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溉式生态净化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380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溉式生态净化湿地,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湿地基础、灌溉系统和集水系统,所述湿地基础包括湿地坑槽和种植在湿地坑槽内的湿地植被,所述灌溉系统包括集水井、供水设备和布置在湿地基础各个位置的灌溉喷头,所述供水设备设置在集水井内,且供水设备通过若干送水管道与所有灌溉喷头相连接,所述集水系统包括若干设置在湿地坑槽内的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末端延伸至集水井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湿地基础内设置集水管,湿地基础内的水通过除磷处理后,并通过集水管输送至集水井内,集水井内设置有抽水设备,抽水设备通过若干灌溉喷头返回到湿地基础内,通过该循环既能够保持湿地基础内的水质质量,还能够对湿地基础进行人工调节。还能够对湿地基础进行人工调节。还能够对湿地基础进行人工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溉式生态净化湿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湿地
,具体地说是一种灌溉式生态净化湿地。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湿地是海绵城市中很重要的一种净化系统,它能够净化冲刷的水及污水,通过合理的设计,还能形成景观。
[0003]根据径流的方式,人工湿地可以分为三种模式: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表流湿地也称水面湿地系统。在地表流湿地系统中,污水在湿地的表面流动,水位较浅,多在0.11~0.19m之间。这种系统与自然湿地最为接近,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是依靠生长在植物水下部分的茎、竿上的生物膜来完成的。这种湿地系统的优点是投资低,缺点是处理能力低,卫生条件差,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由于冬季气候寒冷而不能正常运行;潜流湿地系统也称渗滤湿地系统。在潜流湿地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的内部流动。因而一方可以充分利用基质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根系及表层土和基质的截留等的作用,以提高其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则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故具有保温性能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卫生条件较好等优点。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但这种处理系统的投资要比表面流系统高些,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不如地表流湿地系统好。垂直流湿地系统中的水流综合了地表流湿地系统和潜流湿地系统的特性,水流在基质床中基本呈由上向下的垂直流,水流流经床体后被铺设在底部的集水管收集而排出处理系统。这种系统的基建要求较高,较易滋生蚊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灌溉式生态净化湿地,以灌溉的方式对湿地的植物提供水源,植被被灌溉后,通过垂直径流的方式,将水进行净化。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灌溉式生态净化湿地,包括湿地基础、灌溉系统和集水系统,所述湿地基础包括湿地坑槽和种植在湿地坑槽内的湿地植被,所述灌溉系统包括集水井、供水设备和布置在湿地基础各个位置的灌溉喷头,所述供水设备设置在集水井内,且供水设备通过若干送水管道与所有灌溉喷头相连接,所述集水系统包括若干设置在湿地坑槽内的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末端延伸至集水井内,湿地基础内的水通过集水管回流至集水井内,且集水管的末端连接有向上延伸的套管。
[0007]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湿地坑槽进行防水处理,且湿地坑槽内自上而下依次为除磷填料和碎石层,所述集水管设置在碎石层内。
[0008]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集水管包括集水总管和集水支管,所有集水支管均为集水总管相连接,集水支管和集水支管上均设置有进水孔,所述集水总管上的每隔设
定距离设置四个集水孔,四个集水孔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集水支管上每隔设定距离设置三个集水孔,三个集水孔中相邻集水孔的夹角为60度。
[0009]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集水管上连接有若干紧急溢流管,所述紧急溢流管的管口朝上设置,且紧急溢流管的管口为设定高度,当湿地基础内的水面高于设定高度时,水流同时从溢流管的管口进入到集水管内。
[0010]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紧急溢流管的管口上设置有浮动封盖,所述紧急溢流管的管口内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浮动封盖设置在紧急溢流管的管口上,且浮动封盖的下端通过导杆与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导杆的末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浮动封盖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当湿地基础内的水面高度高于紧急溢流管的管口时,所述浮动封盖随水面浮动上升脱离紧急溢流管的管口。
[0011]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套管包括固定管和调节管,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在集水管的末端,且朝上设置,所述调节管螺接在固定管上,且所述调节管上设置有至少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触发块、连接杆和限位头,所述触发块、连接杆和限位头依次固定连接,调节管的上端设置有与限位结构相匹配的纵向凹槽,所述触发块滑动设置在纵向凹槽内,且触发块与纵向凹槽之间设置有弹簧,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时,触发块的上端与调节管的上端面平齐,所述连接杆为弹性杆,调节管上位于纵向凹槽的下侧设置有限位窗,所述限位窗位于调节管上的螺纹段且靠近端部的位置,限位窗下侧为由内向外逐渐变厚的倾斜面,限位头的下部为与限位窗相对应的倾斜面,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限位头透过限位窗卡在固定管的螺纹上,当向下按压触发块时,限位头受倾斜面的导向作用,脱离限位窗,调节管能够转动。
[0012]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集水井的上部设置有井盖,且集水井与套管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调节盖。
[0013]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调节管通过专用工具进行调节转动,所述专用工具包括手柄、延长杆和叉体,所述叉体的数量与限位结构的数量相对应,当需要转动调节管时,所述专用工具通过调节盖进入到集水井内,将叉体下压触发块,使限位头脱离限位窗,并通过把手带动调节管转动。
[0014]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供水设备包括至少一台潜水泵,所述潜水泵通过自耦底座固定安装在集水井的底部,所述送水管与所述自耦底座相连接,且送水管上依次设置有挠性接头、止回阀、手动阀和电控阀。
[0015]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集水井内设置有液位检测组件,所述液位组件包括液位传感器和保护钢管,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保护钢管内,所述保护钢管的下部设置有透水孔。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专利技术在湿地基础内设置集水管,湿地基础内的水通过除磷处理后,并通过集水管输送至集水井内,集水井内设置有抽水设备,抽水设备通过若干灌溉喷头返回到湿地基础内,通过该循环既能够保持湿地基础内的水质质量,还能够对湿地基础进行人工调节;
[0018]2、本专利技术的紧急溢流管上设置有浮动封盖,当湿地基础内的水位低于紧急溢流管的管口时,浮动封盖覆盖在管口上可以避免杂物进入到紧急溢流管内,当因雨量较大,湿地基础内的水位高于紧急溢流管的管口时,浮动封盖受水的福利影响脱离管口,水流通过紧
急溢流管进行排出;
[0019]3、本专利技术的套管为可调节结构,且在正常状态下,套管不会因振动而随意转动,且套管结构需借助专用工具通过穿过调节盖进行调节,既方便维护人员的调节,又能避免无关人员随意转动。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总览示意图;
[0023]图2为湿地基础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0024]图3为集水井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紧急溢流管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0026]图5为紧急溢流管内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溉式生态净化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湿地基础、灌溉系统和集水系统,所述湿地基础包括湿地坑槽和种植在湿地坑槽内的湿地植被,所述灌溉系统包括集水井、供水设备和布置在湿地基础各个位置的灌溉喷头,所述供水设备设置在集水井内,且供水设备通过若干送水管道与所有灌溉喷头相连接,所述集水系统包括若干设置在湿地坑槽内的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末端延伸至集水井内,湿地基础内的水通过集水管回流至集水井内,且集水管的末端连接有向上延伸的套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式生态净化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坑槽进行防水处理,且湿地坑槽内自上而下依次为除磷填料和碎石层,所述集水管设置在碎石层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溉式生态净化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包括集水总管和集水支管,所有集水支管均为集水总管相连接,集水支管和集水支管上均设置有进水孔,所述集水总管上的每隔设定距离设置四个集水孔,四个集水孔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集水支管上每隔设定距离设置三个集水孔,三个集水孔中相邻集水孔的夹角为60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溉式生态净化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上连接有若干紧急溢流管,所述紧急溢流管的管口朝上设置,且紧急溢流管的管口为设定高度,当湿地基础内的水面高于设定高度时,水流同时从溢流管的管口进入到集水管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溉式生态净化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溢流管的管口上设置有浮动封盖,所述紧急溢流管的管口内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浮动封盖设置在紧急溢流管的管口上,且浮动封盖的下端通过导杆与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导杆的末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浮动封盖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当湿地基础内的水面高度高于紧急溢流管的管口时,所述浮动封盖随水面浮动上升脱离紧急溢流管的管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式生态净化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鹏张强李磊朱涛魏若岩雒毅轩冯一乐王兴宇张云皓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