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钢套管与钢绞线之间的锚固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345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9
用于钢套管与钢绞线之间的锚固工装,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顶部的下模座、设置于下模座端侧的定位组件以及设置于底座一侧的辅助固定组件,所述下模座顶部中心开设有用于将钢套管模压在钢绞线端部的下压模腔;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和定位螺栓,所述定位板对应下压模腔位置垂直设置于下模座一侧,定位板上设置有螺孔,所述定位螺栓水平螺纹连接在定位板上,且所述定位螺栓的中轴线与下压模腔对应;所述辅助固定组件包括托板和设置在托板尾端上的抵靠板,所述托板、抵靠板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下压模腔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下模进行了结构改进,提高了加工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钢套管与钢绞线之间的锚固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为用于钢套管与钢绞线之间的锚固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在高压架空线路上,靠近绝缘子两侧的导线上常挂一个小锤,这种小锤叫防震锤,是为了减少导线因风力耻起振动而设的。高压架空线路杆位较高,档距较大,当导线受到风力作用时,会发生振动。导线振动时,导线悬挂处的工作条件为不利。由于多次振动,导线因周期性的弯折会发生疲劳破坏。当架空线路档距大于120米时,一般采用防振锤防震。
[0003]防震锤的结构主要包括钢绞线、线夹本体和锚固在钢绞线两端的锤体,锤体育钢绞线之间通过钢套管锚固套接。在加工过程中,一般需要先将钢套管套入到钢绞线端部后,通过模具模压锚固,而后再将锤体套入到钢套管上锚固固定。而在钢套管与钢绞线之间的锚固过程中,还需要将钢套管的端部延伸出钢绞线固定的间距,而后锚固,这个过程需要使用到锚固模压工装。现有的模压锚固工装通常只有上压模和下压模,结构简易,一方面无法很好的实现锚固前钢套管与钢绞线之间的位置定位,通过需要人工对齐,操作不便;另一方面,钢绞线较长,通常需要在锚固过程中人工拖着钢绞线的另一端,且需要人工严格保持钢绞线与模压模腔的相对位置准确性与稳定性,很容易造成模压锚固质量的参差不齐,这都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钢套管与钢绞线之间的锚固工装,将下模进行了结构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以上各个问题。
[0005]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用于钢套管与钢绞线之间的锚固工装,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顶部的下模座、设置于下模座端侧的定位组件以及设置于底座一侧的辅助固定组件,其中,
[0007]所述下模座顶部中心开设有用于将钢套管模压在钢绞线端部的下压模腔;
[0008]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和定位螺栓,所述定位板对应下压模腔位置垂直设置于下模座一侧,定位板上设置有螺孔,所述定位螺栓水平螺纹连接在定位板上,且所述定位螺栓的中轴线与下压模腔对应;
[0009]所述辅助固定组件包括托板和设置在托板尾端上的抵靠板,所述托板、抵靠板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下压模腔对应。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托板尾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抵靠板通过螺栓滑动设置在滑槽中。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座和下模座之间一体连接,且底座与下模座之间朝向辅助固定组件一侧处具有台阶结构。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抵靠板为一L型结构的板体。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定位板上位于螺孔位置处还固定设置有与定位螺栓相匹配的加强螺母。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第一,本技术在下模上设置了定位组件,其中定位螺栓的端部延伸进入下压模腔一定的间距,且定位螺栓的外径正好与钢绞线的外径一致,如此一来,在钢绞线和钢套管放入到下压模腔之后,钢绞线端部抵靠住定位螺栓,而钢套筒则可以直接被推至定位板表面并抵靠在定位板表面,这样便可以直接完成钢套管与钢绞线之间的位置调整,使得钢套管直接延伸出钢绞线固定的间距,且尺寸固定,无需人工再独自调节,提高了效率。
[0016]第二,本技术在下模上设置了辅助固定组件,托板和抵靠板可以辅助完成对钢绞线另一端的托举与位置固定,能够保证位于下压模腔中的钢绞线和钢套管放置位置的准确与稳定,继而保证模压锚固的质量,无法再人工干预,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钢套管和钢绞线的半成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0020]实施例1
[0021]用于钢套管与钢绞线之间的锚固工装,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顶部的下模座2、设置于下模座2端侧的定位组件以及设置于底座1一侧的辅助固定组件,其中,所述下模座2顶部中心开设有用于将钢套管11模压在钢绞线10端部的下压模腔3;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4和定位螺栓5,所述定位板4对应下压模腔3位置垂直设置于下模座2一侧,定位板4上设置有螺孔,所述定位螺栓5水平螺纹连接在定位板4上,且所述定位螺栓5的中轴线与下压模腔3对应;所述辅助固定组件包括托板6和设置在托板6尾端上的抵靠板7,所述托板6、抵靠板7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下压模腔3对应。
[0022]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抵靠板7为一L型结构的板体;同时所述定位板4上位于螺孔位置处还固定设置有与定位螺栓5相匹配的加强螺母9。
[0023]应用时,需要将本申请如图1所示的下模安装在液压机的下模位置处,而后将上模安装在液压机的上模位置处即可。
[0024]使用状态下,将图2所示的半成品一端放置在下压模腔3中,使钢绞线10端部与定位螺栓5的端部抵靠,然后推动钢套管11,使钢套管11的端部抵靠在定位板4上,而钢绞线的另一端则直接抵靠在抵靠板7上,其中需要事先根据钢绞线的长度设置抵靠板7的位置,最后启动液压机,完成模压动作即可。
[0025]实施例2
[002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基本一致,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托板6尾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61,所述抵靠板7通过螺栓滑动设置在滑槽61中。
[0027]滑槽61可实现抵靠板7位置的调节,一方面可以以此来适应不同长度的钢绞线的加工,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使用中根据需要调节抵靠板7的位置,以方便钢绞线10端部与抵靠板7之间的限位抵靠。
[0028]实施例3
[002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基本一致,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和下模座2之间一体连接,且底座1与下模座2之间朝向辅助固定组件一侧处具有台阶结构8。
[0030]台阶结构8的设置,一方面为模压锚固之后,钢绞线和钢管套从下压模腔3中的取出很好地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节省了一定的下模材料用量,且也便于下模的取放与安装。
[0031]总体来说,定位螺栓5的端部延伸进入下压模腔3一定的间距,且定位螺栓5的外径正好与钢绞线10的外径一致,如此一来,在钢绞线10和钢套管11放入到下压模腔3之后,钢绞线10端部抵靠住定位螺栓5,而钢套管11则可以直接被推至定位板4表面并抵靠在定位板4表面,这样便可以直接完成钢套管11与钢绞线10之间的位置调整,使得钢套管11直接延伸出钢绞线10固定的间距,且尺寸固定,无需人工再独自调节,提高了效率。
[0032]此外,托板6和抵靠板7可以辅助完成对钢绞线10另一端的托举与位置固定,能够保证位于下压模腔3中的钢绞线10和钢套管11放置位置的准确与稳定,继而保证模压锚固的质量,无法再人工干预,提高了效率。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钢套管与钢绞线之间的锚固工装,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顶部的下模座(2)、设置于下模座(2)端侧的定位组件以及设置于底座(1)一侧的辅助固定组件,其中,所述下模座(2)顶部中心开设有用于将钢套管(11)模压在钢绞线(10)端部的下压模腔(3);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4)和定位螺栓(5),所述定位板(4)对应下压模腔(3)位置垂直设置于下模座(2)一侧,定位板(4)上设置有螺孔,所述定位螺栓(5)水平螺纹连接在定位板(4)上,且所述定位螺栓(5)的中轴线与下压模腔(3)对应;所述辅助固定组件包括托板(6)和设置在托板(6)尾端上的抵靠板(7),所述托板(6)、抵靠板(7)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与下压模腔(3)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套管与钢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生佘永坤马延刚杨丰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双新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