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船舶油雾箱透气的防污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440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船舶油雾箱透气的防污染装置,其设于油雾箱上方;其包括透气管,透气管底部连通于油雾箱;透气管的顶部延伸至烟囱顶的上方;透气管的顶部罩设有防风雨罩;防风雨罩包括下壳体和设于下壳体上方的上壳体,下壳体的底部固接于烟囱顶,上壳体包括顶盖和设于顶盖下方的围壁,围壁的底部和下壳体的顶部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围壁上开设有透气口,透气口内嵌设有透气网;透气口下方的围壁上固设有挡油槽;顶盖上设有挡雨板,挡雨板设于透气口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更加安全可靠、方便清洗和维护,提高了船舶油雾箱防污染措施的可靠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船舶油雾箱透气的防污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船舶油雾箱透气的防污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船舶油雾箱主要是一个集中了机舱绝大部分的油舱透气管和主辅机油气透气管的场所。现阶段油雾箱透气的方法一般是,其设计有百叶窗和不锈钢丝网,用于阻挡油雾箱内的大量油气逸出到空气里。
[0003]但在船舶航行过程中,因油舱透气量很多,会有大量的油气凝结在百叶窗和钢丝网上,然后顺着烟囱外壁流到主甲板上。经过长时间的航行后,会在烟囱外壁上留下两条非常明显的黑色油污,极难处理,极大地影响了船容。大量的油污凝结后,经过雨水的冲刷,会沿着烟囱外壁流到主甲板上进入海水,会造成海水的污染,遇到检查时,甚至会导致船舶滞留或扣船等严重后果。因此应对油雾箱的油气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其油污扩散污染环境。
[0004]现有的一些防污染方式是使用新型百叶窗,其改变百叶窗的结构形式,使用滤板,通过迂回的原理,使油污附着在滤板上,减少往外逸出的风险,但其缺点是对百叶窗的有效流通面积影响较大,需要较大规格的百叶窗。
[0005]现有技术的缺点:
[0006](1)新型百叶窗加工难度大,成本高。
[0007](2)油雾箱的百叶窗处于烟囱壁处,高度较高,清洗困难。
[0008](3)新型百叶窗的流通面积小,需要更大的船体开孔面积,船舶空间要求高。
[0009](4)透气形式还是使用百叶窗,同样存在油污外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船舶油雾箱透气的防污染装置。
[0011]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12]一种用于船舶油雾箱透气的防污染装置,其设于油雾箱上方;其包括透气管,透气管底部连通于油雾箱;透气管的顶部延伸至烟囱顶的上方;透气管的顶部罩设有防风雨罩;防风雨罩包括下壳体和设于下壳体上方的上壳体,下壳体的底部固接于烟囱顶,上壳体包括顶盖和设于顶盖下方的围壁,围壁的底部和下壳体的顶部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围壁上开设有透气口,透气口内嵌设有透气网;透气口下方的围壁上固设有挡油槽;顶盖上设有挡雨板,挡雨板设于透气口的上方。
[0013]下壳体为上下通透的腔体,顶盖和围壁围成上壳体的内腔,下壳体的内腔和上壳体的内腔相连通;透气管从下壳体的内腔延伸至上壳体的内腔。
[0014]上壳体的围壁包括若干壁板,透气网所在的壁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斜向板和竖直板,竖直板设于斜向板的上方;透气网设于竖直板内;斜向板从下壳体的顶部斜上延伸至下壳体的内腔的上方。
[0015]除透气口所在的壁板外,上壳体的围壁还包括三个竖向分布的壁板;下壳体的横截面为矩形。
[0016]围壁的底部设有下连接端,下壳体的顶部设有上连接端,下连接端和上连接端均为横向分布,下连接端和上连接端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0017]下连接端和上连接端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18]透气网与围壁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0019]透气网为防火网。
[0020]挡油槽的长度不小于透气网的底部的长度。
[0021]烟囱顶在下壳体围成的区域内设有泄放口。
[0022]下壳体的材料为钢板;上壳体的材料为不锈钢板;挡油槽的材料为不锈钢。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更加安全的透气管加可拆式防风雨罩的形式。本装置安装于容易到达的烟囱顶甲板上,降低清洗和维护的难度,便于船员清洗和维护。本装置优化整体结构,减轻了整体的体积的重量;使用可拆卸式结构,将整个防风雨罩分成两个部分,只需操作上半部分,单人就可完成清洗和维护。本专利技术中,在防火网上方设有挡雨板,可以有效避免雨水通过防火网处进入防风雨罩内部;在防火网下方增加了挡油槽,避免油水直接流到防风雨罩的外表面而影响美观。本专利技术中下壳体所围空间内设有泄放口,通过管路接至船上的污油舱,使凝结下来的油污存放在密闭舱内,避免污染外部环境。本专利技术中,上下两部分按需使用不同材料,减少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2中A向视图。
[0027]图4为图2中B

B剖视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图5中C

C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用于船舶油雾箱透气的防污染装置,其设于油雾箱11上方;其包括透气管10,透气管10底部连通于油雾箱11;透气管10的顶部延伸至烟囱顶12的上方;透气管10的顶部罩设有防风雨罩20。
[0032]防风雨罩20包括下壳体30和设于下壳体上方的上壳体40。
[0033]下壳体30的底部固接于烟囱顶12,上壳体40包括顶盖41和设于顶盖下方的围壁42,围壁42的底部和下壳体30的顶部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0034]本实施例中,围壁42的底部设有下连接端51,下壳体30的顶部设有上连接端31,下连接端51和上连接端31均为横向分布,下连接端51和上连接端31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优选方案,下连接端和上连接端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35]围壁42上开设有透气口43,透气口43内嵌设有透气网44。
[0036]透气网44与围壁42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优选方案,透气网44与围壁4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本实施例中,透气网为防火网。
[0037]透气口43下方的围壁上固设有挡油槽45;挡油槽45的长度不小于透气网44的底部的长度。
[0038]顶盖41上设有挡雨板46,挡雨板46设于透气口43的上方。
[0039]下壳体30为上下通透的腔体,顶盖41和围壁42围成上壳体40的内腔,下壳体30的内腔和上壳体40的内腔相连通;透气管10从下壳体的内腔延伸至上壳体的内腔。
[0040]上壳体的围壁42包括若干壁板,透气网44所在的壁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斜向板47和竖直板48,竖直板48设于斜向板47的上方;透气网44设于竖直板48内;斜向板47从下壳体的顶部斜上延伸至下壳体的内腔的上方。
[0041]除透气口所在的壁板外,上壳体的围壁还包括三个竖向分布的壁板;下壳体的横截面为矩形。
[0042]烟囱顶12在下壳体围成的区域内设有泄放口(图上未示出)。
[0043]下壳体30的材料为钢板;上壳体40的材料为不锈钢板;挡油槽45的材料为不锈钢。
[0044]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由透气管和防风雨罩组成。其中,透气管可根据透气要求,选用合适的通径与油雾箱直接相连,另一端延伸至烟囱顶上方。
[0045]防风雨罩由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船舶油雾箱透气的防污染装置,其设于油雾箱上方;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透气管,透气管底部连通于油雾箱;透气管的顶部延伸至烟囱顶的上方;透气管的顶部罩设有防风雨罩;防风雨罩包括下壳体和设于下壳体上方的上壳体,下壳体的底部固接于烟囱顶,上壳体包括顶盖和设于顶盖下方的围壁,围壁的底部和下壳体的顶部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围壁上开设有透气口,透气口内嵌设有透气网;透气口下方的围壁上固设有挡油槽;顶盖上设有挡雨板,挡雨板设于透气口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舶油雾箱透气的防污染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壳体为上下通透的腔体,顶盖和围壁围成上壳体的内腔,下壳体的内腔和上壳体的内腔相连通;透气管从下壳体的内腔延伸至上壳体的内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船舶油雾箱透气的防污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壳体的围壁包括若干壁板,透气网所在的壁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斜向板和竖直板,竖直板设于斜向板的上方;透气网设于竖直板内;斜向板从下壳体的顶部斜上延伸至下壳体的内腔的上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船舶油雾箱透气的防污染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致谦郭晟江马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