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线分线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277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07
一种电缆线分线夹持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集束环、分线板和线缆夹,所述线缆夹包括U形支架、上压板、中板和下托板,槽钢座为一沿长度方向设有矩形槽的座体,座体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U形支架的两个侧板的下端设有滑块,滑块通过连接板与U形支架的侧板一体成型,U形支架的两个侧板与槽钢座的上端面抵靠,上压板、中板和下托板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U形支架的两侧板之间,所述上压板的下端面设有弧形槽,U形支架的封闭端的中部固定一个螺母,U形支架的外设侧一加长螺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将多根线缆按类别或输线走向分类固定,也可以将杂乱无序的多根线缆反向集束固定在一起,也防止线缆脱落,便于后续的线缆检修。便于后续的线缆检修。便于后续的线缆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线分线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线缆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线分线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在电力系统的主干线路中用以传输和分配大功率电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在一些村镇中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及支撑线缆的装置,两个电线杆之间或两个房屋之间通过线轮挂接多根不同种类的线缆,线缆混乱缠绕在一起;此外在一些学校、工厂或企业单位的配电柜或配电机房中,线缆排布比较混乱,容易引起安全隐患,同时在维修人员在对线缆进行检修时,杂乱的线路,会给维修人员的维修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电缆线分线夹持装置,便于对线缆进行分类固定,防止线缆脱落,提高线缆的维护效率。
[0004]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线分线夹持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集束环、分线板和线缆夹,所述线缆夹包括U形支架、上压板、中板和下托板,所述线缆夹滑动设置在槽钢座上,槽钢座为一沿长度方向设有矩形槽的座体,座体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槽钢座也可以为一C形轨道,座体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滑槽与矩形槽贯通, U形支架的两个侧板的下端设有滑块,滑块位于矩形槽中并与矩形槽的上端面抵靠,滑块通过连接板与U形支架的侧板一体成型,U形支架的两个侧板与槽钢座的上端面抵靠,上压板、中板和下托板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U形支架的两侧板之间,所述上压板的下端面设有弧形槽,U形支架的封闭端的中部固定一个螺母,U形支架的外设侧一加长螺杆,加长螺杆的下端穿过固定螺母与U 形支架内侧的上压板固定连接,中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弧形槽,下托板的上端设有弧形槽。上压板与中板之间以及中板和下托板之间的弧形槽中均可夹持一根线缆,转动加长螺杆,上压板、中板两侧的导向板沿U形支架的两侧板向下移动,进而将线缆固定夹持,U形支架可沿槽钢座来回移动,以便调整两个分线夹之间的距离。
[0005]所述上压板和中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位于U形支架的两侧,上压板和中板通过导向板可沿U形支架的两侧板上下滑动。
[0006]下托板的前后两侧各设置一限位块,两限位块卡设在槽钢座的外侧,下托板的下端面的中部还设有两个限位柱,限位柱的外侧面与滑槽的内侧面抵靠下托板可随U形支架一起沿槽钢座来回移动。
[0007]所述分线板包括底板和压板,底板的上端面并行设置若干弧形槽,压板的一端与底板铰接,压板的另一端的下端面设有插接柱,底板上另设置一插接孔,插接柱的下端面对应指向所述插接孔。
[0008]在所述分线板和线缆夹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绕线柱,绕线柱的表面开设有线槽,多
余或过长的线缆可绕着在绕线柱上。
[0009]所述集束环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束线环和斜置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垂向设置有棘爪,束线环的外侧面上固定有拨杆,束线环上对应棘爪处开设有槽口,槽口的上端环体的外侧面设有若干棘齿。向右拨动拨杆,束线环的槽口增大,并可以将线缆集束在束线环中,向左拨动拨杆,束线环中的棘齿接触棘爪后下移并缩紧束线环,松开拨杆后,调节杆上的棘爪与槽口处的棘齿卡接固定。
[0010]同类别或同一方向的输电线缆可放置在同一个集束环中,然后掀开分线板上的压板,将集束环中的多根线缆卡接在分线板上,便于线缆的梳理,然后将梳理后的线缆固定在线缆夹上,线缆夹中的上压板和中板之间,以及中板和下托板之间均可固定夹持一根线缆,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本技术可固定在配电房中,也固定在需要布线的房檐处或电线杆上,既可以将杂乱无序的多根线缆反向集束固定在一起,也可以将多根线缆按类别或输线走向分类固定,防止线缆脱落,便于后续的线缆检修,提高线缆的维护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集束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分线板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线缆夹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线缆夹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U形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7是中板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8是下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9是图8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座,2.集束环,21.固定座,22.束线环,23.调节杆,24.棘爪,25. 棘齿,3.分线板,31.底板,32.压板,33.插接柱,4.线缆夹,41.槽钢座,42.U 形支架,43.上压板,44.中板,45.下托板,46.滑槽,47.滑块,48.加长螺杆,5. 导向板,6.限位块,7.限位柱,8.绕线柱,9.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图1

9,一种电缆线分线夹持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从右向左依次设置有集束环2、分线板3和线缆夹4,所述线缆夹4包括U形支架42、上压板43、中板44和下托板45,所述线缆夹滑动设置在槽钢座41上,槽钢座 41为一沿长度方向设有矩形槽的座体,座体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座体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46,滑槽与矩形槽贯通,U形支架42的两个侧板的下端设有滑块47,滑块47位于矩形槽中并与矩形槽的上端面抵靠,滑块47通过连接板与U形支架42的侧板一体成型,U形支架42的两个侧板与槽钢座41的上端面抵靠,上压板43、中板44和下托板45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U形支架42的两侧板之间,所述上压板43的下端面设有弧形槽48,U形支架42的封闭端的中部设置一个固定螺母,U形支架42的外设侧一加长螺杆48,加长螺杆48的的下端穿过固定螺母与U形支架42内侧的上压板43固定连接,中板4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弧形槽9,下托板45的上端设有弧形槽9。所述上压板43 和中板
44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板5,导向板5位于U形支架42的两侧,上压板43和中板44通过导向板5可沿U形支架42的两侧板上下滑动。下托板45 的前后两侧各设置一限位块6,两限位块6卡设在槽钢座41的外侧,下托板45 的下端面的中部还设有两个限位柱7,限位柱7的外侧面与滑槽46的内侧面抵靠。在所述分线板3和线缆夹4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绕线柱8,绕线柱8的表面开设有线槽,多余或过长的线缆可绕着在绕线柱8上。
[0022]如图3所示,所述分线板包括底板31和压板32,底板31的上端面并行设置若干弧形槽,压板32的一端与底板31铰接,底板31与底座1固定连接,压板32的另一端的下端面设有插接柱33,底板上另设置一插接孔,插接柱33的下端面对应指向所述插接孔。如图2所示,所述集束环2包括固定座21,固定座21与底座1固定连接,固定座21上设置有束线环22和斜置的调节杆23,所述调节杆23的一端垂向设置有棘爪24,束线环22上对应棘爪24处开设有槽口,槽口的上端环体的外侧面设有若干棘齿25。
[0023]同类别或同一方向的输电线缆可放置在同一个集束环2中,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线分线夹持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集束环、分线板和线缆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夹包括U形支架、上压板、中板和下托板,所述线缆夹滑动设置在槽钢座上,槽钢座为一沿长度方向设有矩形槽的座体,座体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座体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滑槽与矩形槽贯通,U形支架的两个侧板的下端设有滑块,滑块位于矩形槽中并与矩形槽的上端面抵靠,滑块通过连接板与U形支架的侧板一体成型,U形支架的两个侧板与槽钢座的上端面抵靠,上压板、中板和下托板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U形支架的两侧板之间,所述上压板的下端面设有弧形槽,U形支架的封闭端的中部固定一个螺母,U形支架的外设侧一加长螺杆,加长螺杆的下端穿过固定螺母与U形支架内侧的上压板固定连接,中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弧形槽,下托板的上端设有弧形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分线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和中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位于U形支架的两侧,上压板和中板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居昌凯李如思李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惠泽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