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沉水植物与人工水草协同深度处理污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408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沉水植物与人工水草协同深度处理污水装置,涉及水体修复系统技术领域,该沉水植物与人工水草协同深度处理污水装置,包括固定板框,所述固定板框的侧板上开设有与固定板框内部连通的通孔,固定板框的内部设置有基质,基质的内部种植有沉水植物,该沉水植物与人工水草协同深度处理污水装置,通过沉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在水下形成天然的溶解氧梯度,有利于人工水草表面形成生物膜,附着多种包括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等脱氮除磷菌在内的好养、厌氧和缺氧微生物,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鱼类食用人工水草表面脱落的生物膜,实现系统内物质循环,使装置可以更加顺利地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和黑臭水体。利地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和黑臭水体。利地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和黑臭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沉水植物与人工水草协同深度处理污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体修复系统
,特别涉及沉水植物与人工水草协同深度处理污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河流,是指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河流分类原则多种多样,按注入地可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或因渗透、蒸发而消失于荒漠中,外流河则注入海洋。
[0003]目前现有的一些河流按注入地可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或因渗透、蒸发而消失于荒漠中,外流河则注入海洋,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使部分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地逐渐发展成富营养化水体和黑臭水体,碳氮磷严重超标、比例失衡,影响人们用水安全和环境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沉水植物与人工水草协同深度处理污水装置,能够解决部分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地逐渐发展成富营养化水体和黑臭水体,碳氮磷严重超标、比例失衡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沉水植物与人工水草协同深度处理污水装置,包括固定板框,所述固定板框的侧板上开设有与固定板框内部连通的通孔,固定板框的内部设置有基质,基质的内部种植有沉水植物,固定板框内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牵绳,牵绳的一端贯穿基质的顶部并延伸至基质的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板框的材料为硬质塑料板等材料,基质的材料为土壤沙砾等混合物,沉水植物可为苦草、黑藻、金鱼藻、菹草等植物。
[0007]优选的,所述基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位于基质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牵绳的表面设置有人工水草,人工水草悬于沉水植物上方水面以下。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板框固定在水底。
[0010]优选的,所述牵绳的材料为硬质不易变形材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沉水植物与人工水草协同深度处理污水装置,通过沉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在水下形成天然的溶解氧梯度,有利于人工水草表面形成生物膜,附着多种包括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等脱氮除磷菌在内的好养、厌氧和缺氧微生物,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鱼类食用人工水草表面脱落的生物膜,实现系统内物质循环,使装置可以更加顺利地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和黑臭水体,实现富营养化水体和黑臭水体的修复,且出水效果好、成本低、寿命长等,运用在富营养化水体和黑臭水体的修复中,净化水质的同时,可提高湖、河等水体的观赏性。
[0013](2)、该沉水植物与人工水草协同深度处理污水装置,通过沉水植物和人工水草结
合并且模块化,用固定板框等材料盛装供沉水植物生长的基质并且固定沉水植物和人工水草,从而使模块化装置可以适应并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和黑臭水体的系统,使模块化装置的适应范围更加广泛。
[0014](3)、该沉水植物与人工水草协同深度处理污水装置,通过沉水植物和人工水草的种类可以根据季节和地区以及水体的变化进行选择,沉水植物种植于水下基质中,人工水草通过牵绳悬挂在水里,鱼类分散在水体中,固定板框固定在水底,插入底泥深度至少.m,使沉水植物与人工水草可以更加顺利地联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和黑臭水体,使水质的修复更加顺利,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水质修复的进度得到一定加快。
[0015](4)、该沉水植物与人工水草协同深度处理污水装置,通过沉水植物与人工水草的模块化是在一块基质上种植沉水植物并且同时固定人工水草,可以实现沉水植物和人工水草系统的快速安装,使模块化装置的组装更加顺利,并使装置的安装速度得到一定提升,使装置对水质修复的进度得到一定加快。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板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牵绳左视平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板框俯视平面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板框左视平面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固定板框;2、基质;3、牵绳;4、人工水草;5、沉水植物;6、水底基土;7、固定块;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部分将详细描述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3]在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4]在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5]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实施例一:
[0027]请参阅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沉水植物与人工水草协同深度处理污水装置,包括固定板框1,固定板框1为正方体,固定板框1的侧板上开设有与固定板框1内部连通
的通孔8,通过通孔8可以使水流与小型食草鱼儿进入固定板框1的内部,固定板框1的内部设置有基质2,基质2的内部种植有沉水植物5,固定板框1内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牵绳3,牵绳3的一端贯穿基质2的顶部并延伸至基质2的内部。
[0028]进一步地,牵绳3的表面设置有人工水草4,人工水草4悬于沉水植物5上方水面以下。
[0029]当应用的水体底部较深,模块可放置在水面下浮力大的材料中,以确保沉水植物5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整个模块在水面以下沉水植物5与人工水草4联合修复其实质就是在沉水植物5塘中添加人工水草4,沉水植物5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在水下形成天然的溶解氧梯度,有利于人工水草4表面形成生物膜,附着多种包括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等脱氮除磷菌在内的好养、厌氧和缺氧微生物,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鱼类食用人工水草4表面脱落的生物膜,实现系统内物质循环,沉水植物5种植在水底,人工水草4悬挂在沉水植物5附近,从而实现富营养化水体和黑臭水体的修复,且出水效果好、成本低、寿命长等,运用在富营养化水体和黑臭水体的修复中,净化水质的同时,可提高湖、河等水体的观赏性。
[0030]通过沉水植物5和人工水草4结合并且模块化,用固定板框1等材料盛装供沉水植物5生长的基质2并且固定沉水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沉水植物与人工水草协同深度处理污水装置,包括固定板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框(1)的侧板上开设有与固定板框(1)内部连通的通孔(8),固定板框(1)的内部设置有基质(2),基质(2)的内部种植有沉水植物(5),固定板框(1)内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牵绳(3),牵绳(3)的一端贯穿基质(2)的顶部并延伸至基质(2)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水植物与人工水草协同深度处理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框(1)的材料为硬质塑料板等材料,基质(2)的材料为土壤沙砾等混合物,沉水植物(5)可为苦草、黑藻、金鱼藻、菹草等植物。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强陈真真徐洪斌孔祥荣雷达薛素勤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