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生态屋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93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0
本申请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生态屋顶结构,包括设置于屋顶上的种植框架和对雨水进行收集的储水箱以及若干个放置于种植框架的单元种植盆,所述种植框架包括底板、固定连接于底板的第一侧框、平行于第一侧框且固定连接于底板的第二侧框以及若干个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之间的分隔喷淋板,相邻两个分隔喷淋板之间形成放置槽,多个单元种植盆排列放置于放置槽,第一侧框和分隔喷淋板均具有流液通道且相互连通,放置槽的侧壁具有连通于流液通道以对单元种植盆内的绿植进行灌溉的喷淋通孔,所述储水箱设置有对第一侧框进行供水作业的供水组件。本申请具有提高对种植框内的绿植灌溉均匀度的效果。溉均匀度的效果。溉均匀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生态屋顶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绿色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生态屋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在新形势下,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
[0003]绿色建筑建设包括屋顶生态绿化,屋顶生态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改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改善众多道路的硬质铺装而取代的自然土地和植物的现状;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生态屋顶结构中设置有种植框,种植框内铺设有种植土并种植有绿植,且屋顶结构中设置有屋面雨水收集装置,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再利用,不仅能够满足绿色屋顶绿植灌溉需水的要求,而且能够减轻城市雨洪灾害,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既体现海绵城市与屋顶生态绿化的结合,又体现节能环保理念。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现有生态屋顶结构中对种植框内的绿植灌溉均匀度较低,从而导致种植框内不同区域的绿植长势各异,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对种植框内的绿植灌溉均匀度,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生态屋顶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生态屋顶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生态屋顶结构,包括设置于屋顶上的种植框架和对雨水进行收集的储水箱以及若干个放置于种植框架的单元种植盆,所述种植框架包括底板、固定连接于底板的第一侧框、平行于第一侧框且固定连接于底板的第二侧框以及若干个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之间的分隔喷淋板,相邻两个分隔喷淋板之间形成放置槽,多个单元种植盆排列放置于放置槽,第一侧框和分隔喷淋板均具有流液通道且相互连通,放置槽的侧壁具有连通于流液通道以对单元种植盆内的绿植进行灌溉的喷淋通孔,所述储水箱设置有对第一侧框进行供水作业的供水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若干单元种植盆放置于放置槽内,储水箱在雨水天气时对雨水进行收集存储,需要对单元种植盆上的绿植灌溉作业时,通过供水组件将储水箱内的液体抽送至第一侧框的流液通道内,第一侧框内的液体流入分隔喷淋板的流液通道内并通过多个喷淋通孔喷出,对相对应放置的单元种植盆上的绿植进行同步灌溉,提高灌溉效率以及对种植框架内的绿植的灌溉均匀度,减少漏浇或者多浇的可能性。
[0008]优选的,所述种植框架设置有若干个内置于放置槽的放置座,每个所述放置座包
括内置于放置槽的支撑台、位于支撑台上方且沿竖向滑移连接于支撑台的放置筒以及设置于支撑台和放置筒之间的伸缩连接件,所述放置筒的外壁抵接于放置槽的内侧壁,所述支撑台设置有常态下迫使放置筒滑移至喷淋通孔位置处以将喷淋通孔封堵的第一弹簧,所述单元种植盆插设于放置筒内后,放置筒向下滑移使得喷淋通孔呈开启状态。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喷淋板上的喷淋通孔和放置座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用户可根据不同绿植的生长需要,选择单元种植盆的摆放方式,对于不宜摆放过密的绿植,用户可采用间隔式摆放,即同一放置槽内的相邻两个单元种植盆之间间隔一个空置的放置座,因此存在有空置的放置筒,空置的放置座在常态下因第一弹簧作用力保持在一定高度位置,并放置筒外壁对喷淋通孔进行封堵,使得与空置的放置筒对应的喷淋通孔处于常闭状态,当单元种植盆插设于放置筒内后,放置筒受重力作用向下滑移,使得放置筒的下端面位于喷淋通孔的下方,从而使得喷淋通孔呈常开状态,对单元种植盆上的绿植灌溉作业时,仅对放置有单元种植盆的放置筒进行喷淋灌溉作业,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要的情况下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符合节能环保理念。
[0010]优选的,所述伸缩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放置筒下端面的支撑管以及固定连接于支撑台上端面且滑移插设于支撑管的支撑杆,所述第一弹簧内置于支撑管,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管的内壁,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支撑杆。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支撑管和支撑杆,实现放置筒和支撑台的滑动式装配。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管转动穿设于放置筒的底壁,所述放置筒内设置有旋转台,旋转台和支撑管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单元种植盆放置于旋转台上,所述支撑管和支撑杆相对转动设置,所述种植框架设置有驱动支撑管转动的旋转机构。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单元种植盆上的绿植灌溉作业时,通过旋转机构驱动支撑管转动,进而带动旋转台转动,从而带动单元种植盆转动,对单元种植盆内的不同位置进行灌溉作业,提高同一单元种植盆的灌溉均匀度,同时,用户可改变同一单元种植盆上绿植的受光面,提高绿植的受光均匀度。
[0014]优选的,所述放置筒的横截面呈圆形设置,所述支撑台沿放置槽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种植框架,所述分隔喷淋板开设有连通于流液通道的出水通孔,所述分隔喷淋板滑移连接有若干个具有出水腔的活动罩,活动罩始终罩设于相对应的出水通孔,所述活动罩远离分隔喷淋板的侧壁具有贴合于放置筒外周壁的弧形面,喷淋通孔开设于弧形面的中部位置处且连通于出水腔,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放置槽内壁的齿条、同轴固定套设于支撑管的齿轮以及驱动支撑台滑移运动的驱动组件,位于同一放置槽内的多个放置座上的齿轮啮合于同一个齿条。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支撑台滑移运动,支撑台滑移带动齿轮进行位置改变,使得齿轮在齿条上啮合行走,从而带动支撑管转动,设置有活动罩,由于活动罩的弧形面的限位作用,确保放置座整体进行滑移过程中,活动罩跟随放置座进行滑移,使得喷淋通孔与放置筒的相对位置不变,供水组件将储水箱内的水依次抽送至第一侧框、分隔喷淋板、活动罩以及出水限位板由喷淋通孔喷出进行浇灌,并且,放置座的位置进行移动变化,用户可根据实际绿植的生长情况改变单元种植盆的位置,该种植框架的灵活度高。
[0016]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侧框且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侧框的传动丝杆,所述传动丝杆螺纹穿设于支撑台,所述传动丝杆的数量与放置槽的数量一一对应。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丝杆转动时,支撑台由于螺纹限制作用沿传动丝杆的轴向进行滑移。
[0018]优选的,所述第二侧框具有安装腔,所述传动丝杆的端部延伸至安装腔内,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内置于安装腔以用于驱动多根传动丝杆同步转动的同步部件,所述同步部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安装腔内壁的同步杆、内置于安装腔且同轴固定套设于传动丝杆的第一锥齿轮、内置于安装腔且同轴固定套设于同步杆的第二锥齿轮以及用于驱动同步杆转动的驱动电机,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转动带动同步杆转动,同步杆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继而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传动丝杆转动,实现多根传动丝杆的同步转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生态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屋顶上的种植框架(10)和对雨水进行收集的储水箱(20)以及若干个放置于种植框架(10)的单元种植盆(30),所述种植框架(10)包括底板(1)、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第一侧框(2)、平行于第一侧框(2)且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第二侧框(3)以及若干个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框(2)和第二侧框(3)之间的分隔喷淋板(4),相邻两个分隔喷淋板(4)之间形成放置槽(41),多个单元种植盆(30)排列放置于放置槽(41),第一侧框(2)和分隔喷淋板(4)均具有流液通道且相互连通,放置槽(41)的侧壁具有连通于流液通道以对单元种植盆(30)内的绿植进行灌溉的喷淋通孔(44),所述储水箱(20)设置有对第一侧框(2)进行供水作业的供水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生态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框架(10)设置有若干个内置于放置槽(41)的放置座(6),每个所述放置座(6)包括内置于放置槽(41)的支撑台(61)、位于支撑台(61)上方且沿竖向滑移连接于支撑台(61)的放置筒(62)以及设置于支撑台(61)和放置筒(62)之间的伸缩连接件(63),所述放置筒(62)的外壁抵接于放置槽(41)的内侧壁,所述支撑台(61)设置有常态下迫使放置筒(62)滑移至喷淋通孔(44)位置处以将喷淋通孔(44)封堵的第一弹簧,所述单元种植盆(30)插设于放置筒(62)内后,放置筒(62)向下滑移使得喷淋通孔(44)呈开启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生态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连接件(63)包括设置于放置筒(62)下端面的支撑管(631)以及固定连接于支撑台(61)上端面且滑移插设于支撑管(631)的支撑杆(632),所述第一弹簧内置于支撑管(631),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管(631)的内壁,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支撑杆(6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生态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631)转动穿设于放置筒(62)的底壁,所述放置筒(62)内设置有旋转台(621),旋转台(621)和支撑管(631)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单元种植盆(30)放置于旋转台(621)上,所述支撑管(631)和支撑杆(632)相对转动设置,所述种植框架(10)设置有驱动支撑管(631)转动的旋转机构(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生态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筒(62)的横截面呈圆形设置,所述支撑台(61)沿放置槽(4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种植框架(10),所述分隔喷淋板(4)开设有连通于流液通道的出水通孔(42),所述分隔喷淋板(4)滑移连接有若干个具有出水腔(431)的活动罩(43),活动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季梓杨杨帆泮国瑞孙梦然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