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78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覆盖膜对基底层的固定力的电感器部件。电感器部件具备:坯体;线圈,设置于上述坯体内;以及外部电极,设置于上述坯体,并与上述线圈电连接,上述外部电极具有:基底层,被埋入至上述坯体,以便该基底层的一部分从上述坯体的表面突出;以及覆盖膜,覆盖上述基底层的从上述坯体露出的部分。覆盖上述基底层的从上述坯体露出的部分。覆盖上述基底层的从上述坯体露出的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器部件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2010668493.1、申请日为2020年7月13日、申请人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专利技术名称为“电感器部件”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感器部件。

技术介绍

[0003]以往,作为电感器部件,有日本特开2015-1529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该电感器部件具备:坯体、设置于坯体内的线圈、以及设置于坯体并与线圈电连接的外部电极。外部电极具有被埋入至坯体内的基底层以及覆盖基底层的覆盖膜。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297号公报
[0005]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电感器部件中,由于在制造阶段,基底层位于切割上,所以通过单片化,基底层上的从坯体露出的露出面与坯体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之后,覆盖膜通过镀覆处理,形成于基底层的露出面。像这样,覆盖膜形成于与坯体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基底层的露出面。
[0006]近年来,实现了电感器部件的小型化,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们发现了若考虑电感器部件的小型化,则在以往的覆盖膜对基底层的固定力方面存在不充分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本公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覆盖膜对基底层的固定力的电感器部件。
[000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电感器部件具备:
[0009]坯体;
[0010]线圈,设置于上述坯体内;以及
[0011]外部电极,设置于上述坯体,并与上述线圈电连接,
[0012]上述外部电极具有:
[0013]基底层,被埋入至上述坯体,以便该基底层的一部分从上述坯体的表面突出;以及
[0014]覆盖膜,覆盖上述基底层的从上述坯体露出的部分。
[0015]根据上述方式,由于基底层的一部分从坯体的表面突出,覆盖膜覆盖突出的基底层,所以能够增加覆盖膜与基底层接触的面积,提高覆盖膜对基底层的固定力。另外,在将电感器部件安装于安装基板的情况下,由于覆盖膜的表面积增加,所以能够增加与焊料的接触面积,提高电感器部件对安装基板的固定力。
[0016]根据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电感器部件,能够提高覆盖膜对基底层的固定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电感器部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18]图2是电感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3A是电感器部件的X-X剖视图。
[0020]图3B是表示基底层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21]图4是表示将电感器部件安装于安装基板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2]图5是表示电感器部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0023]图6是表示电感器部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24]图7是表示电感器部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1A、1B、1C

电感器部件;10、10C

坯体;11

绝缘层;15

第一端面;16

第二端面;17

底面;20、20C

线圈;21

线圈导体层;30、30A、30B、30C

第一外部电极;31

基底层;31a

突出部;31b

一面;31c

伸出部;32

覆盖膜;33

外部电极导体层;40、40A、40B、40C

第二外部电极;41

基底层;41a

突出部;41b

一面;41c

伸出部;42

覆盖膜;43

外部电极导体层;50

电子部件;51

安装基板;52

焊料;A

层叠方向;L

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通过图示的实施方式对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电感器部件进行详细说明。此外,附图包含一部分示意性图,存在未反映出实际的尺寸、比率的情况。
[0028](第一实施方式)
[0029](结构)
[0030]图1是表示电感器部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电感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图1的X-X剖视图。图4是表示将电感器部件安装于安装基板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1、图2以及图3A所示,电感器部件1具有坯体10、设置于坯体10的内部的螺旋状的线圈20、以及设置于坯体10并与线圈20电连接的第一外部电极30和第二外部电极40。在图3A中,省略线圈20来描述。
[0031]如图4所示,电感器部件1(第一外部电极30以及第二外部电极40)经由焊料52,与安装基板51的布线51a电连接。电感器部件1例如被用作高频电路的阻抗匹配用线圈(匹配线圈),并用于个人计算机、DVD播放器、数码相机、TV、移动电话、汽车电子设备、医疗用/工业用机械等电子设备。但是,电感器部件1的用途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能够用于调谐电路、滤波电路、整流平滑电路等。
[0032]坯体10通过在层叠方向A上层叠多个绝缘层11而构成。绝缘层11例如由以硼硅酸盐玻璃为主要成分的材料、铁素体、树脂等材料构成。此外,坯体10由于烧制等,而有多个绝缘层11彼此的界面不清晰的情况。坯体1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坯体10的表面具有在长方体的长边方向上对置的第一端面15和第二端面16、以及与第一端面15和第二端面16交叉并相当于在长方体的高度方向上对置的2个面中的一面的底面17。第一端面15和第二端面16在与绝缘层11的层叠方向A正交的方向上对置。第一端面15是设置有第一外部电极30的一部分的面,第二端面16是设置有第二外部电极40的一部分的面。底面17是在安装时面对安装基板51侧的面。底面17是设置有第一外部电极30的另一部分以及第二外部电极40的另一部分双方的面。
[0033]第一外部电极30是横跨第一端面15和底面17而设置的L字形状。第二外部电极40是横跨第二端面16和底面17而设置的L字形状。第一外部电极30包含被埋入至坯体10中的
多个外部电极导体层33。第二外部电极40包含被埋入至坯体10中的多个外部电极导体层43。
[0034]第一外部电极30所包含的外部电极导体层33是具有沿着第一端面15以及底面17延伸的部分的L字形状,第二外部电极40所包含的外部电极导体层43是具有沿着第二端面16以及底面17延伸的部分的L字形状。由此,由于能够将第一外部电极30以及第二外部电极40埋入至坯体10内,所以与将外部电极外置于坯体10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电感器部件的小型化。另外,能够以同一工序形成线圈20和第一外部电极30以及第二外部电极40,减少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器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坯体;线圈,设置于上述坯体内;以及外部电极,设置于上述坯体,并与上述线圈电连接,上述外部电极具有:基底层,被埋入至上述坯体;以及覆盖膜,覆盖上述基底层的从上述坯体露出的部分,上述坯体包含底面,该底面在安装时面向安装基板侧,从上述坯体的上述底面侧观察,上述覆盖膜的外周边缘形成为凸曲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基底层的一部分从上述底面突出。3.一种电感器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坯体;线圈,设置于上述坯体内;以及外部电极,设置于上述坯体,并与上述线圈电连接,上述外部电极具有:基底层,被埋入至上述坯体,以便该基底层的一部分从上述坯体的表面突出;以及覆盖膜,覆盖上述基底层的从上述坯体露出的部分,从上述坯体的表面突出的上述基底层的一部分具有伸出到上述坯体的表面上的伸出部,上述覆盖膜的覆盖上述伸出部的部分具有凹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嶋泰成田岛慎也下田悠太高桥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