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侧面保护安全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096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侧面保护安全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气袋和包裹盖,气袋折叠后包裹在包裹盖内,气体发生器用于向气袋充气,气袋包括躯干区域腔体和头部区域腔体,头部区域腔体包括独立的非保压腔体和保压腔体,非保压腔体与躯干区域腔体双向连通,保压腔体与躯干区域腔体通过单向排气阀单向连通;当躯干区域腔体与乘员躯干发生碰撞压缩变薄时,开启单向排气阀,躯干区域腔体内的气体充入到头部区域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护乘员的头部和躯干,同时吸收部分乘员躯干撞击能量转化为气囊头部保护区域的充气,用于当汽车发生翻滚时对乘员头部起到持续保护作用。乘员头部起到持续保护作用。乘员头部起到持续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侧面保护安全气囊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气囊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侧面保护安全气囊。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侧面保护安全气囊通常由座椅安全气囊和头部安全气囊组成,座椅安全气囊用于保护乘员躯干降低对乘员躯干的伤害,头部安全气囊用于保护乘员头部降低对乘员头部的伤害,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汽车侧面碰撞传感器发出侧面碰撞信号,汽车控制单元ECU接受到侧面碰撞信号后,通过逻辑运算判断是否需要点爆安全气囊,在需要点爆安全气囊时,ECU通过点火信号通道向发生碰撞侧面的座椅安全气囊和头部安全气囊分别发送点火信号,分别点爆座椅安全气囊和头部安全气囊来保护乘员,在乘员与座椅安全气囊接触碰撞时,座椅安全气囊是需要排气孔排气来吸收抵消乘员躯干的撞击能量。
[0003]在设计开发侧面保护安全气囊时,座椅安全气囊需结合座椅进行结构设计系统开发,头部安全气囊需结合车身钣金、内饰顶棚、A柱、B柱、C柱等相关零件进行结构设计系统开发,导致开发难度大,增加侧面保护安全气囊的开发成本和整车零件成本,另外,座椅安全气囊与头部安全气囊为两个独立的气囊,不能实现撞击能量的回收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侧面保护安全气囊设计开发难度和成本并充分利用乘员自身撞击能量,提出一种汽车侧面保护安全气囊,能够保护乘员的头部和躯干,同时吸收部分乘员躯干撞击能量转化为气囊头部保护区域的充气,用于当汽车发生翻滚时对乘员头部起到持续保护作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具体技术方案:r/>[0006]本技术提供的汽车侧面保护安全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气袋、导流片和包裹盖,气袋折叠后包裹在包裹盖内,气体发生器用于向气袋充气,导流片固定在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处,用于对气体发生器发出的气体进行导流,其特征在于,气袋包括躯干区域腔体和头部区域腔体,头部区域腔体包括非保压腔体和保压腔体,非保压腔体与保压腔体相独立,非保压腔体与躯干区域腔体双向连通,保压腔体与躯干区域腔体通过单向排气阀单向连通;当躯干区域腔体与乘员躯干发生碰撞压缩变薄时,开启单向排气阀,躯干区域腔体内的气体充入到头部区域腔体。
[0007]优选地,单向排气阀为行程控制式或压力控制式。
[0008]优选地,保压腔体由布料纺织成型,在布料的表面涂覆有使保压腔体成为密封腔体的涂层。
[0009]本技术能够取得如下技术效果:
[0010]1、降低侧面保护安全气囊的开发难度,仅是结合座椅结构进行设计开发,实现原座椅安全气囊和头部安全气囊组成的侧面保护功能,以减少整车被动安全系统侧面保护开发的成本,同时降低车身、相关内饰零件和安全气囊的结构设计系统开发难度和成本。
[0011]2、吸收乘员躯干与安全气囊撞击接触的部分能量转化为气囊头部保护区域的充气,实现撞击能量的回收再利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侧面保护安全气囊充气展开后的轮廓及剖面示意图;
[0013]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侧面保护安全气囊与乘员躯干接触撞击后的第一状态剖面示意图;
[0014]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侧面保护安全气囊与乘员躯干撞击后的第二状态剖面示意图。
[0015]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气体发生器1、气袋2、躯干区域腔体21、头部区域腔体22、非保压腔体221、保压腔体222、包裹盖3、单向排气阀4、拉带41、挡片42、导流片5。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模块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情况下,它们的名称和功能也相同。因此,将不重复其详细描述。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侧面保护安全气囊,安装在座椅内部侧面,用于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保护并降低乘员侧面头部及躯干的伤害,通过一个点火信号通道控制安全气囊点爆,安全气囊充气后形成侧面保护区域覆盖乘员侧面头部和躯干,并能够有效保护乘员降低伤害,当汽车发生翻滚时可持续对乘员头部起到保护作用。
[0019]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侧面保护安全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1、气袋2、包裹盖3、单向排气阀4和导流片5,气袋2折叠后包裹在包裹盖3内,气体发生器1用于向气袋2充气,气袋2充气后从包裹盖3内弹出,安全气囊是通过气体发生器1上的螺柱固定在座椅内的金属骨架上。
[0020]气体发生器1主要基于安全气囊设计开发所需的安装接口,气体发生器1通过点火信号通道进行控制,在安全气囊发生碰撞时,通过点火信号通道控制气体发生器1向气袋2充气,完成安全气囊的点爆。
[0021]气袋2充气后形成的侧面保护区域用于覆盖乘员侧面头部和躯干。基于乘员的侧面保护区域范围确定气袋2展开后的轮廓大小,本技术的附图所示的形状和大小仅是大概示意。
[0022]气袋2包括躯干区域腔体21和头部区域腔体22,头部区域腔体22包括非保压腔体221和保压腔体222,非保压腔体221与保压腔体222相互独立,非保压腔体221与躯干区域腔体21直接连通,保压腔体222与躯干区域腔体21通过单向排气阀4单向连通。
[0023]包裹盖3用于包裹折叠后的气袋2,可以是包裹布或者注塑罩盖。
[0024]单向排气阀4固定在躯干区域腔体21上,单向排气阀4具有开闭功能,可以通过行
程控制开闭或通过压力控制开闭。
[0025]当单向排气阀4采用行程控制开闭时,单向排气阀4包括拉带41和挡片42,挡片42固定在拉带41上,拉带41缝制在躯干区域腔体21上,在躯干区域腔体21上设置有充气孔,在躯干区域腔体21充满气膨胀后,拉带41处于绷紧状态,挡片4将充气孔关闭;当乘员接触到充满气后的躯干区域腔体21时,躯干区域腔体21开始压缩变薄,拉带41变松弛,挡片42打开充气孔,躯干区域腔体21内的气体向保压腔体222内充气。
[0026]当单向排气阀4采用压力控制开闭时,单向排气阀4设置在充气孔处,当乘员接触到充满气后的躯干区域腔体21,躯干区域腔体21开始压缩变薄,内部气压也会快速升高,通过压力差将单向排气阀4打开,躯干区域腔体21内的气体向保压腔体222内充气,直到保压腔体222内充满气体,当保压腔体222内的气压等于或大于躯干区域腔体21内的气压时,单向排气阀4自动关闭。
[0027]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汽车侧面保护安全气囊被触发点爆充气后,躯干区域腔体21、头部区域非保压腔体221最先展开充满气体,此时保压腔体222并未充气或只是少量充气,单向排气阀4处于关闭状态,当乘员躯干接触到充满气后的躯干区域腔体21时,躯干区域腔体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侧面保护安全气囊,包括气体发生器、气袋、导流片和包裹盖,所述气袋折叠后包裹在所述包裹盖内,所述气体发生器用于向所述气袋充气,所述导流片固定在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处,用于对所述气体发生器发出的气体进行导流,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包括躯干区域腔体和头部区域腔体,所述头部区域腔体包括非保压腔体和保压腔体,所述非保压腔体与所述保压腔体相独立,所述非保压腔体与所述躯干区域腔体双向连通,所述保压腔体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明杨明志
申请(专利权)人:天合富奥汽车安全系统长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