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险物料的自动滴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342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危险物料的自动滴加系统,用于向反应釜体中加入危险物料,所述危险物料为易挥发有毒液体或腐蚀性液体,所述危险物料的自动滴加系统包括真空手套箱、自动滴加箱、第一输液管、第二输液管、氮气吹扫管,其中滴加的危险物料原料罐设于所述真空手套箱中,所述真空手套箱上设有氮气接头,所述氮气接头与外部氮气输出设备连接,所真空手套箱上还设有第一吹扫接头;自动滴加箱中设有柱塞泵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通过电磁阀与步进电机的配合,步进电机带动微型柱塞泵吸入手套箱内的危险液体物料,从而实现危险液体的自动滴加,不需要人工手动控制滴加,避免腐蚀性液体及活泼性物料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液体及活泼性物料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液体及活泼性物料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危险物料的自动滴加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一种加料设备,涉及一种危险物料的自动滴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烯烃聚合催化剂是聚合技术的核心,在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一般需要加入腐蚀性液体和遇空气自燃活泼性物质,如氯化钛、四氢呋喃、烷基铝等,这些物质是烯烃聚合催化剂活性组分、给电子体以及助催化剂的核心原料。而这些原料材料需要缓慢加入反应体系中,一是为了聚合过程体系中温度稳定;二是为了各物料的均匀分散及充分反应。
[0003]目前烯烃催化剂实验室制备过程均采用滴液漏斗滴加上述腐蚀性或活泼性物料,通过调整旋转活塞角度来控制滴加的速度。但手动控制滴加存在以下缺陷:
[0004](1)存在计量不准确、滴加不均匀,无法控制滴加时间及速率。
[0005](2)反应过程压力变化会引起密封泄漏,引起酸性气体或有毒有害溶剂溢出,危害操作人员健康,甚至对操作环境可能引起大影响。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采用蠕动泵或柱塞泵进行定量加入。但柱塞式容积泵一般制作时流量较大,无法满足小流量的定量滴加。常用的蠕动泵由于其结构形式的原因,一般采用硅胶管进行压送,当试验需求使用腐蚀性液体物料时,无法完成滴加任务(主要原因为腐蚀性液体物料腐蚀硅胶管),当硅胶管破裂时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及环境污染,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危险物料的自动滴加系统,可以实现危险液体的自动滴加,不需要人工手动控制滴加,避免腐蚀性液体及活泼性物料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0008]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危险物料的自动滴加系统,用于向反应釜体中加入危险物料,所述危险物料为易挥发有毒液体或腐蚀性液体,所述危险物料的自动滴加系统包括真空手套箱、自动滴加箱、第一输液管、第二输液管、氮气吹扫管,其中具体地:
[0010]真空手套箱,待滴加的危险物料原料罐设于所述真空手套箱中,所述真空手套箱上设有氮气接头,所述氮气接头与外部氮气输出设备连接,所真空手套箱上还设有第一吹扫接头;
[0011]自动滴加箱,所述自动滴加箱中设有柱塞泵组件;
[0012]第一输液管,所述第一输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危险物料原料罐连接,所述第一输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柱塞泵组件的输入端连接;
[0013]第二输液管,所述第二输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柱塞泵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输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釜体连接;
[0014]氮气吹扫管,所述氮气吹扫管的一端与所述真空手套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
输液管的中部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手套箱上设有第一输液连接头和第一吹扫连接头。
[0016]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滴加箱上设有第二输液连接头和第二吹扫连接头。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液管包括:
[0018]第一输液管第一管段,其一端与危险物料原料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液连接头的输入端连接;
[0019]第一输液管第二管段,其一端与第一输液连接头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液连接头的输入端连接;
[0020]第一输液管第三管段,其一端与第二输液连接头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柱塞泵组件的输入端连接。
[0021]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滴加箱上还设有第三输液连接头。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液管包括:
[0023]第二输液管第一管段,其一端与所述柱塞泵组件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输液连接头的输入端连接;
[0024]第二输液管第二管段,一端与所述第三输液连接头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反应釜体连接。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吹扫连接头与第一输液管第三管段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电磁阀。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液管第三管段、第二输液管第一管段上均设有电磁阀。
[0027]进一步地,所述柱塞泵组件包括柱塞泵和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柱塞泵的扭力输入端连接。
[0028]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滴加箱的下方设有可移动架体,所述可移动架体的下方设有万向轮组。
[0029]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步进电机与各个电磁阀电连接。
[003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或x86架构、ARM架构、RISC

V架构处理器中的一种。
[0031]进一步地,第一输液连接头、第一吹扫连接头、第二输液连接头、第二吹扫连接头、第三输液连接头均采用快速接头,以此实现与管路的快速可拆卸连接。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0033]1、本自动滴加系统通过电磁阀与步进电机的配合,步进电机带动微型柱塞泵吸入手套箱内的危险液体物料,从而实现危险液体的自动滴加,不需要人工手动控制滴加,避免腐蚀性液体及活泼性物料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0034]2、滴加管线全部使用聚四氟材料制成,不存在设备及管道腐蚀的可能性,可有效防止物料泄漏,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0035]3、滴加管线管径小且路径短,因不可抗力或设备突发损坏,大量的危险液体物料也在手套箱内保存,不会引起大量物料的泄漏及事故发生。
[0036]4、滴加系统管线接头可以连接多种物料,从而能够滴加多种物料,并且每个滴加装置均独立工作,从而既能够为同时为多个物料滴加相同的溶剂,也能够同时滴加不同的
溶剂,滴加方便。
[0037]5、滴加系统采用移动式操作台,转移过程即管路的可拆卸过程方便,可以多场合应用。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技术方案中危险物料的自动滴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中标记说明:
[0040]1‑
反应釜体、2

真空手套箱、3

氮气接头、4

第一吹扫接头、5

危险物料原料罐、6

自动滴加箱、7

柱塞泵组件、8

第一输液管、9

第二输液管、10

氮气吹扫管,11

第一输液连接头、13

第二输液连接头,14

第二吹扫连接头,15

第三输液连接头,16

万向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方案中如未明确说明的结构/模块名称、控制模式、算法、工艺过程或组成配比等特征,均视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常见技术特征。
[0042]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43]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危险物料的自动滴加系统,用于向反应釜体(1)中加入危险物料,所述危险物料为易挥发有毒液体或腐蚀性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危险物料的自动滴加系统包括:真空手套箱(2),待滴加的危险物料原料罐(5)设于所述真空手套箱(2)中,所述真空手套箱(2)上设有氮气接头(3),所述氮气接头(3)与外部氮气输出设备连接,所真空手套箱(2)上还设有第一吹扫接头(4);自动滴加箱(6),所述自动滴加箱(6)中设有柱塞泵组件(7);第一输液管(8),所述第一输液管(8)的一端与所述危险物料原料罐(5)连接,所述第一输液管(8)的另一端与所述柱塞泵组件(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液管(9),所述第二输液管(9)的一端与所述柱塞泵组件(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输液管(9)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釜体(1)连接;氮气吹扫管(10),所述氮气吹扫管(10)的一端与所述真空手套箱(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液管(8)的中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险物料的自动滴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手套箱(2)上设有第一输液连接头(11)和第一吹扫连接头(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危险物料的自动滴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滴加箱(6)上设有第二输液连接头(13)和第二吹扫连接头(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危险物料的自动滴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液管(8)包括:第一输液管第一管段,其一端与危险物料原料罐(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天军赵静崔雨白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立得催化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