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401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36
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气囊,涉及安全装置领域,其包括气囊本体,气囊本体设置有充气状态下朝向乘客的接触面板,气囊本体内部设有若干拉带,若干拉带朝远离乘客的方向牵引接触面板,使接触面板上形成凹形保护部用于限制乘客头部发生偏移;接触面板上设置有若干侧边突出部,若干侧边突出部分别于凹形保护部的周向区域上分布,任一侧边突出部均朝乘客方向突出于凹形保护部。通过周向分布的侧边突出部对乘客头部进行限位,限制乘客头部发生相对凹形保护部的偏移,进而有效减少车辆碰撞时乘客头部与气囊本体之间发生的相对偏移,提高对乘客头部以及颈部的保护。以及颈部的保护。以及颈部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气囊


[0001]本申请涉及安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气囊。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上设置的安全气囊,主要是用于在车辆发生事故时弹出以保护乘客。但是由于事故发生的状况各不相同,车辆发生事故时受到的冲击方向也各不相同。车辆发生碰撞时产生的侧向冲击力,易使得乘客的头部与安全气囊之间发生相对偏移,导致弹出的安全气囊不仅未能起到保护作用,反而加大了对乘客造成的伤害。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能够减少车辆碰撞时乘客头部与安全气囊之间的相对偏移,以此提高对乘客头部以及颈部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气囊,减少车辆碰撞时乘客头部与安全气囊的相对偏移,提高对乘客头部以及颈部的保护。
[0005]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包括气囊本体,气囊本体设置有充气状态下朝向乘客的接触面板,气囊本体内部设有若干拉带,若干拉带朝远离乘客的方向牵引接触面板,使接触面板上形成凹形保护部用于限制乘客头部发生偏移;
[0007]接触面板上设置有若干侧边突出部,若干侧边突出部分别于凹形保护部的周向区域上分布,任一侧边突出部均朝乘客方向突出于凹形保护部。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气囊本体内部的若干拉带牵引接触面板,以形成凹形保护部,在凹形保护部的周向区域均分别设置侧边突出部,通过周向分布的侧边突出部对乘客头部进行限位,限制乘客头部发生相对凹形保护部的偏移,进而有效减少车辆碰撞时乘客头部与气囊本体之间发生的相对偏移,提高对乘客头部以及颈部的保护。
[0009]优选的,凹形保护部的中心部位朝乘客方向突出于凹形保护部的任一周向边缘。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大凹形保护部的曲率,进而可以减少凹形保护部中心部位的刚度,实际气囊本体弹出后,凹形保护部的中心部位会与乘客面部接触,削弱凹形保护部中心部位的刚度,可以降低对乘客面部的冲击,提高对乘客头部以及颈部的保护。
[0011]优选的,凹形保护部上部区域的突出量大于凹形保护部下部区域的突出量。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车辆在发生碰撞过程中,会导致乘客头部前倾,设置凹形保护部上部区域突出量大于凹形保护部下部区域的突出量,可以使得凹形保护部上部区域先与乘客头部接触,限制乘客头部和颈部的前倾量,提高对乘客头部以及颈部的保护。
[0013]优选的,接触面板上设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内折固定部和第二内折固定部,若干拉带包括左拉带和右拉带,左拉带和右拉带分别通过第三缝线和第四缝线固定于接触面板上,且左拉带和右拉带分别位于第一内折固定部和第二内折固定部之间的左右两侧;
[0014]气囊本体在充气状态下,第一内折固定部和第二内折固定部设置于接触面板上远离乘客的一侧。
[0015]优选的,第一内折固定部和第二内折固定部被配置为,主裁片在平铺状态下沿车辆宽度方向通过折叠分别形成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再由第一缝线和第二缝线分别对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进行缝制固定形成;
[0016]第一缝线的长度和第二缝线的长度均小于主裁片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气囊本体在充气后,第一缝线、第二缝线额能够配合左拉带以及右拉带,形成位于凹形保护部周向区域的若干侧边突出部,以限制乘客头部相对凹形保护部于周向上任一方向的偏移,提高对乘客头部以及颈部的保护。
[0018]优选的,第一缝线、第二缝线、第三缝线和第四缝线的内部区域构成凹形保护部,凹形保护部的形状为矩形、梯形或八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0019]优选的,所述气囊本体内设有左外侧拉带和右外侧拉带,所述左外侧拉带和右外侧拉带分别通过第五缝线和第六缝线缝制固定于所述接触面板上并且分别位于所述矩形结构外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五缝线以及第六缝线分别平行于第三缝线和第四缝线,所述第五缝线和第六缝线均位于所述矩形结构的下部区域,牵引所述接触面板形成供乘客颈部以下部位侵入的保护区域。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左外侧拉带以及右外侧拉带牵引接触面板,以形成保护区域,对乘客颈部以下部位也同时形成限位保护,进一步限制乘客整体偏移的发生,提高对乘客的保护。
[0021]优选的,气囊本体由若干裁片缝制而成,若干裁片分别为主裁片、左侧片以及右侧片;
[0022]主裁片首尾相接,左侧片和右侧片分别缝制在主裁片的两侧以形成气囊本体。
[0023]优选的,接触面板连接有预冲击结构,预冲击结构位于凹形保护部靠近乘客的一端;
[0024]当预冲击结构受到来自乘客的冲击力时,预冲击结构拉伸并断裂。
[00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预冲击结构,在乘客与预冲击结构发生接触时,预冲击结构拉伸并断裂,并伴随乘客头部一起落入凹形保护结构中,缓冲乘客头部和颈部受到的冲击,提高对乘客的保护。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7]1、设置气囊本体内部的若干拉带牵引接触面板以形成凹形保护部,使得凹形保护部对乘客的头部偏移,进行限制,削弱乘客头部相对气囊本体的偏移,提高对乘客头部以及颈部的保护。
[0028]2、在凹形保护部的周向区域均分别设置侧边突出部,周向区域设置的若干侧边突出部,能够对落入凹形保护部内的乘客头部形成周向的限位,进而可以更好的应对来自不同方向的碰撞冲击力,提高对乘客的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
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0]图1为实施例一的气囊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实施例一的气囊本体的展开裁片示意图;
[0032]图3为实施例一的气囊本体的切面示意图;
[0033]图4为实施例一的主裁片的平铺示意图;
[0034]图5为实施例一的主裁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实施例一的气囊本体的仿真分析示意图;
[0036]图7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8为实施例二的气囊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9为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10为实施例四的气囊本体的仿真分析示意图。
[0040]附图标记:1、气囊本体;2、主裁片;3、左侧片;4、右侧片;5、接触面板;6、凹形保护部;7、侧边突出部;8、第一内折固定部;9、第二内折固定部;10、第一缝线;11、第二缝线;12、左拉带;13、右拉带;14、第三缝线;15、第四缝线;16、预冲击结构;161、柔性布;162、预断线;163、预断裂部;17、第五缝线;18、第六缝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气囊,包括气囊本体(1),所述气囊本体(1)设置有充气状态下朝向乘客的接触面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本体(1)内部设有若干拉带,若干所述拉带朝远离乘客的方向牵引所述接触面板(5),使所述接触面板(5)上形成凹形保护部(6)用于限制乘客头部发生偏移;所述接触面板(5)上设置有若干侧边突出部(7),若干所述侧边突出部(7)分别于所述凹形保护部(6)的周向区域上分布,任一所述侧边突出部(7)均朝乘客方向突出于凹形保护部(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保护部(6)的中心部位朝乘客方向突出于所述凹形保护部(6)的任一周向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保护部(6)上部区域的突出量大于所述凹形保护部(6)下部区域的突出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板(5)上设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内折固定部(8)和第二内折固定部(9),若干所述拉带包括左拉带(12)和右拉带(13),所述左拉带(12)和所述右拉带(13)分别通过第三缝线(14)和第四缝线(15)固定于所述接触面板(5)上,且所述左拉带(12)和所述右拉带(1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内折固定部(8)和所述第二内折固定部(9)之间的左右两侧;所述气囊本体(1)在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内折固定部(8)和所述第二内折固定部(9)设置于所述接触面板(5)上远离乘客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折固定部(8)和第二内折固定部(9)被配置为,主裁片(2)在平铺状态下沿车辆宽度方向通过折叠分别形成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再由第一缝线(10)和第二缝线(11)分别对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进行缝制固定形成;所述第一缝线(10)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缝线(11)的长度均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曼王红
申请(专利权)人:均胜汽车安全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