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筒表面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49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0
本申请涉及套筒表面处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套筒表面处理工艺。一种套筒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抛光;S2除油;S3激光除锈;S4浸酸;S5镀镍;S6防锈处理;S7钝化;S8钎焊。本申请的套筒表面处理工艺可用于生产用于汽车发动机处的套筒,其具有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较佳、耐锈蚀、耐磨且耐高温的优点。耐磨且耐高温的优点。耐磨且耐高温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筒表面处理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套筒表面处理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套筒表面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发动机链条主要有滚子链、套筒链和齿形链,其中套筒链较为常用。套筒由304不锈钢制成,存在腐蚀的问题,因此在出厂前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使得金属配件耐腐蚀,进而确保汽车的使用寿命。
[0003]公开号为CN10871600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配件表面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抛光;2)喷淋;3)等离子表面处理;4)一次镀膜;5)二次镀膜;6)喷涂釉料;7)三次镀膜。其中,三次镀膜为将喷涂好釉料的汽车配件表面进行PVD镀膜,处理后的汽车配件表面硬度高、耐腐蚀、耐氧化、耐磨损,服役寿命长。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基体与涂层之间的界面结合稳定是充分发挥涂层作用的前提,在高温条件下,基体与涂层的界面处会产生内应力,此时基体与涂层的结合强度越高,涂层剥落越不明显,界面的稳定性越好。但是,套筒用于汽车的发动机处,工作环境温度能达到500

700℃,而PVD技术制备的涂层在高温条件下会产生高残余应力,影响涂层与套筒的结合强度,从而使得涂层剥落,无法确保涂层充分发挥作用以提高基体表面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存在高温环境下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增强高温条件下涂层与套筒之间的结合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套筒表面处理工艺。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套筒表面处理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套筒表面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抛光:用砂纸对套筒沿一个方向进行打磨,抛光,再用粘有滑石粉的软布擦拭套筒,得到抛光套筒;S2除油:加热除油剂至50

60℃,将S1抛光得到的抛光套筒放入除油剂中恒温浸泡5

10min,清水漂洗1

2次,烘干,得到去油脂套筒;S3激光除锈:使用激光除锈机,对S2除油得到的去油脂套筒表面进行扫描,得到除锈套筒;S4浸酸:将S3激光清洗得到的除锈套筒用酸洗活化剂浸泡5

6min,清水漂洗1

2次,烘干,得到活化套筒;S5镀镍:将S4浸酸得到的活化套筒放入化学镀镍液中,85

92℃且pH为4.2

4.6条件下浸泡8

15min,得到镀镍套筒;S6防锈处理:将S5镀镍得到的镀镍套筒用防锈封闭剂在常温下封闭2

4min并控制pH为7.5

8.5,得到防锈套筒;S7钝化:将S6防锈处理得到的防锈套筒放入0.7

1.5vol%重铬酸盐溶液中,80

90
℃条件下浸泡1

3min,干燥,得到钝化套筒;S8钎焊:对S7钝化得到的钝化套筒与CuMnNi合金粉放入真空炉内,冷态预抽真空至5
×
10
‑2Pa,加热至900℃,向炉内填充氩气使得炉内压力保持在2

3Pa,保温15min,再加热至1100

1200℃,保温16

20min,冷却至500℃以下,空冷,出炉,得到最终产品。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最后一步采用真空钎焊在套筒表面制备涂层,实现涂层与基材的冶金结合,且涂层材料结构稳定,涂层与套筒的结合强度较佳,在高温条件下具有稳定性,不易剥落,进而确保涂层充分发挥作用以提高基体表面性能和使用寿命。本申请得到的最终产品套筒具有耐锈蚀、耐磨、耐高温的优良特性,且产品安全,对人体健康无害。
[0008]同时,本申请采用激光除锈进行表面处理,相比于化学清洗除锈,不产生除锈废液,且激光除锈产生的污染物颗粒收集和净化步骤简单,能够避免污染环境;采用化学镀镍替代传统的电镀镍进行表面处理,一方面,能够减少电能消耗,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化学镀镍液无毒且无重金属,且药液能够反复补加,避免废液排放,安全环保;采用真空钎焊的方法进行表面处理,避免钎剂的使用,工艺环保无污染。
[0009]优选的,所述S2除油步骤中的恒温浸泡与清水漂洗重复2

3次。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重油污的套筒而言,重复恒温浸泡与清水漂洗步骤,能够使得油污去除更加彻底,有利于后续工艺进行。
[0011]优选的,所述S3激光清洗步骤中,在套筒表面覆盖2

3层透明薄膜,并在套筒表面与透明薄膜接触的位置均匀涂抹1

2层胶膜。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清洗下来的污染物颗粒或者碎片粘附在薄膜上,确保污染物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0013]优选的,所述S3激光清洗步骤中,控制激光的入射角在10

20
°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激光光束垂直入射,倾斜入射能够增加辐射面积,进一步提高清洗的效率和清洁效果。
[0015]优选的,所述S4浸酸步骤中的酸洗活化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柠檬酸5
ꢀ‑
10份;乳酸10

20份;盐酸2

3份;六亚甲基四胺0.001

0.002份;乙酸钠3

4份;水900

960份。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浸酸后能够使得套筒表面处于均匀活化状态,有利于后续化学镀镍的处理,提高镀层与套筒表面结合力。采用六亚甲基四胺作为缓蚀剂,一方面能够抑制金属阳极溶解,从而避免套筒在浸酸过程中出现腐蚀现象,另一方面,能够在柠檬酸、乳酸以及盐酸的共同作用下,部分分解为强还原性的氨气和甲醛,从而避免套筒在浸酸过程中出现生锈现象。同时,柠檬酸、乳酸安全无毒,盐酸与乙酸钠对环境无害,制得的酸洗活化剂无毒且对环境无污染。
[0017]优选的,所述S5镀镍步骤中的化学镀镍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硫酸镍25

35份;氯化镍5

15份;
次磷酸钠40

50份;柠檬酸钠10

20份;硫代硫酸钠5

10份;水80

90份。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硫酸镍与氯化镍作为主要镍盐,在套筒表面形成致密度层,能够提高套筒的硬度和耐腐蚀性能;以硫代硫酸钠替代传统的硫脲作为稳定剂,可避免硫脲在60℃以上时受热分解形成的硫化氢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危害,更加环保;柠檬酸钠作为配位剂使用,能够增大镀层阴极极化作用,适量添加有利于镀镍的顺利进行并能够改善镀层外观;次磷酸钠作为还原剂使用,能够强化套筒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0019]优选的,所述S6防锈处理中的防锈封闭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三乙醇胺4

5份;硼酸1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筒表面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抛光:用砂纸对套筒沿一个方向进行打磨,抛光,再用粘有滑石粉的软布擦拭套筒,得到抛光套筒;S2除油:加热除油剂至50

60℃,将S1抛光得到的抛光套筒放入除油剂中恒温浸泡5

10min,清水漂洗1

2次,烘干,得到去油脂套筒;S3激光除锈:使用激光除锈机,对S2除油得到的去油脂套筒表面进行扫描,得到除锈套筒;S4浸酸:将S3激光清洗得到的除锈套筒用酸洗活化剂浸泡5

6min,清水漂洗1

2次,烘干,得到活化套筒;S5镀镍:将S4浸酸得到的活化套筒放入化学镀镍液中,85

92℃且pH为4.2

4.6条件下浸泡8

15min,得到镀镍套筒;S6防锈处理:将S5镀镍得到的镀镍套筒用防锈封闭剂在常温下封闭2

4min并控制pH为7.5

8.5,得到防锈套筒;S7钝化:将S6防锈处理得到的防锈套筒放入0.7

1.5vol%重铬酸盐溶液中,80

90℃条件下浸泡1

3min,干燥,得到钝化套筒;S8钎焊:对S7钝化得到的钝化套筒与CuMnNi合金粉放入真空炉内,冷态预抽真空至5
×
10
‑2Pa,加热至900℃,向炉内填充氩气使得炉内压力保持在2

3Pa,保温15min,再加热至1100

1200℃,保温16

20min,冷却至500℃以下,空冷,出炉,得到最终产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表面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除油步骤中的恒温浸泡与清水漂洗重复2

3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表面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激光清洗步骤中,在套筒表面覆盖2

3层透明薄膜,并在套筒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岳萍林祝峰李君华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洲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