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4027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河道水体治理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挡水木桩单元上设置升降式悬浮箱单元、升降式框体单元,以及多孔条带单元的方式,使得该水下森林的生态修复效果更加突出、灵活、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挡水木桩单元两边高、中间低,使得保洁船可以正常通过,保证该河道的整体污水处理效果更加突出、全面;第二,该水下森林结构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以及微生物,使得水中氮磷元素含量降低、溶解氧升高、重金属吸收、悬浮污染物沉降等诸多净水效果都能实现。能实现。能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河道水体治理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水下森林,指的是一种以沉水植物为主的河道水体治理用生物类设施,其大体结构主要包括:固定架体、种植架体,以及沉水植物。其中,固定架体插在河床上,种植架体再与固定架体连接,然后在种植架体上盛放淤泥,或者是安装网罩,即可保证沉水植物在种植架体上足够的固定生长效果。
[0003]而水下森林得以治理河道污水、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主要原理为:1、沉水植物的根茎叶,可以直接吸收底泥和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2、沉水植物分泌的化感物质对藻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沉水植物可有效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4、促进水体中生物和非生物性悬浮物质沉淀,有效提高水体透明度。
[0004]专利公告号为CN210287085U、公告日为2020.04.10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河道水下森林系统,其包括种植板,种植板上设置有多个种植腔,种植腔内种植有沉水植物,种植腔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罩,沉水植物位于所述固定罩内。
[0005]该技术专利中的水下森林系统,其大体使用原理为:固定杆加上种植板,共同组成水下森林系统的固定架体,而固定罩又可以在该固定架体上防止沉水植物被水流冲走,最终沉水植物就可以长期稳定地净化水体了。
[0006]但是,该水下森林系统在河道内实际使用时,则至少还存在以下3个不足之处。
[0007]第一、为了提高水体净化效果,该水下森林系统的长度方向,一般都是垂直于水流方向的,但是其固定杆仅考虑了安装稳定性,没有考虑其上方是否可以正常通过船只,尤其是保洁船,这一点是十分致命的。
[0008]第二、该水下森林系统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太少了,因此水体净化效果整体一般。
[0009]第三、其沉水植物的安装位置高度是不可调的,因此当水位升高时,沉水植物所能吸收到的光照就变少了,而当水位降低时,沉水植物处于水体污染物相对较少的浅层了,此时其水体净化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0010]所以综上所述,现在急需一种水体净化效果更加突出、更加安全的新型水下森林结构,以用于修复受污染的河道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结构,其能通过在挡水木桩单元上设置升降式悬浮箱单元、升降式框体单元,以及多孔条带单元的方式,使得该水下森林的生态修复效果更加突出、灵活、全面。
[001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结构,包括下端插在河床上,且中部下凹的挡水木桩单元,设置在所述挡水木桩单元背水面上的中部下方位置处,并用于种植沉水植物的升降式悬浮箱单元,设置在所述挡水木桩单元背水面上的
侧边上方位置处,并用于种植挺水植物的升降式框体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挡水木桩单元背水面上的侧边下方位置处,并用于附着微生物的多孔条带单元。
[0013]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挡水木桩单元包括横向加固柱,设置在所述横向加固柱迎水面上,且上方用于通过船只的中部低位木桩,以及设置在所述横向加固柱迎水面上的两组侧边高位木桩。
[001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挡水木桩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侧边高位木桩背水面上,且高度高于所述横向加固柱,并用于安装所述升降式框体单元的侧边横向柱,设置在所述横向加固柱上,并用于插接安装所述升降式悬浮箱单元的安装孔,以及设置在所述侧边横向柱上,并用于固定安装所述升降式框体单元的螺孔。
[0015]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升降式悬浮箱单元包括用于装填淤泥进而扎根沉水植物的开孔箱体,套在所述开孔箱体上,并用于固定沉水植物的网兜,以及设置在所述网兜上,且与所述安装孔插接的升降柱。
[0016]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升降式悬浮箱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柱上端面上的放大板,设置在所述网兜下方开口上,且与所述升降柱套接,并用于在所述放大板下表面上进行卡合的弹性圈,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柱上,并用于在所述横向加固柱下方进行卡合的调节螺母。
[001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升降式框体单元包括向上开口的开孔框体,设置在所述开孔框体外侧面上,并用于卡合所述侧边横向柱的若干对凸出板,设置在所述开孔框体内的下黏土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开孔框体内,并用于种植挺水植物的上种植土层。
[001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升降式框体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凸出板上,并用于连接所述螺孔的紧固螺栓。
[001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升降式框体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种植土层上的土壤保护布。
[002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升降式框体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开孔框体内的底部多孔填料层。
[002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多孔条带单元包括卡合设置在所述横向加固柱上的开口圆环,以及设置在所述开口圆环上,并用于附着微生物的多孔条带主体。
[002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第一,挡水木桩单元两边高、中间低,使得保洁船可以正常通过,保证该河道的整体污水处理效果更加突出、全面。
[0024]第二,该水下森林结构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以及微生物,使得水中氮磷元素含量降低、溶解氧升高、重金属吸收、悬浮污染物沉降等诸多净水效果都能实现。
[0025]第三,升降式悬浮箱单元和升降式框体单元的安装高度都是上下可调的,保证沉水植物处于污染物较为集中的水体中下层,避免挺水植物脱离水体而干死。
[0026]第四,挡水木桩单元自身结构稳定性高,作为该水下森林的最前端,可以有效保护后端结构,避免各种植物、水下森林自身结构等被冲垮、冲散。
[0027]第五,横向加固柱和侧边横向柱,既是挡水木桩单元的加固结构,又是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微生物的安装部位,最终保证该水下森林的结构更加简单、紧凑、稳定。
[0028]第六,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的高度调节操作都相对简单、快捷,调节后不易再意外
升降。
[0029]第七,土壤保护布可以避免种植土大量流失,而多孔填料层既可以避免黏土大量流失,又可以用物理方式,吸附水中的杂质。
[0030]第八,微生物在多孔条带主体上具有较大的单位面积附着量。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挡水木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侧边横向柱,在俯视角度下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升降式悬浮箱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多孔条带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升降式框体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如下:河床a、沉水植物b、挺水植物c、微生物d、淤泥e、水位线f、挡水木桩单元1、升降式悬浮箱单元2、升降式框体单元3、多孔条带单元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端插在河床(a)上,且中部下凹的挡水木桩单元(1),设置在所述挡水木桩单元(1)背水面上的中部下方位置处,并用于种植沉水植物(b)的升降式悬浮箱单元(2),设置在所述挡水木桩单元(1)背水面上的侧边上方位置处,并用于种植挺水植物(c)的升降式框体单元(3),以及设置在所述挡水木桩单元(1)背水面上的侧边下方位置处,并用于附着微生物(d)的多孔条带单元(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木桩单元(1)包括横向加固柱(101),设置在所述横向加固柱(101)迎水面上,且上方用于通过船只的中部低位木桩(102),以及设置在所述横向加固柱(101)迎水面上的两组侧边高位木桩(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木桩单元(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侧边高位木桩(103)背水面上,且高度高于所述横向加固柱(101),并用于安装所述升降式框体单元(3)的侧边横向柱(104),设置在所述横向加固柱(101)上,并用于插接安装所述升降式悬浮箱单元(2)的安装孔(105),以及设置在所述侧边横向柱(104)上,并用于固定安装所述升降式框体单元(3)的螺孔(10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式悬浮箱单元(2)包括用于装填淤泥(e)进而扎根沉水植物(b)的开孔箱体(201),套在所述开孔箱体(201)上,并用于固定沉水植物(b)的网兜(202),以及设置在所述网兜(202)上,且与所述安装孔(105)插接的升降柱(20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映宇徐敏达钱璨邵卫伟王睿包天欣周启圳戴武张凤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