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481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0
气体发生器具备:外壳容器,包括具有底板部的下侧容器和具有顶板部的上侧容器,该外壳容器具有容纳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以及点火器,具有容纳有点火药的点火部,通过树脂制的保持部组装于底板部,保持部具有:基座部,将点火器固定于底板部;以及内筒壁部,从基座部朝向顶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在内侧形成有传火室,气体发生器还具备:装接于保持部的杯状罩体,该杯状罩体包括:顶壁部,覆盖内筒壁部的上端开口;以及筒状的侧壁部,从顶壁部延伸设置并且沿着内筒壁部配置,顶壁部和侧壁部均不具有开口,杯状罩体和内筒壁部通过传火药的燃烧而熔融或破裂,由此传火室与燃烧室连通。由此传火室与燃烧室连通。由此传火室与燃烧室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气体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保护汽车等的乘坐者的乘坐者保护装置,已知有气囊装置。气囊装置是用于在车辆碰撞时通过使气囊瞬间膨胀、展开来保护乘坐者免于遭受在车辆碰撞时所产生的冲击的装置。
[0003]气囊装置中具备用于供给气体的气体发生器,该气体用于在工作时使气囊膨胀、展开。作为这种气体发生器,如下内容被广泛应用:在外壳内配置点火器和气体发生剂,通过使点火器工作,使气体发生剂燃烧,将其燃烧气体从形成于外壳的气体排出孔向外部排出。
[0004]此外,也已知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容纳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与点火器之间配置有作为燃烧促进剂的传火药(强化剂)。通常,传火药容纳于设于被称为强化剂杯的杯状构件的内部的传火室,以该传火室面向点火器的点火部的方式在强化剂杯向燃烧室内突出的状态下进行配置。在强化剂杯形成有连通传火室与燃烧室的连通孔,在点火器工作前,通过密封带等来闭塞连通孔。另一方面,若点火器工作,则由于通过传火药燃烧而生成的燃烧气体的压力,密封带开裂,传火室与燃烧室连通。其结果是,能够通过从强化剂杯的连通孔排出的火焰来更可靠地使气体发生剂燃烧。
[0005]与此相关联,在专利文献1的图8中,公开了一种气体发生器10,其中,在使将点火器16一体地固定于外壳12的底板的树脂基座20的一部分朝向顶板侧延伸而成的周壁部60的内侧形成容纳助力剂23的助力室24,在周壁部60的外周侧覆盖有具有气体排出开口的杯32。并且,在气体发生器10工作时,周壁部60中的与杯32的气体排出开口对应的部分开裂,由此,杯32的气体排出开口成为连通了助力室24与杯32的外侧的燃烧室30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通过从杯32的气体排出开口排出的助力剂23的燃烧气体、火焰,对容纳于燃烧室30的气体发生剂进行点火。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540241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0]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气体发生器10中,在工作时通过助力室24的助力剂23燃烧而生成的燃烧气体穿过杯32的气体排出开口而被供给至燃烧室30内,因此,燃烧室30内的气体发生剂从杯32的气体排出开口的附近被点火。因此,可能发生气体发生剂向燃烧室30整体的点火延迟,发生气体发生器工作时的气体输出的延迟。另一方面,在制造气体发生器时,对于易于进行嵌入气体发生器的各零件的组装,从提高制造效率的观点来看优选。
[0011]本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涉及抑制气体发生剂的点火延迟且与以往相比改善了制造效率的气体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的技术。
[0012]技术方案
[001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构成。即,本公开的技术的一个方案是一种气体发生器,具备:外壳容器,包括具有底板部的下侧容器和具有顶板部的上侧容器,在所述外壳容器的内部具有容纳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以及点火器,具有容纳有点火药的点火部,通过树脂制的保持部组装于所述底板部,所述保持部具有:基座部,将所述点火器固定于所述底板部;和筒状的内筒壁部,从所述基座部朝向所述顶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形成为在内侧容纳传火药的传火室面向所述点火部,所述气体发生器还具备:装接于所述保持部的杯状罩体,所述杯状罩体包括:顶壁部,覆盖形成于所述内筒壁部上端的上端开口;和筒状的侧壁部,从所述顶壁部朝向所述底板部延伸设置并且沿着所述内筒壁部配置,所述顶壁部和所述侧壁部均不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穿它们的开口,通过所述点火药的点火带来的所述传火药的燃烧,所述杯状罩体和所述内筒壁部熔融或破裂,由此所述传火室与所述燃烧室连通。
[0014]在此,也可以是,所述杯状罩体的所述侧壁部外插于所述内筒壁部。
[0015]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杯状罩体的所述侧壁部的下端部压入所述基座部。
[0016]此外,也可以是,所述内筒壁部和所述侧壁部具有圆筒形状,所述侧壁部的下端部扩径。
[0017]此外,也可以是,所述顶壁部包括:周缘部,将该顶壁部与所述侧壁部连接;和突出部,从所述周缘部朝向所述顶板部突出设置并且从该周缘部起的突出程度能通过挠曲变形来变更。
[0018]此外,也可以是,所述基座部和所述内筒壁部一体地形成。
[0019]此外,本公开的技术的一个方案是一种气体发生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气体发生器在包括具有底板部的下侧容器和具有顶板部的上侧容器的外壳容器容纳有气体发生剂,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制造方法具有:准备工序,准备供所述点火器通过树脂制的保持部组装于所述底板部的下侧容器,所述树脂制的保持部包括:将具有容纳有点火药的点火部的点火器固定于所述底板部的基座部、以及以包围所述点火部的方式从所述基座部朝向所述底板部的相反侧延伸设置的筒状的内筒壁部;传火药填充工序,在将形成于所述内筒壁部上端的上端开口设为向上姿势的状态下,从所述上端开口向形成于所述内筒壁部的内侧的传火室填充传火药;罩装接工序,准备杯状罩体,所述杯状罩体包括顶壁部以及从该顶壁部延伸设置的筒状的侧壁部,所述顶壁部和所述侧壁部均不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穿它们的开口,以所述顶壁部覆盖所述上端开口并且所述侧壁部沿着所述内筒壁部配置的方式将所述杯状罩体装接于所述保持部;气体发生剂填充工序,向形成于所述杯状罩体的外侧的燃烧室填充气体发生剂;以及密封工序,通过一体地接合所述下侧容器与所述上侧容器来密封所述燃烧室,所述杯状罩体和所述内筒壁部通过所述点火药的点火带来的所述传火药的燃烧而熔融或破裂,由此形成为可连通所述传火室与所述燃烧室。
[0020]此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罩装接工序中,将所述侧壁部外插于所述内筒壁部。
[0021]此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罩装接工序中,将所述侧壁部的下端部压入所述基座部。
[0022]专利技术效果
[0023]根据本公开的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涉及抑制气体发生剂的点火延迟且与以往相比改善了制造效率的气体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的技术。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概略性表示实施方式1的沿着气体发生器的中心轴的内部结构的轴向剖视图。
[0025]图2是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气体发生器的制造顺序的图。
[0026]图3是说明与准备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
[0027]图4是说明与传火药填充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
[0028]图5是说明与罩装接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
[0029]图6是说明与罩装接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
[0030]图7是说明与过滤器载置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
[0031]图8是说明与过滤器载置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
[0032]图9是说明与气体发生剂填充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
[0033]图10是说明与密封工序对应的状况的图。
[0034]图11是说明以往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顺序的图。
[0035]图12是说明以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具备:外壳容器,包括具有底板部的下侧容器和具有顶板部的上侧容器,在所述外壳容器的内部具有容纳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和点火器,具有容纳有点火药的点火部,通过树脂制的保持部组装于所述底板部;所述保持部具有:基座部,将所述点火器固定于所述底板部;和筒状的内筒壁部,从所述基座部朝向所述顶板部延伸设置并且形成为在内侧容纳传火药的传火室面向所述点火部,所述气体发生器还具备:装接于所述保持部的杯状罩体,所述杯状罩体包括:顶壁部,覆盖形成于所述内筒壁部上端的上端开口;和筒状的侧壁部,从所述顶壁部朝向所述底板部延伸设置并且沿着所述内筒壁部配置,所述顶壁部和所述侧壁部均不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穿它们的开口,通过所述点火药的点火带来的所述传火药的燃烧,所述杯状罩体和所述内筒壁部熔融或破裂,由此所述传火室与所述燃烧室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杯状罩体的所述侧壁部外插于所述内筒壁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杯状罩体的所述侧壁部的下端部压入所述基座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内筒壁部和所述侧壁部具有圆筒形状,所述侧壁部的下端部扩径。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顶壁部包括:周缘部,将所述顶壁部与所述侧壁部连接;和突出部,从所述周缘部朝向所述顶板部突出设置并且从所述周缘部起的突出程度能通过挠曲变形来变更。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基座部和所述内筒壁部一体地形成。7.一种气体发生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气体发生器在包括具有底板部的下侧容器和具有顶板部的上侧容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猪妻利广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赛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