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334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7
一种换热器,其包括第一集流装置,第一集流装置具有第一集流腔,所述第一集流腔为液体进入腔或液体流出腔,所述第一集流腔具有第一腔及第二腔;所述第一集流装置包括第一集流部件、第二集流部件及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至少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部件与第二集流部件之间;所述第一集流部件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集流部件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连通腔,所述第一连通腔连通所述第一腔与第二腔,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所述第二腔。用较短的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替代整个较长密封件密封第一集流腔,防止密封件过长容易扭转变形的现象,从而影响密封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换热器的制造方法。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热交换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也称热交换器,被广泛应用于换热系统中。换热器可用于换热介质和外部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也可用于两个换热介质之间的热量交换。根据应用场景要求,需要使用换热面积较大的换热器,这就需要与该换热器的芯子配合的集流箱体的长度较长;相应的,用于密封集流箱体的腔室的密封圈的长度较长,较长的密封圈容易扭转变形,影响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相关技术的不足,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4]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装置,第一集流装置具有第一集流腔,所述第一集流腔为液体进入腔或液体流出腔,所述第一集流腔具有第一腔及第二腔;
[0005]所述第一集流装置包括第一集流部件、第二集流部件及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至少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部件与第二集流部件之间;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连通腔,所述第一连通腔连通所述第一腔与第二腔;
[0006]所述第一集流部件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集流部件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所述第二腔。
[0007]本申请中连接件具有第一连通腔,第一连通腔连通第一腔与第二腔,第一密封件密封第一腔,第二密封件密封第二腔。用较短的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替代整个较长密封件密封第一集流腔,降低密封件过长容易扭转变形的隐患,从而提高密封性能。
[000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9]提供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所述第一芯体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件,所述第一换热部与第二件连接;所述第二芯子包括第二换热部及第四件,所述第二换热部与第四件连接;
[0010]提供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件、第三件及第一连接件;
[0011]将第一件、第一密封件及第二件组装形成第一集流部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夹持于第一件和第二件之间形成第一腔;
[0012]将第三件、第二密封件及第四件组装形成第二集流部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夹持于第三件和第四件之间形成第二腔;
[0013]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二件和第四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连通腔,所述第一连通腔连通所述第一腔与第二腔。
[0014]本申请中连接件具有第一连通腔,第一连通腔连通第一腔与第二腔,第一密封件密封第一腔,第二密封件密封第二腔。用较短的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替代整个较长密封件密封第一集流腔,降低密封件过长容易扭转变形的隐患,从而提高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的正视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圆圈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所示换热器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3所示圆圈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图5所示圆圈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的第一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的第一边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的第三边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边板与第三边板连接在一起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6]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27]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文中“前”“下”和/或“上”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换热器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0029]图1至图10示出了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换热器及换热器的零部件。如图1及图3所示,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装置2、第二集流装置3及主体部1,第一集流装置2与第二集流装置3分别位于主体部1的相反两侧,第一集流装置2与主体部1连接,第二集流装置3与主体部1连接。第一集流装置2具有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装置3具有第二集流腔,第一集流腔与第二集流腔其中一个为液体进入腔,其中另一个为液体流出腔。第一集流腔与第二集流腔通过主体部1的腔室连通。主体部1主要起换热作用,其包括若干换热管,该若干换热管沿第一集流装置2的长度方向排列,并沿第二集流装置3的长度方向排列。第一集流装置2与第二集流装置3分别位于换热管长度方向的不同侧。第一集流装置2与第二集流装置3相互平行设置,或大致平行设置,该大致平行解释为从视觉观察上是平行的,但该平行存在误差,根据第一
集流装置2与第二集流装置3的长度,该误差范围位可为5
°
~10
°

[0030]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集流腔为液体进入腔。第一集流装置2包括进口部28,进口部28具有进口腔。第一集流装置2包括第一集流管,进口部28为自第一集流管外壁面向远离第一集流腔的方向凸出的管部件。了便于与其它管路连接及安装环境需要,进口部28与若干换热管分别位于第一集流管的相反两侧,且进口部28位于第一集流管长度方向的一侧,可选的,进口部28位于第一集流管长度的四分之三处。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进口部28位于第一集流管的位置不受限制,只要能使液体通过进口部28的进口腔流入第一集流腔即可。
[0031]第二集流腔为液体流出腔。第二集流装置3包括出口部38,出口部38具有出口腔。第二集流装置3包括第二集流管,出口部38为自第二集流管外壁面向远离第二集流腔的方向凸出的管部件。了便于与其它管路连接及安装环境所需,出口部38与若干换热管分别位于第二集流管的相反两侧,且出口部38位于第二集流管长度方向的一侧,可选的,出口部38位于第二集流管长度的四分之三处。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装置,所述第一集流装置具有第一集流腔,所述第一集流腔为液体进入腔或液体流出腔,所述第一集流腔具有第一腔及第二腔;所述第一集流装置包括第一集流部件、第二集流部件及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至少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部件与第二集流部件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连通腔,所述第一连通腔连通所述第一腔与第二腔;所述第一集流部件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集流部件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所述第二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部件位于第二集流部件长度方向一侧,所述第一集流部件包括第一件、第二件及位于所述第一件与第二件之间的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件与第二件连接,所述第一腔位于第一件与第二件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为密封圈;所述第二集流部件包括第三件、第四件及位于第三件与第四件之间的所述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三件与第四件连接,所述第二腔位于第三件与第四件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密封圈;所述第一件长度方向一端具有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三件长度方向一端具有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开口侧与第二开口侧,所述第一开口侧与第二开口侧分别位于第一连接件长度方向的不同侧,所述第一开口侧与第一开口部配合,所述第二开口侧与第二开口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呈直管状,所述第一件与第三件均呈壳体状,所述第一开口侧的外壁面与第一开口部的开口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开口侧的外壁面与第二开口部的开口过盈配合;所述第一件、第三件及第一连接件均为塑胶件,所述第一开口侧与第一开口部激光连接或超声波连接,所述第二开口侧与第二开口部激光连接或超声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底部与侧部,所述底部呈平板状,所述侧部呈拱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沿所述第一集流装置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若干第一换热管及第一边板,若干第一换热管及第一边板沿集流装置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边板位于第一换热部一侧;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若干第二换热管及第三边板,若干第二换热管及第三边板沿第一集流装置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边板位于第二换热部一侧;所述第一边板与第三边板连接;所述第二件和第四件均为铝合金件,所述第二件与第一换热部钎焊连接,所述第四件与第二换热部钎焊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板包括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三边板包括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第一卡接槽,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接槽过盈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第一底壁、第一折弯部及第二折弯部,沿所述第一底壁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均自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峥李炅朱坤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绿能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