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下塑胶、电池、电池包和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31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下塑胶、电池、电池包和用电设备,所述电池下塑胶包括:下塑胶本体,所述下塑胶本体在朝向电芯的侧面设有中间凸起和两个端部凸起,两个所述端部凸起位于所述下塑胶本体的两端,所述中间凸起位于两个所述端部凸起之间;其中,所述端部凸起适于抵压支撑于所述电芯,所述中间凸起的高度小于所述端部凸起的高度以与所述电芯间隔开且适于与所述电芯限定出气流间隙,所述中间凸起设有贯通所述下塑胶本体的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气流间隙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下塑胶,在中间凸起与电芯的上端面之间限定出气流间隙,从而增大中间凸起周围的气流排出量,提升排气效果,保证电池的安全性。保证电池的安全性。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下塑胶、电池、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下塑胶、具有该电池下塑胶的电池、具有该电池的电池包以及具有该电池包的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电池的下塑胶本体在朝向电芯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等高的凸起,使得下塑胶本体在与电芯装配连接后,凸起与电芯的端面贴合,导致设于凸起上的透气结构的透气量不足,无法保证电芯内部有效泄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下塑胶,电芯内的气流可顺畅地排出,利于电池内部快速泄压,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下塑胶,包括:下塑胶本体,所述下塑胶本体在朝向电芯的侧面设有中间凸起和两个端部凸起,两个所述端部凸起位于所述下塑胶本体的两端,所述中间凸起位于两个所述端部凸起之间;其中,所述端部凸起适于抵压支撑于所述电芯,所述中间凸起的高度小于所述端部凸起的高度以与所述电芯间隔开且适于与所述电芯限定出气流间隙,所述中间凸起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下塑胶(1),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塑胶本体(10),所述下塑胶本体(10)在朝向电芯(2)的侧面设有中间凸起(11)和两个端部凸起(13),两个所述端部凸起(13)位于所述下塑胶本体(10)的两端,所述中间凸起(11)位于两个所述端部凸起(13)之间;其中,所述端部凸起(13)适于抵压支撑于所述电芯(2),所述中间凸起(11)的高度小于所述端部凸起(13)的高度以与所述电芯(2)间隔开且适于与所述电芯(2)限定出气流间隙(12),所述中间凸起(11)设有贯通所述下塑胶本体(10)的第一气流通道(113),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13)与所述气流间隙(1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下塑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凸起(11)包括两个间隔开的凸部区域(111),两个所述凸部区域(111)之间形成有透气凹槽(112),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13)形成于所述透气凹槽(112)的底壁,所述凸部区域(111)与所述电芯(2)之间限定出所述气流间隙(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池下塑胶(1),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区域(111)设有贯通所述下塑胶本体(10)的第二气流通道(114),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14)与所述气流间隙(1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池下塑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14)构造为多个透气孔(1141),多个所述透气孔(1141)间隔开分布于所述凸部区域(11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池下塑胶(1),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霞梁金云董红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