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运罐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466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联运罐箱,包括:框架和卧式安装于框架内部的罐体;框架包括分别与罐体纵向两端连接的两个端框;框架还包括均设于罐体的底部的两组支撑座和多个加强件;两组支撑座纵向间隔设于罐体的两端上,每一组具有两个沿罐体横向间隔的支撑座;支撑座为内部中空的壳体,支撑座具有一连通壳体内部的开口,开口朝上,支撑座位于开口的周缘与罐体的底部连接固定;各支撑座沿纵向延伸,支撑座沿纵向的一端与端框相连接;加强件经开口收容于支撑座内,加强件分别与支撑座的内壁和罐体的底部连接固定,实现对于支撑座的支撑加强,增加其抗冲击的能力,使得支撑座作为载荷传递区能够有效的传递和分担罐体载荷。效的传递和分担罐体载荷。效的传递和分担罐体载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运罐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装备
,特别涉及一种联运罐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通用的40英尺/45英尺LNG罐箱框架符合IMDG ADR(海运)以及RID(陆运)运输规则,但针对铁路运输特殊要求还不能够满足,铁路标准要求高、试验测试严苛,尤其是对于强度要求十分苛刻。现有的罐箱受限于传统的框架结构,强度不够,无法满足铁路运输的高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运罐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联运罐箱,包括:框架和卧式安装于所述框架内部的罐体;所述框架包括分别与所述罐体纵向两端连接的两个端框;所述框架还包括均设于所述罐体的底部的两组支撑座和多个加强件;两组所述支撑座纵向间隔设于所述罐体的两端上,每一组具有两个沿罐体横向间隔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为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支撑座具有一连通壳体内部的开口,所述开口朝上,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开口的周缘与所述罐体的底部连接固定;各所述支撑座沿纵向延伸,所述支撑座沿纵向的一端与所述端框相连接;所述加强件经所述开口收容于所述支撑座内,所述加强件分别与所述支撑座的内壁和所述罐体的底部连接固定。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件为平板结构,所述加强件的形状与所述支撑座的截面轮廓相适配,以与所述支撑座的内壁紧密连接。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一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具有多个所述加强件;多个所述加强件沿所述罐体的纵向间隔布置。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一组位于所述罐体的前端底部的所述支撑座为前支撑座;所述前支撑座包括底板以及从所述底板横向上的两端向同一侧折弯形成的两个侧板;所述底板呈水平状并间隔位于所述罐体的底部下方,两所述侧板均向上连接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侧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端框,且所述侧板远离所述端框的一端沿纵向进一步延伸,并超出所述底板。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所述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相较于所述第一侧板更靠近罐体的中心轴线,以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所述第二侧板包括依次相连呈台阶状的下竖板、中间水平板和上竖板;所述下竖板和所述上竖板均呈竖直状,所述下竖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中间水平板呈水平状,所述中间水平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竖板的上端和所述上竖板的下端相连,所述上竖板的上端与所述罐体相连;所述上竖板相较于所述下竖板更靠内;两个所述前支撑座的下竖板和中间水平板之间的间隙限定形成鹅颈槽。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支撑座还包括两个封板;两个所述封板相对设
置于所述底板纵向上的两端,各所述封板分别连接于底板和两所述侧板;两所述封板、所述底板和两所述侧板共同围合形所述壳体。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一组位于所述罐体的后端底部的所述支撑座为后支撑座;所述后支撑座包括底板以及从所述底板横向上的两端向同一侧折弯形成的两个侧板;所述底板呈水平状并间隔位于所述罐体的底部下方,两所述侧板均向上连接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侧板沿纵向连接于所述端框。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鞍座;所述后支撑座远离所述端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鞍座;所述框架还包括两个后斜撑和两个加强盒;两所述后斜撑沿纵向对称设置,并位于所述后支撑座的外侧;所述后斜撑相对于纵向轴线倾斜,所述后斜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框和所述鞍座相连接;各所述加强盒夹设于所述后斜撑和所述后支撑座之间,且所述加强盒与所述鞍座连接。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框架还包括两个底侧梁、两个加强筋和两个后加强横撑;两所述底侧梁分列于所述罐体的横向两侧;所述底侧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框的底部连接;各所述加强筋分别与所述底侧梁和所述后斜撑连接;两所述后加强横撑相对设于所述鞍座的横向两端上,所述后加强横撑分别与所述鞍座和所述底侧梁连接。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框架还包括多个底侧梁横撑;多个所述底侧梁横撑沿纵向间隔设置,各所述底侧梁横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底侧梁,且用以承托所述罐体的底部。
[001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联运罐箱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6]该联运罐箱能够通过对于框架结构的改进,提高整体强度,满足高标准的铁路运输要求。具体为,框架还设置有两组纵向间隔的支撑座。各支撑座为内部中空的壳体,支撑座具有一连通壳体内部的开口。支撑座位于开口处的周缘与罐体的底部连接,从而对于罐体底部进行支撑并承受罐体的重量,并将纵向载荷传递至端框。加强件经开口收容于支撑座的内部,加强件分别与支撑座的内壁和罐体的底部连接固定,实现对于支撑座的支撑加强,增加其抗冲击的能力,使得支撑座作为载荷传递区能够有效的传递和分担罐体载荷。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联运罐箱的正视图。
[0018]图2为图1中的联运罐箱的底部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框架底部前端的局部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前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框架底部后端的局部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后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底侧梁横撑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5]100

框架、200

罐体、
[0026]1‑
端框、1a

前端框、1b

后端框、
[0027]2‑
支撑座、2a

前支撑座、2b

后支撑座、21

底板、23

自由端、24

侧板、
[0028]241

第一侧板、242

第二侧板、2421

下竖板、2422

中间水平板、2423

上竖板、25

封板、201

开口、202

鹅颈槽、
[0029]3‑
加强件、
[0030]41

底侧梁、42

顶侧梁、
[0031]51

前斜撑、52

后斜撑、
[0032]61

前加强横撑、62

后加强横撑、
[0033]71

鞍座、72

底侧梁横撑、721

支撑件、
[0034]80

加强盒、81

第一加强筋、8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运罐箱,包括:框架和卧式安装于所述框架内部的罐体;所述框架包括分别与所述罐体纵向两端连接的两个端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均设于所述罐体的底部的两组支撑座和多个加强件;两组所述支撑座纵向间隔设于所述罐体的两端上,每一组具有两个沿罐体横向间隔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为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支撑座具有一连通壳体内部的开口,所述开口朝上,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开口的周缘与所述罐体的底部连接固定;各所述支撑座沿纵向延伸,所述支撑座沿纵向的一端与所述端框相连接;所述加强件经所述开口收容于所述支撑座内,所述加强件分别与所述支撑座的内壁和所述罐体的底部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运罐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为平板结构,所述加强件的形状与所述支撑座的截面轮廓相适配,以与所述支撑座的内壁紧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运罐箱,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具有多个所述加强件;多个所述加强件沿所述罐体的纵向间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运罐箱,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组位于所述罐体的前端底部的所述支撑座为前支撑座;所述前支撑座包括底板以及从所述底板横向上的两端向同一侧折弯形成的两个侧板;所述底板呈水平状并间隔位于所述罐体的底部下方,两所述侧板均向上连接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侧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端框,且所述侧板远离所述端框的一端沿纵向进一步延伸,并超出所述底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运罐箱,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相较于所述第一侧板更靠近罐体的中心轴线,以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所述第二侧板包括依次相连呈台阶状的下竖板、中间水平板和上竖板;所述下竖板和所述上竖板均呈竖直状,所述下竖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中间水平板呈水平状,所述中间水平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竖板的上端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航周小翔蒋平安沈卫东陈来生张云凯张亚萍吴霄婷刘磊朱小林余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