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制结晶器贴膜铸造铝合金扁锭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熔铸
,具体涉及一种铝制结晶器贴膜铸造铝合金扁锭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之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现有的铝合金扁锭由熔炼、精炼、净化、铸造及冷却等工艺步骤中均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成品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水质污染严重,均达不到客户要求,增加了下游客户热轧前铣面量,影响热轧成品率,进而影响产量的增加。
[0003]铝制结晶器是生产铝合金大扁锭的专业设备,它是通过5组固定可调式铝制结晶器安装在专用铸造机上,每一组铝制结晶器是由四块独立的结晶器表面,可组合生产各种规格的扁锭外型。结晶器为对称性的上/下水腔,底部为出水孔,顶部为铸造油润滑出油孔。
[0004]随着电解铝液中杂质成分的增长,造成合金扁锭产品合格率大幅度下降,尤其是3003D合金扁锭生产至5米后,表面容易产生凹坑,增加了扁锭的铣面量,凹坑严重时,扁锭切废处理,影响大扁锭的产品合格率。另外,1100合金630*1610规格扁锭的铸造,存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制结晶器贴膜铸造铝合金扁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熔炼:熔炼炉内先加入占总炉料≥30%的冷料,然后加入占总炉料≤70%的电解原铝液,点火熔炼,熔炼温度720~750℃,搅拌取样分析,调整成分,按照顺序添加Fe、Si、Cu、Mn金属元素添加剂,再搅拌取样,合金成分合格、温度符合要求,金属熔体转炉至保温炉;步骤2,精炼:先将保温炉内清理干净,然后将步骤1的金属熔体导入保温炉内,根据金属熔体量添加无钠高效精炼剂和氮气,每次无钠高效精炼剂添加量不超过精炼罐容量的2/3,无钠高效精炼剂用量1.5kg/t;精炼管插入金属熔体前打开氮气阀门通入氮气直至精炼结束,精炼管取出保温炉门时关闭氮气阀门;每个炉门安排单人单管精炼,两个炉门同时进行,每个炉门有效精炼时间30min,精炼时采取“Z”字型精炼方式,气泡高控制在50~100mm之间,保温炉精炼温度为705~715℃,精炼后扒渣,取样分析,静置30min,金属熔体温度到达725~735℃方可进行铸造生产;步骤3,铸造前作业:关闭铝制结晶器铸造油供油阀门,对铝制结晶器内壁四周使用砂纸竖向打磨,清理引锭头水垢、油污、铝渣及修复划痕,并对正引锭头平台,在铝制结晶器内壁四周均匀粘贴一层膜;铝制结晶器角部堵塞水眼;分配流槽内衬及浇管清洁无破损和杂物,用压缩空气将分配流盘及浇管吹扫干净,分配袋、流管安装高度一致、端正无歪斜;吊装分配流槽在铸造机结晶器平台上,手动校正每个分配流槽的铝液面传感器,要求值为“635”,数值不波动,则为校正完成并确认;在线除气箱清理维护结束做好待投入运行,除气箱温度控制在450℃,在线深床过滤器加热正常,铝液温度725~735℃;检查喂丝机运行正常,备足钛丝;输入设定的铸造工艺参数;步骤4,铸造:启动铸造系统进入各项预检查项,均满足条件后,铸造指示灯变亮,将步骤2保温炉内温度符合要求的金属熔体转入自动控制,开始进入铸造状态;当铝液进入除气箱时,打开钛丝机,经过除气箱、深床过滤器后,铝液进入分配溜槽,钛丝加入速度根据保温炉内Ti含量以及要求含量铝钛硼的加入量确定;当铝液进入铝制结晶器时,人工晃动分配带,使铝液快速均匀分布;铝制结晶器内金属液位深度85mm,铝制结晶器内金属液体与膜接触面高度为10~30mm;铸造机自动启车后,人工进行打渣,在铸锭长度300mm前完成;待供流稳定,铸锭长度为1m时,测定铝液中的氢含量;铸造期间铸造机结晶器平台安排专人看护铸造过程;步骤5,铸造结束:将保温炉从倾斜状态恢复至浇铸前的状态,并清理出液口,关掉喂丝机,关闭精炼氮气,停止在线精炼系统的工作;当铸造机结晶器平台的铝液面达到13~25mm时,分配流槽倾斜将剩余铝液排放到排到渣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龙,张能发,魏万隆,吴进国,李生杰,张雁成,张宇龙,陈海龙,韩小兵,朱顺山,巨克良,田振宏,淡志强,仇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桥头铝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