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修复形成水下森林系统的构建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3896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修复形成水下森林系统的构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事先对施工现场水质进行检测,利于后序沉水植物的生长,通过沉水植物以叉子种植法为主,并结合食藻虫的引入以及消浪设施的建立,为植株净化水质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微地形构建、植物分区、选取种植植株种类,为植株提供了适合的自然生环境,并由浅至深分为挺水植物区、高温季沉水植物区和低温季沉水植物区,使得在冬季水体中仍有植株存活,该系统能在四季发挥净化水体的作用,避免水华爆发,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通过选择耐寒小黑藻、矮生耐寒苦草、龙须眼子菜、竹叶眼子菜、苦草、小茨藻和狐尾藻进行种植,使得该系统能在秋冬季净化水质的同时仍具有观赏价值。统能在秋冬季净化水质的同时仍具有观赏价值。统能在秋冬季净化水质的同时仍具有观赏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形成水下森林系统的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为一种河道生态修复形成水下森林系统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河道受生活污水排放、面源污染等因素影响,易富营养化,存在水华爆发的危险,而且由于悬浮颗粒污染物的沉降,经过长年积累,底泥富营养化物质也会逐年增长,如不加以控制会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
[0003]专利CN110422931A公布了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系统施工方法,通过根据水体条件,采用不同的水生植物种植方法,有容器种植法、抛掷种植法及叉子种植法等,可克服不利生长因素,提高成活率、缩短工期,通过引入适量食藻虫,增强水体透水度,保证沉水植物有充足的光照,提高沉水植物成活率;通过设置消浪,减少水浪冲击,通过整治水体底部地形,为水生动植物、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构建水下森林生物链和生态系统,修复底泥和净化水质。对沉水植物进行分区,既有高温季植物,也有低温季植物,保证四季均衡的净水能力。
[0004]但是上述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在进行水体净化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0005]1、仅通过不同的种植方法种植不同的沉水植物,实现植株的健康快速生长,水体中的干扰仍然存在,见效甚微;
[0006]2、仅通过引入食藻虫为植株提供充足的光照以及设置消浪钵消除水浪对植株的影响,防护保护不周,不全面;
[0007]3、水体内部植株生长受到外界影响较大,水体易富营养化,质量稳定;
[0008]同时目前的生态修复系统仅仅是通过是利用大型挺水植物的污水净化功能进行水体净化,但大部分挺水植物在冬季很难生存、景观效果差;且挺水植物并不能很好地净化底泥,在冬季时会发生水华爆发,水体的富营养化,底泥不断释放污染物,水质较差、不稳定。
[0009]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河道生态修复形成水下森林系统的构建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生态修复形成水下森林系统的构建方法,通过事先对施工现场水质进行检测,利于后序沉水植物的生长,通过沉水植物以叉子种植法为主,抛掷法以及容器种植法为辅的方式进行种植优化,并结合食藻虫的引入以及消浪设施的建立,为植株净化水质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微地形构建、植物分区、选取种植植株种类,为植株提供了适合的自然生环境,并由浅至深分为挺水植物区、高温季沉水植物区和低温季沉水植物区,使得在冬季水体中仍有植株存活,该系统能在四季发挥净化水体的作用,避免水华爆发,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通过选择耐寒小黑藻、矮生耐寒苦草和龙须眼子菜进行种植,且使得该系统能在秋冬季净化水质,而高温季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苦草、小茨藻和狐尾藻,则使该系统在冬季仍具有观赏价值,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生态修复形成水下森林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步骤(A)、施工准备:对是施工现场水质、流速、植物、底泥进行调查,并整理现场,具体过程如下:
[0013](A1)、检测水质透明度、PH值以及流速,切断现有污染源;
[0014](A2)、调查水体中植物的生存季节以及成活情况,更换为生长良好的乡土沉水植物;
[0015](A3)、取出水体底泥进行实验分析,检测底泥污染成分和污染浓度,针对性地选择沉水植物进行底泥改良;
[0016](A4)、清除水体中生长杂乱的挺水植物、泛滥的杂草以及表面垃圾,控制水体中的鱼类数量;
[0017]步骤(B)、软围隔设置:在施工区域外侧设置软围隔,具体过程如下:
[0018](B1)、在石笼网内密实均匀的填充碎石粒,放置在河底相应位置;
[0019](B2)、将多个钢管用隔离网连接,等间距打入底泥中,且钢管顶部不露出水面;
[0020](B3)、在钢管顶端安装铁环,与隔离网之间用尼龙扎带固定;
[0021](B4)、隔离网上端拉直,采用浮球或漂浮管穿线,使隔离网顶部漂浮于水面;
[0022]步骤(C)、底质改良活化:对水体中底泥进行改良优化,为水生植物生长提供条件,具体过程如下:
[0023](C1)、选用中草药无毒型消毒剂,均匀的喷洒在整个河道底部;
[0024](C2)、清除底泥有害物质,增加底泥营养物质;
[0025]步骤(D)、投加食藻虫:采用充氧袋式的方式直接在水体中分2

4次投放食藻虫;
[0026]步骤(E)、微地形构建:将底泥、细砂、客土及泥炭按照质量比5:1:3:1混合均匀进行制作微地形土壤,采用可降解土工装袋包裹后置于河底,利用微地形土壤构建谷、壑、丘和峰形,形成适合植物生长的自然生境;
[0027]步骤(F)、沉水植物种植:确定种植范围、进行植物分区以及选取种植种类,进行插秧作业,具体过程如下:
[0028](F1)、通过水域放样定位桩确定种植范围,且随着种植进程的推进,及时清理已种植区域内的定位桩;
[0029](F2)、采用钢制立尺进行水体深度丈量,在相应深度刻度处拉线,确定标高面,由浅至深分为挺水植物区、高温季沉水植物区和低温季沉水植物区,且可增加浮水植物;
[0030](F3)、挺水植物选择芦苇、红蓼、黄菖蒲、水葱或荷花;
[0031]高温季沉水植物选择竹叶眼子菜、苦草、小茨藻和狐尾藻,并按竹叶眼子菜:苦草:小茨藻:狐尾藻=2:2:1:4进行种植;
[0032]低温季沉水植物选择耐寒小黑藻、矮生耐寒苦草和龙须眼子菜,并按耐寒小黑藻:矮生耐寒苦草:龙须眼子菜=3:6:4进行种植;
[0033](F4)、以叉子种植法为主,抛掷法以及容器种植法为辅;
[0034]步骤(G)、水体养护:生长速度过快的沉水植物,长出水面影响景观时,进行人工打捞或机割、及时清除浮出水面的死株、及时去除水体表面的植物及非目的性沉水植物、补植成活率不能达到要求的植株。
[0035]优选的,在步骤(A1)中,水质透明度为0.5

1m、ph为4

9,水流速度为v≤0.1m/s,软质底泥厚度不低于10cm,水体深度不大于6m。
[0036]优选的,在步骤(B1)中,所述石笼网为6

8cm,碎石粒粒径为20

40mmm;
[0037]在步骤(B2)中,所述钢管镀锌设置,直径为50mm,且每两根钢管间距为1m,打入底泥深度为1m;
[0038]在步骤(B3)中,所述铁环直径为60mm,隔离网由聚乙烯网片制成。
[0039]优选的,在步骤(C2)中,将微生物制剂倒在船只里,使用塑料勺人工均匀泼洒;
[0040]所述微生物制剂采用光合细菌、有益放线菌和有益芽胞杆菌的混合微生物菌群进行含碳有机物、含磷和硫物质的分解,硝化细菌和脱氮菌混合微生物菌群进行含氮物质的分解。
[0041]优选的,在步骤(D)中,食藻虫的运输方式为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生态修复形成水下森林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施工准备:对是施工现场水质、流速、植物、底泥进行调查,并整理现场,具体过程如下:(A1)、检测水质透明度、PH值以及流速,切断现有污染源;(A2)、调查水体中植物的生存季节以及成活情况,更换为生长良好的乡土沉水植物;(A3)、取出水体底泥进行实验分析,检测底泥污染成分和污染浓度,针对性地选择沉水植物进行底泥改良;(A4)、清除水体中生长杂乱的挺水植物、泛滥的杂草以及表面垃圾,控制水体中的鱼类数量;步骤(B)、软围隔设置:在施工区域外侧设置软围隔,具体过程如下:(B1)、在石笼网内密实均匀的填充碎石粒,放置在河底相应位置;(B2)、将多个钢管用隔离网连接,等间距打入底泥中,且钢管顶部不露出水面;(B3)、在钢管顶端安装铁环,与隔离网之间用尼龙扎带固定;(B4)、隔离网上端拉直,采用浮球或漂浮管穿线,使隔离网顶部漂浮于水面;步骤(C)、底质改良活化:对水体中底泥进行改良优化,为水生植物生长提供条件,具体过程如下:(C1)、选用中草药无毒型消毒剂,均匀的喷洒在整个河道底部;(C2)、清除底泥有害物质,增加底泥营养物质;步骤(D)、投加食藻虫:采用充氧袋式的方式直接在水体中分2

4次投放食藻虫;步骤(E)、微地形构建:将底泥、细砂、客土及泥炭按照质量比5:1:3:1混合均匀进行制作微地形土壤,采用可降解土工装袋包裹后置于河底,利用微地形土壤构建谷、壑、丘和峰形,形成适合植物生长的自然生境;步骤(F)、沉水植物种植:确定种植范围、进行植物分区以及选取种植种类,进行插秧作业,具体过程如下:(F1)、通过水域放样定位桩确定种植范围,且随着种植进程的推进,及时清理已种植区域内的定位桩;(F2)、采用钢制立尺进行水体深度丈量,在相应深度刻度处拉线,确定标高面,由浅至深分为挺水植物区、高温季沉水植物区和低温季沉水植物区,且可增加浮水植物;(F3)、挺水植物选择芦苇、红蓼、黄菖蒲、水葱或荷花;高温季沉水植物选择竹叶眼子菜、苦草、小茨藻和狐尾藻,并按竹叶眼子菜:苦草:小茨藻:狐尾藻=2:2:1:4进行种植;低温季沉水植物选择耐寒小黑藻、矮生耐寒苦草和龙须眼子菜,并按耐寒小黑藻:矮生耐寒苦草:龙须眼子菜=3:6:4进行种植;(F4)、以叉子种植法为主,抛掷法以及容器种植法为辅;步骤(G)、水体养护:生长速度过快的沉水植物,长出水面影响景观时,进行人工打捞或机割、及时清除浮出水面的死株、及时去除水体表面的植物及非目的性沉水植物、补植成活率不能达到要求的植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形成水下森林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水质透明度为0.5

1m、ph为4

9,水流速度为v≤0.1m/s,软质底泥厚度不低
于10cm,水体深度不大于6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形成水下森林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1)中,所述石笼网为6

8cm,碎石粒粒径为20

40mmm;在步骤(B2)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连吴永红苏青峰仲童强夏冰姚江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