装时,毛竹1的底部插设至水池底部的泥沙层内部后,设置的配重组件 2能够增加毛竹1底部重心的稳定性,提高毛竹1安装后的稳定性能,在配重组件2安装在水池内部后,设置的水槽23能够时水积聚在内部形成对配重组件2的压力,使配重组件2受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配重组件2所需的质量。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上呈矩阵式排放的四个毛竹(1),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竹(1)的底部插设至水池底部的泥沙层,且毛竹(1)的底部位于水池底部泥沙层所在的上方位置处安装有配重组件(2),四个毛竹(1)的底部之间位于泥沙层的上方设置有曝气管(3),所述曝气管(3)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孔(4),且曝气管(3)的端部连通有气管(5),所述气管(5)的一端延伸至水池外部连接有鼓风机(6),四个毛竹(1)的顶部之间连接有框架(7),且四个毛竹(1)分别安装在靠近框架(7)的四个边角位置处,所述框架(7)的内壁沿水平方向上连接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9)和第二横杆(10),所述第一横杆(9)和第二横杆(10)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横杆(9)的底部连接有碳素纤维草(12),所述第二横杆(10)的外部连接有浮球(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组件(2)包括连接在毛竹(1)外部的固定座(21),所述固定座(21)的顶部位于毛竹(1)的外部连接有圆台座(22),且固定座(21)的顶部位于圆台座(22)所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超王春燕孙超杰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水利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