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工厂化育苗播种用秧盘叠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4687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工厂化育苗播种用秧盘叠放装置,包括基础固定架、传输装置、升降托举装置、限位稳定装置;所述基础固定架为双层结构,由上至下包括第一层架、第二层架及纵向支撑腿,第一层架、第二层架间通过纵向支撑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稻工厂化育苗播种用秧盘叠放装置,配合播种机流水线使用,位于流水线的秧盘叠放区,应用该秧盘叠放装置可达到降低劳动强度,延长搬运间隔,避免机械危险的目的,且对工厂化育苗的高效作业意义重大。义重大。义重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工厂化育苗播种用秧盘叠放装置


[0001]本技术公开涉及水稻工厂化育苗
,尤其涉及一种水稻工厂化育苗播种用秧盘叠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水稻工厂化育苗过程中,秧盘经过自动化播种机的装底土、浇底水、播种子、覆顶土、浇顶水过程后由传送带运输至播种机流水线尾端,然后经过人工单盘逐个搬运摆放至运输车后进行下一环节。此过程劳动强度大(每盘约4kg),两盘间隔短(4秒/盘),存在机械危险(下方为常运行态的传送带),传统工作方式,需要多名搬运工人轮岗作业方可达到流水线作业要求。
[0003]故提供一种秧盘自动叠放装置是非常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水稻工厂化育苗播种用秧盘叠放装置,以在播种机流水线中实现自动叠放的作用。
[000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水稻工厂化育苗播种用秧盘叠放装置,包括基础固定架、传输装置、升降托举装置、限位稳定装置;所述基础固定架为双层结构,由上至下包括第一层架、第二层架及纵向支撑腿,第一层架、第二层架间通过纵向支撑腿连接;所述传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工厂化育苗播种用秧盘叠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固定架、传输装置、升降托举装置、限位稳定装置;所述基础固定架为双层结构,由上至下包括第一层架(1)、第二层架(2)及纵向支撑腿(3),第一层架(1)、第二层架(2)间通过纵向支撑腿(3)连接;所述传输装置包括动力轴(4)、转动轮及传输带(5),动力轴(4)的两端安装在第一层架(1)上,动力轴(4)上安装有两转动轮,两转动轮上分别套接有传输带(5);所述升降托举装置包括伸缩X型结构(6)和托举台,托举台固定在伸缩X型结构(6)上端;伸缩X型结构下端可在第二层架(2)上滑动;所述限位稳定装置包括水平向限位装置和垂直向稳定装置,水平向限位装置和垂直向稳定装置均固定于第一层架(1)上,位于传输带(5)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工厂化育苗播种用秧盘叠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腿底端设有调节高度螺丝支架(6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工厂化育苗播种用秧盘叠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X型结构为对称设置的X型交叉支撑架;所述托举台为双层结构,由下到上包括第一平台(8)、第二平台(9),第一平台(8)与第二平台(9)间通过支架连接,所述第一平台(8)为多个支撑条构成的平面结构,固定于X型交叉支撑架上端;所述第二平台(9)为两个支撑条构成的Π型结构;所述动力轴(4)位于第二平台(9)下方,动力轴上的两转动轮位于第二平台Π型结构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稻工厂化育苗播种用秧盘叠放装置,其特征在于,X型交叉支撑架间通过同轴结构连接,X型交叉支撑架底端设有滑轮,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立强马亮杨铁鑫李跃东李睿潘争艳朱秋生张海广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水稻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