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曾专利>正文

X型传动四轮及多轮驱动分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98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1
一种X型传动四轮及多轮驱动分动器,属于车辆分动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双数的向车轮一一对应传递动力的输出轴,且双数的车轮一一对应分布设置在车辆两侧,当车辆为四驱驱动时,向左前轮与右后轮传递动力的输出轴共用一个差速器,向右前轮与左后轮传递动力的输出轴共用一个差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X型传动四轮及多轮驱动分动器,通过设置对角线差速器的方式,进而可使得两交叉轴在转弯行驶时转速也基本相等,这样就避免了传统四驱前后轴转弯行驶时转速差非常大的问题,同时可减小多片式离合器的工作负担。小多片式离合器的工作负担。小多片式离合器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X型传动四轮及多轮驱动分动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分动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X型传动四轮及多轮驱动分动器。

技术介绍

[0002][0003]四驱驱动指车辆的传动系统可向四个车轮输送动力,四驱驱动系统一般分为分时四驱驱动系统与全时四驱驱动系统两类,在四驱车辆进行转弯时,不仅是同轴两侧的车轮转速不同,前后轮的转速也不相同,进而会使得前后轴之间产生转速差,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多片式离合器来平衡前后轴之间的转速差,它有反应迅速以及灵活调整限滑系数等优点,但缺点也显而易见,那就是长时间工作摩擦片容易过热,并且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还要面临更换摩擦片的问题,因此,针对上述技术背景中存在的缺陷,迫切需要提出一种X型传动四轮及多轮驱动分动器,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旨在于在解决现有的四驱驱动系统前后轴之间设置多片式离合器的方式,在车辆转弯时,多片式离合器长时间工作容易过热,并且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还要面临更换摩擦片的问题。
[00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X型传动四轮及多轮驱动分动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双数的向车轮一一对应传递动力的输出轴,且双数的车轮一一对应分布设置在车辆两侧,其特征在于,给左侧最前端车轮传递动力的输出轴与给右侧最后端车轮传递动力的输出轴共用一个差速器,给左侧前端第二车轮传递动力的输出轴与给右侧后端第二车轮传递动力的输出轴共用一个差速器,依此规律布置直到给左侧最后端传递动力的输出轴与给右侧最前端传递动力的输出轴共用一个差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X型传动四轮及多轮驱动分动器,其特征在于,当车辆为四驱驱动时,向左前轮与右后轮传递动力的输出轴共用一个差速器,向右前轮与左后轮传递动力的输出轴共用一个差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X型传动四轮及多轮驱动分动器,其特征在于,当车辆为六轮驱动时,向左前轮与右后轮传递动力的输出轴共用一个差速器,向右前轮与左后轮传递动力的输出轴共用一个差速器,向两个中间轮传递动力的输出轴共用一个差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X型传动四轮及多轮驱动分动器,其特征在于,当车辆为八轮驱动时,向左一轮与右四轮传递动力的输出轴共用一个差速器,向右一轮与左四轮传递动力的输出轴共用一个差速器,向左二轮与右三轮传递动力的输出轴共用一个差速器,向右二轮与左三轮传递动力的输出轴共用一个差速器,后轮距不大于前轮距。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X型传动四轮及多轮驱动分动器,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为前纵置发动机全时四驱时,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轴一(2),所述轴一(2)由发动机动力驱动转动,且轴一(2)靠后侧部位上固接有齿轮一(3),所述壳体(1)内靠后侧部位左侧设置有差速器一(4),右侧设置有差速器二(6);所述差速器一(4)的行星齿轮架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且差速器一(4)的行星齿轮架外侧固接有与齿轮一(3)啮合的齿轮二(5),所述差速器一(4)的前太阳轮与后太阳轮上分别固接有轴二(8)与轴三(9),所述轴二(8)、轴三(9)均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所述差速器二(6)的行星齿轮架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且差速器二(6)的行星齿轮架外侧固接有与齿轮一(3)啮合的齿轮三(7),所述差速器二(6)的前太阳轮与后太阳轮上分别固接有轴五(11)与轴四(10),所述轴五(11)、轴四(10)均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所述齿轮二(5)与齿轮三(7)为相同齿数大小,所述壳体(1)靠右前侧部位处转动连接有轴六(14),所述轴六(14)上固接有齿轮五(13),所述轴二(8)靠前侧部位上固接有与齿轮五(13)链条传动的齿轮四(12);所述壳体(1)靠左前侧部位处转动连接有轴七(17),所述轴七(17)上转动连接有齿轮七(16),且轴七(17)上设有离合器一(18),所述离合器一(18)的钢片经其壳体与轴七(17)联接,且离合器一(18)摩擦片与齿轮七(16)联接,当离合器一(18)钢片与摩擦片结合时齿轮七(16)转动带动轴七(17)一同转动,所述轴五(11)前侧部位固接有与齿轮七(16)链条传动的齿轮六(15);所述轴七(17)、轴六(14)、轴三(9)、轴四(10)均贯穿壳体(1)向外延伸,且上述轴向外延伸部分均连接有万向传动轴(19),所述万向传动轴(19)分别与四个车轮的锥齿轮传动组连接,所述轴七(17)与左前轮对应,所述轴六(14)与右前轮对应,所述轴三(9)与左后轮对应,所述轴四(10)与右后轮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X型传动四轮及多轮驱动分动器,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为前纵置发动机分时四驱时,所述轴二(8)从中间断开分为前半轴二(801)与后半轴二(802),所述前半轴二(801)与后半轴二(802)均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所述齿轮四(12)固接在前
半轴二(801)上,所述差速器一(4)中的前太阳轮固接在后半轴二(802)上;所述轴五(11)也从中间断开分为前半轴五(111)与后半轴五(112),所述齿轮六(15)固接在前半轴五(111)上,所述差速器二(6)中的前太阳轮固接在后半轴五(112)上;所述后半轴二(802)上滑动连接有接合套二(28),所述前半轴二(801)上固接有与接合套二(28)相对应的接合齿三(29),所述接合套二(28)与接合齿三(29)啮合时前半轴二(801)与后半轴二(802)一起转动;所述后半轴五(112)上滑动连接有接合套一(26),所述前半轴五(111)上固接有与接合套一(26)相对应的接合齿二(27),所述接合齿二(27)与接合套一(26)啮合时前半轴五(111)与后半轴五(112)一起转动;所述壳体(1)内位于轴一(2)下方位置还转动连接有轴八(22),所述轴八(22)靠前侧部位固接有齿轮九(21),所述后半轴五(112)上空套转动连接有与齿轮九(21)啮合的齿轮八(20),所述轴八(22)靠后侧部位固接有齿轮十(23),所述轴三(9)上固接有与齿轮十(23)啮合的齿轮十一(24);所述齿轮八(20)上还固接有与接合套一(26)对应的接合齿一(25),当接合套一(26)与接合齿一(25)与啮合时后半轴五(112)转动带动齿轮八(20)同时转动;所述齿轮九(21)与齿轮十(23)大小齿数相同,所述齿轮八(20)与齿轮十一(24)大小齿数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X型传动四轮及多轮驱动分动器,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为前横置发动机全时四驱时,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靠左前方设置有差速器三(30),所述差速器三(30)的行星齿轮架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且差速器三(30)的行星齿轮架外侧固接有齿轮十二(36),所述齿轮十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曾
申请(专利权)人:倪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