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647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涉及大温差供热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电厂远离城市,导致传输距离长,热网的输送能力差,余热回收成本高,导致供热成本高,余热回收效率低的问题,大温差供热模式是建立由长距离热网、城市热网和建筑管网组成的三级热网结构,逐步降低回水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大温差加热方式的湿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技术,远程供热管网的回水直接用作喷淋水,余热通过烟气与水的直接接触过程在填料塔中回收。收。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温差供热的
,尤其涉及一种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0003]热电联产的难点在于电厂远离城市,导致供热成本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降低供热管网的回水温度。一方面,降低回水温度将提高供热网络的输送能力,降低传热成本,另一方面,低回水温度也可以为回收低品位余热创造有利条件。针对电厂余热利用中存在的余热传输距离长、余热品位低、回收成本高等困难,开展了大温差供热方式的研究,提出了以低回水温度为特点的大温差长距离供热方式,大大提高了热网的输送能力,大大降低了余热回收成本,从而使电厂大规模利用余热的清洁供热模式经济可行。
[0004]综上所述,由于电厂远离城市,导致传输距离长,热网的输送能力差,余热回收成本高,导致供热成本高,余热回收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产生的电厂远离城市,导致传输距离长,热网的输送能力差,余热回收成本高,导致供热成本高,余热回收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基于大温差加热方式的湿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技术,远程供热管网的回水直接用作喷淋水,余热通过烟气与水的直接接触过程在填料塔中回收。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其中,大温差供热系统由长距离热网12、城市热网13、建筑管网17、锅炉8、填料塔9及热交换子系统组成,长距离热网 12和城市热网13通过一个热交换子系统进行热交换,城市热网13和建筑管网17通过另一个热交换子系统进行热交换,锅炉8用于对长距离热网12进行供热,填料塔9用于对锅炉8 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并对长距离热网12进行供热;
[0008]所述热交换子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1、热交换器6及热泵组成;板式换热器1内设有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热交换器6包括:热交换器腔体和设于热交换器腔体内的热交换器管路;热泵包括:位于上方的冷凝器2和发生器3及位于下方的吸收器4和蒸发器5,冷凝器2包括:冷凝器腔体和设于冷凝器腔体内的冷凝器管路,发生器3包括:发生器腔体和设于发生器腔体内的发生器管路,吸收器4包括:吸收器腔体和设于吸收器腔体内的吸收器管路,蒸发器5包括:蒸发器腔体和设于蒸发器腔体内的蒸发器管路;
[0009]第一供热管路与发生器管路的进水口连通,发生器管路的出水口和第一换热管路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一换热管路的出水口和蒸发器管路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蒸发器管路的出水口与第一回水管路连通;第二供热管路与第二换热管路的进水口连通,第
二换热管路的出水口与第二回水管路连通;第二供热管路与吸收器管路的进水口连通,吸收器管路的出水口和冷凝器管路的进水口连通,冷凝器管路的出水口与第二回水管路连通;
[0010]所述热交换子系统还包括:第一喷淋装置、第二喷淋装置、第三喷淋装置、第四喷淋装置、第一收集托盘、第二收集托盘、第一引流泵和第二引流泵,冷凝器腔体的上端和发生器腔体的上端连通,吸收器腔体的下端和蒸发器腔体的下端连通,吸收器腔体和蒸发器腔体内容置有稀溶液,发生器腔体内容置有浓溶液;发生器腔体的出水口与热交换器腔体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吸收器腔体内设有第一喷淋装置,第一喷淋装置和热交换器腔体的出水口通过浓溶液管道15连通;吸收器腔体的出水口与第一引流泵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一引流泵的出水口与热交换器管路的进水口通过稀溶液管道14连通,发生器腔体内设有第二喷淋装置,第二喷淋装置和热交换器管路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一收集托盘和第三喷淋装置均设于蒸发器腔体内,第一收集托盘和第三喷淋装置通过冷剂水管道16,连通,第二引流泵安装在冷剂水管道16上;第四喷淋装置设于蒸发器腔体内,第二收集托盘设于冷凝器腔体内,第二收集托盘和第四喷淋装置通过管路连通。
[0011]上述的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其中,冷凝器管路的进水口设于冷凝器管路的出水口的下方;发生器管路的进水口设于发生器管路的出水口的下方;吸收器管路的进水口设于吸收器管路的出水口的下方;蒸发器管路的进水口设于蒸发器管路的出水口的下方;第一喷淋装置设于吸收器管路的上方,第二喷淋装置设于发生器管路的上方;第一收集托盘设于蒸发器管路的下方,第一收集托盘设于位于蒸发器腔体内的稀溶液上表面的上方;第三喷淋装置和第四喷淋装置均设于蒸发器管路的上方;第二收集托盘设于冷凝器管路的下方。
[0012]上述的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其中,长距离热网12和城市热网13通过一个热交换子系统进行热交换;
[0013]锅炉8通过汽水热交换器7对长距离热网12进行供热;所述汽水热交换器7包括:汽水热交换第一管路和汽水热交换第二管路,汽水热交换第一管路的出水口和该热交换子系统的发生器管路的进水口通过该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一供热管路连通,汽水热交换第一管路的进水口和该热交换子系统的蒸发器管路的出水口通过该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一回水管路连通。
[0014]上述的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其中,填料塔9的进水口和该热交换子系统的蒸发器管路的出水口通过该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一回水管路连通,填料塔9 的出水口和汽水热交换第一管路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
[0015]上述的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其中,锅炉8烟气通过烟气管道11接入填料塔9,填料塔9用于对锅炉8烟气进行余热回收。
[0016]上述的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其中,该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二换热管路的进水口和吸收器管路的进水口均与城市热网分布式能源站10通过该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二供热管路连通,该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二换热管路的出水口和冷凝器管路的出水口均与城市热网分布式能源站10通过该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二回水管路连通。
[0017]上述的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其中,城市热网13和建筑管网17通过另一个热交换子系统进行热交换;
[0018]城市热网分布式能源站10和发生器管路的进水口通过该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一供热管路连通,城市热网分布式能源站10和蒸发器管路的出水口通过该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一回水管路连通;
[0019]该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二换热管路的进水口和吸收器管路的进水口均与建筑管网分布式能源站18通过该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二供热管路连通,该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二换热管路的出水口和冷凝器管路的出水口均与建筑管网分布式能源站18通过该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二回水管路连通。
[0020]上述的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其中,还包括:节流阀,每一个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一换热管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均设有节流阀,每一个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二换热管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均设有节流阀,每一个热交换子系统的发生器管路的进水口处均设有节流阀,每一个热交换子系统的蒸发器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大温差供热系统由长距离热网(12)、城市热网(13)、建筑管网(17)、锅炉(8)、填料塔(9)及热交换子系统组成,长距离热网(12)和城市热网(13)通过一个热交换子系统进行热交换,城市热网(13)和建筑管网(17)通过另一个热交换子系统进行热交换,锅炉(8)用于对长距离热网(12)进行供热,填料塔(9)用于对锅炉(8)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并对长距离热网(12)进行供热;所述热交换子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1)、热交换器(6)及热泵组成;板式换热器(1)内设有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热交换器(6)包括:热交换器腔体和设于热交换器腔体内的热交换器管路;热泵包括:位于上方的冷凝器(2)和发生器(3)及位于下方的吸收器(4)和蒸发器(5),冷凝器(2)包括:冷凝器腔体和设于冷凝器腔体内的冷凝器管路,发生器(3)包括:发生器腔体和设于发生器腔体内的发生器管路,吸收器(4)包括:吸收器腔体和设于吸收器腔体内的吸收器管路,蒸发器(5)包括:蒸发器腔体和设于蒸发器腔体内的蒸发器管路;第一供热管路与发生器管路的进水口连通,发生器管路的出水口和第一换热管路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一换热管路的出水口和蒸发器管路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蒸发器管路的出水口与第一回水管路连通;第二供热管路与第二换热管路的进水口连通,第二换热管路的出水口与第二回水管路连通;第二供热管路与吸收器管路的进水口连通,吸收器管路的出水口和冷凝器管路的进水口连通,冷凝器管路的出水口与第二回水管路连通;所述热交换子系统还包括:第一喷淋装置、第二喷淋装置、第三喷淋装置、第四喷淋装置、第一收集托盘、第二收集托盘、第一引流泵和第二引流泵,冷凝器腔体的上端和发生器腔体的上端连通,吸收器腔体的下端和蒸发器腔体的下端连通,吸收器腔体和蒸发器腔体内容置有稀溶液,发生器腔体内容置有浓溶液;发生器腔体的出水口与热交换器腔体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吸收器腔体内设有第一喷淋装置,第一喷淋装置和热交换器腔体的出水口通过浓溶液管道(15)连通;吸收器腔体的出水口与第一引流泵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一引流泵的出水口与热交换器管路的进水口通过稀溶液管道(14)连通,发生器腔体内设有第二喷淋装置,第二喷淋装置和热交换器管路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一收集托盘和第三喷淋装置均设于蒸发器腔体内,第一收集托盘和第三喷淋装置通过冷剂水管道(16),连通,第二引流泵安装在冷剂水管道(16)上;第四喷淋装置设于蒸发器腔体内,第二收集托盘设于冷凝器腔体内,第二收集托盘和第四喷淋装置通过管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凝器管路的进水口设于冷凝器管路的出水口的下方;发生器管路的进水口设于发生器管路的出水口的下方;吸收器管路的进水口设于吸收器管路的出水口的下方;蒸发器管路的进水口设于蒸发器管路的出水口的下方;第一喷淋装置设于吸收器管路的上方,第二喷淋装置设于发生器管路的上方;第一收集托盘设于蒸发器管路的下方,第一收集托盘设于位于蒸发器腔体内的稀溶液上表面的上方;第三喷淋装置和第四喷淋装置均设于蒸发器管路的上方;第二收集托盘设于冷凝器管路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朝阳杜谦王佳高建民董鹤鸣张宇栾积毅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