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单兵保障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350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9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功能单兵保障车,包括监测件用于将采集人员的牵引力传送至移动组件上,传感组件包括用于检测地形并躲避障碍的环境感知单元、用于实时采集环境图像的图像采集件和用于控制移动组件运动、数据和图像传输的无线传输单元,环境感知单元设置于折叠车体组件和移动组件上,图像采集件设置于折叠车体组件上,无线传输单元设置于移动组件上,移动组件包括一个移动单元的单体模式或两个移动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模式,环境感知单元和无线传输单元设置于一个移动单元或两个移动单元上以感知地形,从而实现减小车辆的体积,并且能够进行两个移动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的多轮运动,在山地的地形上通过性好,车辆电力耗尽后通过人力牵引进行作业。通过人力牵引进行作业。通过人力牵引进行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单兵保障车


[0001]本申请涉及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单兵保障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物流搬运、应急救援、野外作战等场景中,通常需要人员携带大量物资装备,消耗人员大量体力,极大影响人员工作效率。现有的单兵运输装备功能单一,使用场景有限,其中车类设备如板车、拖车等,承载能力有限且通常无助力,需要人员推、拉行进,对地形要求较高,结构简单无缓冲减震,对人员和车上物品无保护;全地形越野车等车辆具有较大的负载能力,但车辆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大,在密林、山地等地形通过性差,当燃料耗尽时地形无法通过时,无法继续使用;自动驾驶无人车虽可进行自主作业,但同样面临车辆体积大、山地等地形通过性差、能量耗尽后地形无法通过时无法继续作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单兵保障车,以解决车辆体积大、山地等地形通过性差、能量耗尽后地形无法通过时无法继续作业等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单兵保障车,包括:连接组件、折叠车体组件、传感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折叠车体组件连接,所述传感组件设置于所述折叠车体组件和所述移动组件上,所述折叠车体组件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
[0005]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用于提供人牵引的柔性连接单元和监测件,所述监测件用于将采集人员的牵引力传送至所述移动组件上,所述监测件套设于所述柔性连接单元上,所述柔性连接单元与所述折叠车体组件连接;
[0006]所述传感组件包括用于检测地形并躲避障碍的环境感知单元、用于实时采集环境图像的图像采集件和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组件运动、数据和图像传输的无线传输单元,所述环境感知单元设置于所述折叠车体组件和所述移动组件上,所述图像采集件设置于所述折叠车体组件上,所述无线传输单元设置于所述移动组件上;
[0007]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一个移动单元的单体模式或两个移动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模式,所述环境感知单元和所述无线传输单元设置于一个所述移动单元或两个所述移动单元上以感知地形,其中,所述环境感知单元能以激光点云的形式划分出地面通行区域和其他障碍物区域,识别判断前方地形和坡度,以控制所述移动单元的提前加速或减速运动。
[0008]可选的,两个所述移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模组、第二驱动模组、第一底盘移动模组和第二底盘移动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底盘移动模组上形成两轮驱动并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底盘移动模组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底盘移动模组上形成两轮驱动并用以驱动所述第二底盘移动模组运动,当所述第一底盘移动模组与所述第二底盘移动模组连接形成四轮驱动且与控制终端无线连接以进行远程遥控驱动或自动驾驶驱动。
[0009]可选的,所述环境感知单元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所述激光雷
达设置于所述折叠车体组件顶部,所述毫米波雷达和所述超声波雷达设置于所述第一底盘移动模组和所述第二底盘移动模组的不同位置上;
[0010]所述激光雷达用于检测运动前方的地形,以及障碍物检测和激光SLAM建图;
[0011]所述毫米波雷达用于探测运动前方0
°
至180
°
范围内的障碍物;
[0012]所述超声波雷达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底盘移动模组和所述第二底盘移动模组周边的障碍物。
[0013]可选的,所述传感组件还包括用于计算车辆坐标位置和运动状态的惯导定位单元,所述惯导定位单元设置于两个所述移动单元上。
[0014]可选的,所述惯导定位单元包括惯导件和定位件,所述惯导件和所述定位件均设置于两个所述移动单元的底部上;
[0015]所述惯导件用于检测所述移动单元运动中的加速度、角速度以及运动状态;
[0016]所述定位件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底盘移动模组和所述第二底盘移动模组的位置和构建地图,以及将所述第一底盘移动模组和所述第二底盘移动模组的坐标发送至终端。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和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均包括电池、电机驱动和车轮移动件,所述电池和所述电机驱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底盘移动模组和所述第二底盘移动模组内部,所述车轮移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底盘移动模组和所述第二底盘移动模组的底部上,所述电池和所述电机驱动分别与所述车轮移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车轮移动件运动。
[0018]可选的,所述第一底盘移动模组和第二底盘移动模组均包括电池仓、减震单元和底盘架,所述电池仓设置于所述底盘架上,所述折叠车体组件与所述底盘架连接,所述车轮移动件设置于所述底盘架的底部上,所述减震单元设置于所述底盘架的底部和所述车轮移动件之间,所述电池和所述电机驱动设置于所述电池仓内。
[0019]可选的,所述折叠车体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叠单元、第二折叠单元和第三折叠单元,所述第三折叠单元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环境感知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折叠单元上。
[0020]可选的,所述第二折叠单元包括上板、下壳和把手,所述上板设置于所述下壳上,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下壳上,所述第一折叠单元与所述上板连接,所述下壳与所述第三折叠单元连接。
[0021]可选的,所述柔性连接单元包括背负件和柔性环节,所述柔性连接单元包括背负件和柔性环节,所述背负件和所述柔性环节连接,所述监测件套设于所述柔性环节上,所述柔性环节与所述折叠车体组件连接。
[0022]本申请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用于提供人牵引的柔性连接单元和监测件,所述监测件用于将采集人员的牵引力传送至所述移动组件上,所述监测件套设于所述柔性连接单元上,所述柔性连接单元与所述折叠车体组件连接,所述传感组件包括用于检测地形并躲避障碍的环境感知单元、用于实时采集环境图像的图像采集件和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组件运动、数据和图像传输的无线传输单元,所述环境感知单元设置于所述折叠车体组件和所述移动组件上,所述图像采集件设置于所述折叠车体组件上,所述无线传输单元设置于所述移动组件上,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一个移动单元的单体模式或两个移动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模式,所述环境感知单元和所述无线传输单元设置于一个所述移动单元或两个所述移动单元上以感知地形,从而实现减小车辆的体积,并且能够进行两个移动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
模式的多轮运动,在山地的地形上通过性好,车辆电力耗尽后能够通过人力牵引进行作业。
附图说明
[002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单兵保障车展开示意图;
[002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单兵保障车四轮驱动示意图。
[0027]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单兵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单兵保障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组件、折叠车体组件、传感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折叠车体组件连接,所述传感组件设置于所述折叠车体组件和所述移动组件上,所述折叠车体组件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用于提供人牵引的柔性连接单元和监测件,所述监测件用于将采集人员的牵引力传送至所述移动组件上,所述监测件套设于所述柔性连接单元上,所述柔性连接单元与所述折叠车体组件连接;所述传感组件包括用于检测地形并躲避障碍的环境感知单元、用于实时采集环境图像的图像采集件和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组件运动、数据和图像传输的无线传输单元,所述环境感知单元设置于所述折叠车体组件和所述移动组件上,所述图像采集件设置于所述折叠车体组件上,所述无线传输单元设置于所述移动组件上;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一个移动单元的单体模式或两个移动单元连接形成的组合模式,所述环境感知单元和所述无线传输单元设置于一个所述移动单元或两个所述移动单元上以感知地形,其中,所述环境感知单元能以激光点云的形式划分出地面通行区域和其他障碍物区域,识别判断前方地形和坡度,以控制所述移动单元的提前加速或减速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单兵保障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移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模组、第二驱动模组、第一底盘移动模组和第二底盘移动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底盘移动模组上形成两轮驱动并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底盘移动模组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底盘移动模组上形成两轮驱动并用以驱动所述第二底盘移动模组运动,当所述第一底盘移动模组与所述第二底盘移动模组连接形成四轮驱动且与控制终端无线连接以进行远程遥控驱动或自动驾驶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单兵保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感知单元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所述激光雷达设置于所述折叠车体组件顶部,所述毫米波雷达和所述超声波雷达设置于所述第一底盘移动模组和所述第二底盘移动模组的不同位置上;所述激光雷达用于检测运动前方的地形,以及障碍物检测和激光SLAM建图;所述毫米波雷达用于探测运动前方0
°
至180
°
范围内的障碍物;所述超声波雷达用于检测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杰刘德龙关贞成张琦孙泽宇蒋大伟邱旭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