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36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分流井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井体,所述井体的顶部设置有顶座;所述井体的一侧设置有下水管,所述井体的另一侧设置有雨水管,所述井体的侧壁底部设置有污水管;所述污水管和雨水管均设置有阀门;过滤组件,包括设置在井体上的固定管,在进入固定管内时,水体先接触缓冲板,使得缓冲板带动横杆移动,使得三角块横向移动,进而带动滚轮滚动,使得滚轮带动竖杆在竖筒上滑动,压缩缓冲弹簧,对水体的冲击进行缓冲,从而避免滤网长期受到水体冲击,容易被冲击损坏。容易被冲击损坏。容易被冲击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分流井
,具体为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分流井为智能一体化设备,将之设置于雨污水管的汇合处,通过水质监测系统,将雨水(特别是初期雨水)和城市污水自动分流到城市不同的管道,从而实现“夏季全部截污,初期雨水弃流,雨季全部直排”的功能。
[0003]当处于天气很好的状态下,下水管中的水均为污水,需要流入污水管道中,此时分流井的雨水阀门完全关闭,污水直接排进污水管,实现晴天截流的模式;当天气刚开始出现小雨时,此时的水质不够降低水中污染度,雨水出口仍处于关闭状态,污水闸门是开启状态,初雨时污水仍旧排入污水管;随着雨量的增大,水中相应的污染度大幅降低,污水口逐渐关闭,而雨水口的闸门同时打开,将雨水通过雨水管直排进河流,防止城市内涝的产生。
[0004]目前不论是污水还是雨水从下水管进入分流井内,都需要通过滤网过滤掉杂质,但是目前分流井内的滤网不便于更换清洁,影响水体的过滤,且不不具有对滤网的缓冲保护功能,而滤网长期受到水体冲击,容易被冲击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井体,所述井体的顶部设置有顶座;
[0007]所述井体的一侧设置有下水管,所述井体的另一侧设置有雨水管,所述井体的侧壁底部设置有污水管;
[0008]所述污水管和雨水管均设置有阀门;
[0009]过滤组件,包括设置在井体上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与下水管相互贯通,所述固定管的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两侧内壁均贴合连接有连接板,两组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均设置有滤网,且滤网的前后两侧和底部均与固定管的内壁相接触;
[0010]所述顶座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上设置有两组结构相同的固定装置;
[0011]两组所述固定装置分别与两组所述连接板连接;
[0012]所述顶座上设置有覆盖在固定槽上的盖板装置;
[0013]所述固定管内设置有缓冲装置。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槽上的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双向丝杆连接,所述双向丝杆的两侧均螺接有固定框,两组所述固定框的相对侧均与连
接板相接触。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导杆,所述固定槽上设置有导筒,且导杆与导筒滑动连接。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盖板装置包括覆盖在固定槽上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两侧均设置有与顶座连接的螺栓。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盖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且顶座上设置有与支撑杆插接的支撑槽。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和两组结构相同的安装块,所述缓冲板的右侧两端均设置有横杆,两组所述横杆分别贯穿两组所述安装块,两组所述安装块分别设置在固定管的顶底两侧,且两组所述安装块均设置在左侧滤网的左侧,两组所述横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三角块,两组所述三角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匀贴合有滚轮,所述滚轮上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与设置在安装块内的竖筒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位于竖筒内的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与竖杆连接。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缓冲板远离滤网的一侧呈弧形结构。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进入固定管内时,水体先接触缓冲板,使得缓冲板带动横杆移动,使得三角块横向移动,进而带动滚轮滚动,使得滚轮带动竖杆在竖筒上滑动,压缩缓冲弹簧,对水体的冲击进行缓冲,从而避免滤网长期受到水体冲击,容易被冲击损坏;当左侧滤网需要更换清洁,保证水体的快速过滤时,取下螺栓,将盖板从顶座上取下,然后通过电机驱动左侧双向丝杆转动,使得左侧两组固定框松开左侧连接板,此时即可从固定槽处向上取出左侧滤网进行清洁,然后再通过左侧液压伸缩杆带动左侧安装架向左移动,使右侧液压伸缩杆带动右侧安装架向左移动,即可使右侧连接板在通槽上向左移动,使得右侧滤网移动到之前左侧滤网的位置,顶替需要清洁的滤网完成过滤的工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所述的固定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所述的固定管、滤网和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所述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所述的固定框和连接板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所述的安装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所述的盖板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底座;2、井体;3、顶座;4、下水管;5、雨水管;6、阀门;7、固定管;8、通槽;9、连接板;10、滤网;11、固定槽;12、液压伸缩杆;13、安装架;14、双向丝杆;15、电机;16、固定框;17、导杆;18、导筒;19、盖板;20、螺栓;21、支撑杆;22、支撑槽;23、缓冲板;24、安装块;25、横杆;26、三角块;27、滚轮;28、竖杆;29、竖筒;30、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1
[0031]参照图1至图7,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井体2,井体2的顶部设置有顶座3;
[0032]井体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雨水和污水进入的下水管4,井体2的另一侧设置有排出中后期雨水的雨水管5,井体2的侧壁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污水和前期雨水的污水管;
[0033]污水管和雨水管5均设置有阀门6;
[0034]过滤组件,包括设置在井体2上的固定管7,固定管7与下水管4相互贯通,固定管7的顶部开设有通槽8,通槽8的两侧内壁均贴合连接有连接板9,两组连接板9的底部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井体(2),所述井体(2)的顶部设置有顶座(3);所述井体(2)的一侧设置有下水管(4),所述井体(2)的另一侧设置有雨水管(5),所述井体(2)的侧壁底部设置有污水管;所述污水管和雨水管(5)均设置有阀门(6);过滤组件,包括设置在井体(2)上的固定管(7),所述固定管(7)与下水管(4)相互贯通,所述固定管(7)的顶部开设有通槽(8),所述通槽(8)的两侧内壁均贴合连接有连接板(9),两组所述连接板(9)的底部均设置有滤网(10),且滤网(10)的前后两侧和底部均与固定管(7)的内壁相接触;所述顶座(3)上开设有固定槽(11),所述固定槽(11)上设置有两组结构相同的固定装置;两组所述固定装置分别与两组所述连接板(9)连接;所述顶座(3)上设置有覆盖在固定槽(11)上的盖板装置;所述固定管(7)内设置有缓冲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槽(11)上的液压伸缩杆(12),所述液压伸缩杆(12)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安装架(13),所述安装架(13)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14),所述安装架(13)上设置有电机(15),所述电机(15)的输出轴与双向丝杆(14)连接,所述双向丝杆(14)的两侧均螺接有固定框(16),两组所述固定框(16)的相对侧均与连接板(9)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陈志刚刘雪姣
申请(专利权)人:高邮市恒立液压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