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韧性密胺粉生产用新型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328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韧性密胺粉生产用新型反应釜,包括釜体、搅拌装置以及加热装置;所述釜体作为本方案的主体结构,用于承载物料用于搅拌反应;所述搅拌装置固定安装在釜体上,用于物料的搅拌以及用于促进物料的上下翻腾;所述加热装置固定安装在釜体的外侧,用于加热反应物料;所述釜体呈圆筒状,釜体顶部设有进料口,釜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以及被搅拌电机驱动的搅拌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热管与釜体的截面面积更大,换热效率更高。同时搅拌装置使得物料在在釜体内不停的运动,以保证物料不会停留在一处不动;通过两组搅拌桨叶的设置使得混合被充分的均匀的加热,有利于高韧性密胺粉的性能。有利于高韧性密胺粉的性能。有利于高韧性密胺粉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韧性密胺粉生产用新型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密胺粉生产制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高韧性密胺粉生产用新型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密胺树脂是由三聚氰胺与甲醛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其模塑料是由密胺树脂与α

纤维素和其他各种助剂共混复合而成的一种热固性塑料。它具有耐热性好、吸水率低、收缩率小、着色容易、耐污染性好等优点。
[0003]当前密胺增韧改性方式主要为引入各类纤维、高分子链等,通过第二相物质的物理改性方法和在三维交联网络中引入柔性链段的化学改性方法来实现。在合成原料中引入新的化学组分形成新的结构,如阳离子改性、加入捕获剂、柔性链改性等,通过降低密胺内部游离甲醛,减少缩聚等不利现象,提高密胺树脂韧性,这种混合过程一般在反应釜内进行。
[0004]现有的用于密胺粉生产的反应釜结构简单,导致混合物加热不均匀,容易存在温度分层,且处于中部的混合液温度低于外部混合液的温度,影响密胺粉的韧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韧性密胺粉生产用新型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高韧性密胺粉生产用新型反应釜,包括釜体、搅拌装置以及加热装置;
[0008]所述釜体作为本方案的主体结构,用于承载物料用于搅拌反应;
[0009]所述搅拌装置固定安装在釜体上,用于物料的搅拌以及用于促进物料的上下翻腾;
[0010]所述加热装置固定安装在釜体的外侧,用于加热反应物料;
[0011]所述釜体呈圆筒状,釜体顶部设有进料口,釜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
[0012]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以及被搅拌电机驱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组搅拌桨叶,分别为混合搅拌桨叶以及提升桨叶,其中混合搅拌桨叶位于搅拌轴的底部,主要用于将沉降的物料的打撒,混合搅拌桨叶呈竖直设置的板状,且混合搅拌桨叶的底部为拟合釜体底部的弧形设置;所述提升桨叶位于混合搅拌桨叶的上方,提升桨叶呈倾斜状,用于将打撒的物料提升至釜体的上方;
[0013]所述加热装置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提供热量用于加热釜体的加热管,另一部分是固定在釜体侧部的用于放置热量逃逸的保温套;所述加热管整体呈螺旋状依附在釜体的侧壁上,加热管的截面呈半圆形,加热管焊接在釜体的侧壁上,实质上,加热管以及釜体的侧壁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流道,该流道用于导热油或者其他热媒经过,以将釜体内部加热。
[0014]进一步的,所述釜体的侧壁呈圆形阵列设有三个安装连接件,安装连接件用于将釜体固定在放置反应釜的支架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支架,电机支架固定安装在釜体的顶部中心,搅拌轴位于釜体内部,搅拌轴的顶部穿出釜体顶部,且搅拌轴与釜体的接触处采用机械密封来进行密封处理。
[0016]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轴顶部通过联轴器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通设有热媒进管以及热媒出管。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加热管本身的材料用量减少一半,再然后,相较于截面为圆形的加热管,本技术与釜体的截面面积更大,换热效率更高。
[0019]同时搅拌装置使得物料在在釜体内不停的运动,以保证物料不会停留在一处不动;通过两组搅拌桨叶的设置使得混合被充分的均匀的加热,有利于高韧性密胺粉的制备,提升密胺粉的混合度,有利于提升密胺粉的韧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种高韧性密胺粉生产用新型反应釜的正视图。
[0021]图2为一种高韧性密胺粉生产用新型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一种高韧性密胺粉生产用新型反应釜中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一种高韧性密胺粉生产用新型反应釜中物料的运动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4,一种高韧性密胺粉生产用新型反应釜,包括釜体1、搅拌装置2、加热装置3
[0026]所述釜体1作为本方案的主体结构,用于承载物料用于搅拌反应;
[0027]所述搅拌装置2固定安装在釜体1上,用于物料的搅拌以及用于促进物料的上下翻腾;
[0028]所述加热装置3固定安装在釜体1的外侧,用于加热反应物料;
[0029]所述釜体1呈圆筒状,釜体1顶部设有进料口4,釜体1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5,出料口5通过管路连接下一工序,且出料口5处安装有阀门(图中未示出);
[0030]所述釜体1的侧壁呈圆形阵列设有三个安装连接件6,安装连接件6用于将釜体1固定在放置反应釜的支架上;
[0031]所述搅拌装置2包括搅拌电机7以及被搅拌电机7驱动的搅拌轴9;
[0032]所述搅拌电机7固定安装在电机支架8,电机支架8固定安装在釜体1的顶部中心,搅拌轴9位于釜体1内部,搅拌轴9的顶部穿出釜体1顶部,且搅拌轴9与釜体1的接触处采用机械密封来进行密封处理;
[0033]所述搅拌轴9顶部通过联轴器11与搅拌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0034]所述搅拌轴9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组搅拌桨叶,分别为混合搅拌桨叶12以及提升桨叶13,其中混合搅拌桨叶12位于搅拌轴19的底部,主要用于将沉降的物料的打撒,混合搅拌桨叶12呈竖直设置的板状,且混合搅拌桨叶12的底部为拟合釜体1底部的弧形设置;
[0035]所述提升桨叶13位于混合搅拌桨叶12的上方,提升桨叶13呈倾斜状,用于将打撒的物料提升至釜体1的上方;
[0036]如图4所示,混合液即物料的运动路径如虚线所示,本方案中的位于低位的物料被混合搅拌桨叶12打散混合,提升桨叶13将处于中部的混合液向上提升,然后从外侧向下落下;通过两组搅拌桨叶的设置使得混合被充分的均匀的加热,有利于高韧性密胺粉的制备,提升密胺粉的混合度,有利于提升密胺粉的韧性;
[0037]所述加热装置3由2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提供热量用于加热釜体的加热管14,另一部分是固定在釜体1侧部的用于放置热量逃逸的保温套15;
[0038]所述加热管14整体呈螺旋状依附在釜体1的侧壁上,加热管14的截面呈半圆形,加热管14焊接在釜体1的侧壁上,实质上,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韧性密胺粉生产用新型反应釜,包括釜体、搅拌装置以及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作为本方案的主体结构,用于承载物料用于搅拌反应;所述搅拌装置固定安装在釜体上,用于物料的搅拌以及用于促进物料的上下翻腾;所述加热装置固定安装在釜体的外侧,用于加热反应物料;所述釜体呈圆筒状,釜体顶部设有进料口,釜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以及被搅拌电机驱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两组搅拌桨叶,分别为混合搅拌桨叶以及提升桨叶,其中混合搅拌桨叶位于搅拌轴的底部,主要用于将沉降的物料的打撒,混合搅拌桨叶呈竖直设置的板状,且混合搅拌桨叶的底部为拟合釜体底部的弧形设置;所述提升桨叶位于混合搅拌桨叶的上方,提升桨叶呈倾斜状,用于将打撒的物料提升至釜体的上方;所述加热装置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提供热量用于加热釜体的加热管,另一部分是固定在釜体侧部的用于放置热量逃逸的保温套;所述加热管整体呈螺旋状依附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维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天化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