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487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座管、一内管、一升降组件及一缓冲组件;其中内管具有一第一螺孔,缓冲组件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缓冲组件,第一套座可选择地设于座管或内管,第二套座固定于升降组件,而该缓冲组件则固定于第一、第二套座之间,第一固定部上方具有一螺设于第一螺孔内的螺杆,通过调整螺杆于第一螺孔的上下位置,来挤压或是释放缓冲组件,以达到调整缓冲组件的缓冲避震效果;本创作之避震座管不仅提供良好且可依需求调整不同的避震效果,同时可以达到零件更换方便及维持良好气密性的效果。以达到零件更换方便及维持良好气密性的效果。以达到零件更换方便及维持良好气密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避震座管改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避震座管改良结构,主要应用于自行车、摩托车等避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自行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其以人力的踩踏为其动力来源,无需使用电力或汽油,极具环保概念,非常适合作为一般交通工具或是休闲运动装置来使用。
[0003]以目前路况环境,很少有完全平坦之路面,当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遇到崎岖凹凸不平之道路,或于登山行驶于石头路、有落差地势等路面时,自行车将会因为地面的不平稳而产生震动,为解决此问题,一般自行车大多会装设有避震装置来吸收震动力,让使用者在骑乘时能感到较为舒适。
[0004]避震装置大多会装设在自行车的把手、前叉、后叉及座垫下方的座管,而就目前避震座管来说,其包含有一内管、一外管及一缓冲单元;内管顶端底座垫;外管套设内管,且外管底端连接车体;缓冲单元穿设外管,且两端分别抵靠内管及外管,通过提供内管缓冲力;但是在目前所常见的结构配置上主要是利用气压或液压结构来作为缓冲单元,如此除了会增加结构的复杂度之外,同时也会有难以维修的问题,因此,前述现有技术的实用性并不理想而有进一步改良之必要。
[0005]再如中国台湾地区专利公告号第M523651号,专利名称“自行车之避震座管”,其包含有一外管、一穿设于外管内的内管、一设于外管内且连接于内管的座管升降组件,以及一设于内管内的缓冲单元,其中的缓冲单元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缓冲体,第一套座可选择地以螺合方式设于内管或外管且具有二相互对接的第一半座体,第二套座以螺合方式设于座管升降组件且具有二相互对接的第二半座体,缓冲体的顶端设于第一套座的该二第一半座体之间,缓冲体的底端设于第二套座的该二第二半座体之间,利用缓冲体供缓冲避震效果;其中,第一套座顶端具有一第一内六角孔,骑乘者可以利用一手工具(如螺丝起子)卡住第一套座的第一内六角孔来转动第一套座,使第一套座在转动过程中通过与座垫固定座之间的螺接关系来挤压或释放缓冲体,让缓冲体所提供的缓冲避震效果可以作进一步的调整;然而,第一套座通过第一螺杆螺设于座垫固定座的第一螺孔,第一套座在转动过程中,因为没有限位结构而容易让第一套座脱离第一螺孔,让缓冲体无法确实定位而失去了缓冲效果,有待进一步改良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尤其是提供具良好且可依需求调整不同的缓冲及避震效果,让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时可更为舒适,并且结构简单且方便维修的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震座管改良结构,主要包含有一座管、一内管、一升降组件及一缓冲组件;该座管为一中空管体;该内管,具有一
管件以及位于该管件顶端的接头,该管件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座管顶端,该管件具有一第一螺孔;该升降组件,设于该座管内且连接于该内管;该缓冲组件,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该第一套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一连接部、至少一固定杆以及螺杆,该第一固定部可选择地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一固定部具有朝该第一、第二套座的联机方向延伸的长槽孔,该至少一固定杆可选择地穿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并伸入该长槽孔以固定该第一套座,而该螺杆则位于第一固定部上方且螺设于该第一螺孔内,而该第一连接部连接于该缓冲组件的顶端,该第二套座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二固定部可供固定于该升降组件,而该第二连接部连接于该缓冲组件的底端,让该缓冲组件固定该第一、第二套座之间。
[0008]优选的,该第一连接部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一嵌槽,该第二连接部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二嵌槽,该缓冲组件由缓冲材质所制成的缓冲结构体,该缓冲结构体的顶端具有一第一嵌部,该第一嵌部卡接于该第一嵌槽之间,该缓冲结构体的底端具有一第二嵌部,该第二嵌部卡接于该第二嵌槽之间。
[0009]优选的,该缓冲组件为弹簧,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一可伸入该弹簧的第一柱体以及一第一固定件,该第一柱体具有一第一穿孔,可供穿设该第一固定件,且该第一固定件位于该弹簧顶端的其中一间隙内,该第二连接部具有一可伸入该弹簧的第二柱体以及一第二固定件,该第二柱体具有一第二穿孔,可供穿设该第二固定件,且该第二固定件位于该弹簧底端的其中一间隙内。
[0010]优选的,该第一、第二穿孔内进一步设有复数内螺纹,而该第一、第二固定件外设有复数外螺纹。
[0011]优选的,该第一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体,或者该第二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体。
[0012]优选的,该第一连接部由至少两个结构体相互组装而成,或者该第二连接部由至少两个结构体相互组装而成。
[0013]优选的,该升降组件具有一第二螺孔,第二固定部则被构形为螺杆结构体,可供螺设于该第二螺孔内。
[0014]优选的,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具有至少一第三螺孔,而该固定杆则被构形为螺杆结构体,可供螺设于该第三螺孔内。
[0015]优选的,该升降组件具有一阀座与一阀杆,该阀座的顶端固定于该内管的底端,该阀座的底端位于该座管内,该阀杆的顶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阀座,该阀杆的底端设于该座管的底端,该第一套座设于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二套座设于该阀座的顶端。
[0016]优选的,该升降组件具有一阀座与一阀杆,该阀座的底端固定于该内管的底端,该阀座的顶端位于该内管内,该阀杆的底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阀座,该阀杆的顶端设于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一套座设于该座管的底端,该第二套座设于该阀座的底端。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透过前述技术手段的展现,避震座管不仅提供良好且可依需求调整不同的避震效果,同时可以达到零件更换方便及维持良好气密性的效果。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创作避震座管改良结构的结构立体图。
[0020]图2是本创作避震座管改良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0021]图3是本创作避震座管改良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0022]图4是本创作避震座管改良结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剖视放大图。
[0023]图5是本创作避震座管改良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0024]图6是本创作避震座管改良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0025]图7是本创作避震座管改良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0026]图8是本创作避震座管改良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创作之避震座管至少包含:一座管10、一内管20、一升降组件30以及一缓冲组件40。
[0028]该座管10为一中空管体,且该座管10的底端固定于一车架(图中未示);该内管20具有一管件21以及位于该管件21顶端的接头22,该管件21的底端自该座管10的顶端穿设于座管10内,并且能相对该座管10上下轴向位移,该管件21具有一第一螺孔2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座管、一内管、一升降组件及一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座管为一中空管体;该内管,具有一管件以及位于该管件顶端的接头,该管件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座管顶端,该管件具有一第一螺孔;该升降组件,设于该座管内且连接于该内管;该缓冲组件,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该第一套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一连接部、至少一固定杆以及螺杆,该第一固定部可选择地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一固定部具有朝该第一、第二套座的联机方向延伸的长槽孔,该至少一固定杆可选择地穿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并伸入该长槽孔以固定该第一套座,而该螺杆则位于第一固定部上方且螺设于该第一螺孔内,而该第一连接部连接于该缓冲组件的顶端,该第二套座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二固定部可供固定于该升降组件,而该第二连接部连接于该缓冲组件的底端,让该缓冲组件固定该第一、第二套座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一嵌槽,该第二连接部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二嵌槽,该缓冲组件由缓冲材质所制成的缓冲结构体,该缓冲结构体的顶端具有一第一嵌部,该第一嵌部卡接于该第一嵌槽之间,该缓冲结构体的底端具有一第二嵌部,该第二嵌部卡接于该第二嵌槽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组件为弹簧,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一可伸入该弹簧的第一柱体以及一第一固定件,该第一柱体具有一第一穿孔,可供穿设该第一固定件,且该第一固定件位于该弹簧顶端的其中一间隙内,该第二连接部具有一可伸入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