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缓蚀作用的二氧化碳驱用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5615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缓蚀作用的二氧化碳驱用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驱油剂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缓蚀作用的二氧化碳驱用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烷醇酰胺10~2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30~50%、咪唑啉5%~10%、低碳醇5~20%,余量为水。该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可有效应用于地层水矿化度≤100000mg/L、其中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渗透率为(0.1~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缓蚀作用的二氧化碳驱用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驱油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缓蚀作用的二氧化碳驱用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就是把二氧化碳注入油层中以提高油田采油率的技术。二氧化碳与原油有很好的互溶性,能显著降低原油黏度,可降低到原黏度的1/10左右。但是稠油油藏地层原油初始黏度越高,降低后的黏度依旧很大,黏度降低后原油流动能力依旧很差。而且二氧化碳在水介质中能引起钢铁迅速的全面腐蚀和严重的局部腐蚀,管道和设备发生早期腐蚀,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研制一种具有缓蚀作用的二氧化碳驱用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0003]专利CN114181690一种二氧化碳增效稠油降粘剂及其应用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增效稠油降粘剂及其应用。所述二氧化碳增效稠油降粘剂为季铵碱的水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复合体系,稠油降粘剂的pH值为6~8;该专利技术二氧化碳增效稠油降粘剂具能够携带二氧化碳与稠油发生相互作用,起到降粘效果;同时升温后,有利于油水破乳分相,但是季铵碱价格昂贵,不宜工业化生产。CN201711372121.9稠油油藏二氧化碳蓄能高压降粘冷采方法。该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稠油油藏的二氧化碳蓄能高压降粘冷采方法,利用向稠油油藏注入二氧化碳为地层蓄积能量并对原油进行初始降粘、然后利用高效冷采降粘剂在二氧化碳低温效应环境下实现对稠油进一步降粘、降低界面张力、溶解稠油中析出的胶质和沥青质、从而改善地下稠油流动性的同时增加原油驱动能量、提高稠油油藏开采程度的采油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缓蚀作用的二氧化碳驱用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可有效应用于地层水矿化度≤100000mg/L、其中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渗透率为(0.1~50)
×
10
‑3μm2的低渗透油藏中,增强CO2驱的效果,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绿色环保。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缓蚀作用的二氧化碳驱用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烷醇酰胺10~2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30~50%、咪唑啉5%~10%、低碳醇5~20%,余量为水。
[0006]作为优选,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中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选自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7]作为优选,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
[0008]作为优选,所述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09]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

4)为原料,以氯化亚砜为催化剂进行氯代反应,得到氯
代中间体;
[0010]将所得氯代中间体与磺化剂亚硫酸钾进行磺化反应,得到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
[0011]作为优选,所述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与氯化亚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所述氯代反应的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8~15小时;
[0012]所述亚硫酸钾与氯代中间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所述磺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20~150℃,反应时间为3小时。
[0013]可以理解的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质稳定,适应性强,耐酸碱,成本低;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耐温性能较佳。因此,本方案创造性地结合两种表面活性剂优缺点实验室合成一种新型阴

非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其为具有较好性能的降黏材料。
[0014]作为优选,所述烷醇酰胺为椰子油二乙醇酰胺,所述低碳醇为乙醇、甲醇、异丙醇中的一种。
[0015]作为优选,与矿化度≤100000mg/L、其中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的水相配伍时,界面张力≤4.5
×
10
‑3、降黏率≥96.3%、自然沉降脱水率≥86.3%、洗油率≥46.3%、缓蚀率≥74.5%。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缓蚀作用的二氧化碳驱用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将制备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所需水量的1/3~3/4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温度为30~50℃下,依次加入烷醇酰胺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咪唑啉、低碳醇和剩余量的水,搅拌混匀,调整pH后,得到增效降黏驱油剂。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缓蚀作用的二氧化碳驱用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在地层水矿化度≤100000mg/L、其中钙镁离子浓度≤2000mg/L、渗透率为(0.1~50)
×
10
‑3μm2的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
[0019]作为优选,所述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的使用浓度为0.3wt%。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2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由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其中,阴

非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具有良好的降黏、润湿、渗透、乳化、分散、增溶和洗涤的作用,能有效地使表面活性剂渗透于稠油中,实现乳化驱油的效果,并且磺酸盐特别容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协同作用,更有效的提高洗油能力;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醇酰胺复配,可有效降低体系的界面张力,咪唑啉的加入还可进一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腐蚀。
[002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体系通过复配比例不同可适用于各种黏度原油也可调整自然沉降脱水率,有助于后期采出液破乳,并且该体系可抗吸附、耐温、耐碱、耐盐,更有效的达到乳化降黏驱油的效果,与应用现场油水配伍性好,不产生沉淀,不会造成地层堵塞。
[002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生产工艺简单、原料易购不含有机氯,从生产到使用对环境和人员均无害,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将10Kg的水加入到反应釜内,控制温度40℃,加入10Kg的椰子油二乙醇酰胺和50Kg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搅拌;待反应釜内的椰子油二乙醇酰胺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溶解后,加入10Kg咪唑啉、10kg乙醇和剩余的10Kg的水,搅拌混匀,即得淡黄色透明的具有缓蚀作用的二氧化碳驱用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
[0027]实施例2
[0028]将20Kg的水加入到反应釜内,控制温度40℃,加入10Kg的椰子油二乙醇酰胺和40Kg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搅拌;待反应釜内的椰子油二乙醇酰胺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溶解后,加入5K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缓蚀作用的二氧化碳驱用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烷醇酰胺10~2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30~50%、咪唑啉5%~10%、低碳醇5~20%,余量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中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选自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原料,以氯化亚砜为催化剂进行氯代反应,得到氯代中间体;将所得氯代中间体与磺化剂亚硫酸钾进行磺化反应,得到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效稠油降黏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与氯化亚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所述氯代反应的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8~15小时;所述亚硫酸钾与氯代中间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所述磺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20~150℃,反应时间为3小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稠油降黏驱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玉斌姜力华祝东明齐高政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港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