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的热负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605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试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的热负荷装置,包括:产热装置、内循环管路系统、外循环管路系统和散热装置;产热装置、内循环管路系统、待测板式换热器、外循环管路系统和散热装置依次连接;待测板式换热器具有两个热侧接口和两个冷侧接口;内循环管路系统接入待测板式换热器的两个热侧接口,外循环管路系统接入待测板式换热器的两个冷侧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模拟工程现场的使用工况在出厂前测试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确保其换热能力满足设计需求。满足设计需求。满足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试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的热负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变频器测试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测试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的热负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全面推进基本建设,尤其是高铁、地铁、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盾构隧道掘进机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由于水冷变频装置具有使刀盘电机运行平稳无冲击、慢就位、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电机安全性等诸多优点,促使其在盾构隧道掘进机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0003]目前,通常是对装配好的水冷变频装置整体进行出厂前测试,而水冷传热装置的核心部件为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在设计选型时为理论计算值,在装配前缺少对板式换热器的测试装置,这样如果水冷变频装置测试不合格,需要拆解分析,费时、费力。因此,有必要在设计盾构水冷变频装置时提前测试其核心部件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数,避免后期在实际投运过程中设备的热换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测试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的热负荷装置,能够模拟工程现场的使用工况在出厂前测试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确保其换热能力满足设计需求。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测试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的热负荷装置,包括:产热装置、内循环管路系统、外循环管路系统和散热装置;所述产热装置、所述内循环管路系统、待测板式换热器、所述外循环管路系统和所述散热装置依次连接;待测板式换热器具有两个热侧接口和两个冷侧接口;所述内循环管路系统接入待测板式换热器的两个热侧接口,所述外循环管路系统接入待测板式换热器的两个冷侧接口;
[0007]所述产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内循环管路系统内的流体介质加热;待测板式换热器用于对所述内循环管路系统的流体介质和所述外循环管路系统的流体介质进行换热;所述内循环管路系统和所述外循环管路系统分别用于监测换热前后的流体介质相关参数;所述散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外循环管路系统内的流体介质进行散热。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循环管路系统包括:内循环管道、以及安装在所述内循环管道上的内循环水泵、内循环供水温度计、内循环回水温度计和内循环流量计;所述内循环管道为封闭式结构;待测板式换热器的两个热侧接口分别为热侧供水接口和热侧回水接口;所述内循环供水温度计靠近所述热侧供水接口安装;所述内循环回水温度计靠近所述热侧回水接口安装。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循环管路系统包括:外循环管道、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循环管道上的外循环水泵、外循环供水温度计、外循环回水温度计和外循环流量计;待测板式换热器的
两个冷侧接口分别为冷侧供水接口和冷侧回水接口;所述外循环供水温度计靠近所述冷侧供水接口安装,所述外循环回水温度计靠近所述冷侧回水接口安装;所述外循环管道为开放式结构,且其开放端接入所述散热装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冷却塔、喷头和冷却风机;所述外循环管道的开放端分别为供水端和回水端,其供水端伸入所述冷却塔内的流体介质中,回水端安装所述喷头;所述冷却风机靠近所述喷头安装,其用于对所述喷头喷出的流体介质进行蒸发散热。
[0011]进一步的,所述产热装置包含多个电气发热器件。
[0012]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测试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的热负荷装置,在产品出厂前通过模拟工程现场的使用工况来提前测试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从而确保其换热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避免后期在实际投运过程中设备的热换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导致水冷变频器发出高温信号(预警),甚至可能发出跳闸信号(停机)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测试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的热负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测试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的热负荷装置,包括:产热装置1、内循环管路系统2、外循环管路系统4和散热装置5;产热装置1、内循环管路系统2、待测板式换热器3、外循环管路系统4和散热装置5依次连接;待测板式换热器3具有两个热侧接口和两个冷侧接口;内循环管路系统2接入待测板式换热器3的两个热侧接口,外循环管路系统4接入待测板式换热器3的两个冷侧接口;
[0017]产热装置1用于对内循环管路系统2内的流体介质加热;待测板式换热器3用于对内循环管路系统2的流体介质和外循环管路系统4的流体介质进行换热;内循环管路系统2和外循环管路系统4分别用于监测换热前后的流体介质相关参数;散热装置5用于对外循环管路系统4内的流体介质进行散热。
[0018]其中,产热装置1包含多个电气发热器件6。额定功率的电气发热器件6源源不断输出热量,通过内循环管路系统2(一次换热设备)的内循环流体介质将热量传到待测板式换热器3上,再通过外循环管路系统4(二次换热设备)的外循环流体介质待测将板式换热器3上的热量传到散热装置5上,最后启动散热装置5进行蒸发散热。
[001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循环管路系统2包括:内循环管道21、以及安装在内循环
管道21上的内循环水泵22、内循环供水温度计23、内循环回水温度计24和内循环流量计25;内循环管道21为封闭式结构;待测板式换热器3的两个热侧接口分别为热侧供水接口和热侧回水接口;内循环供水温度计23靠近热侧供水接口安装;内循环回水温度计24靠近热侧回水接口安装。
[002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外循环管路系统4包括:外循环管道41、以及安装在外循环管道41上的外循环水泵42、外循环供水温度计43、外循环回水温度计44和外循环流量计45;待测板式换热器3的两个冷侧接口分别为冷侧供水接口和冷侧回水接口;外循环供水温度计43靠近冷侧供水接口安装,外循环回水温度计44靠近冷侧回水接口安装;外循环管道41为开放式结构,且其开放端接入散热装置5。
[0021]本技术实施例中,内外两个循环管路系统循环时(通过管道连接,流体介质的流动方向与图1中对应管道上的箭头方向一致),内循环管路系统2(一次换热设备)的流体介质(比如水)和外循环管路系统4(二次换热设备)的流体介质要求有较大差异(前者为封闭式循环系统,与大气不连通,不易污染;后者为开放式循环系统,与大气连通,易污染),通过待测板式换热器3的多层板片隔开,其中内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试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的热负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产热装置、内循环管路系统、外循环管路系统和散热装置;所述产热装置、所述内循环管路系统、待测板式换热器、所述外循环管路系统和所述散热装置依次连接;待测板式换热器具有两个热侧接口和两个冷侧接口;所述内循环管路系统接入待测板式换热器的两个热侧接口,所述外循环管路系统接入待测板式换热器的两个冷侧接口;所述产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内循环管路系统内的流体介质加热;待测板式换热器用于对所述内循环管路系统的流体介质和所述外循环管路系统的流体介质进行换热;所述内循环管路系统和所述外循环管路系统分别用于监测换热前后的流体介质相关参数;所述散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外循环管路系统内的流体介质进行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试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的热负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管路系统包括:内循环管道、以及安装在所述内循环管道上的内循环水泵、内循环供水温度计、内循环回水温度计和内循环流量计;所述内循环管道为封闭式结构;待测板式换热器的两个热侧接口分别为热侧供水接口和热侧回水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土轩罗育红向炼王思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港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