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唤醒电路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091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唤醒电路,包括CP信号驱动电路、使能控制电路,CP信号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输入CP信号,其输出端连接使能控制电路,所述使能控制电路的一端连接KL30,另一端连接至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输入端;所述CP信号驱动电路用于基于CP信号来输出控制使能控制电路输出唤醒信号至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输入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电路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采用CP信号进行唤醒控制,使用CP信号作为唤醒信号源,即使充电完成后,充电枪处于插枪的状态,设备可以正常进入休眠状态,减少蓄电池消耗,解决蓄电池馈电的风险。电路抗干扰能力强;电路响应快;电路简单、节约成本。节约成本。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唤醒电路及电动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唤醒电路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动汽车绝大部分都具备车载充电机,也就是常说的交流充电机。当车辆处于休眠状态,充电唤醒OBC、BMS、VCU是充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如何降低功耗、减少蓄电池耗电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可以。
[0003]现有技术中慢充唤醒电路主要是通过CC唤醒,一般常用的做法是使用常电(KL30)经过内部电阻,与充电口CC电阻构成回路,以及二极管、三极管构成唤醒信号,这会导致在充电枪不拔下的时候,BMS或者VCU无法休眠,会始终消耗蓄电池的电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唤醒电路及电动汽车,采用CP信号进行唤醒控制并设置电路保证充电完成后的休眠,减少电量的消耗。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唤醒电路,包括CP信号驱动电路、使能控制电路,CP信号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输入CP 信号,其输出端连接使能控制电路,所述使能控制电路的一端连接KL30,另一端连接至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输入端;所述CP信号驱动电路用于基于CP信号来输出控制使能控制电路输出唤醒信号至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输入端。
[0006]所述CP信号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二极管D1,CP信号输入值二极管D1 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连接至使能控制电路和KL31。
[0007]所述CP信号驱动电路还包括电容C1、C2以及电阻R1、R2,所述电容C1、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Q1的基极和二极管D1的阴极之间,C1的一端连接至D1 的阴极,C1的另一端经电阻R2连接Q1的基极、经电阻R1接KL31电;三极管 Q1的基极经电容C2接地。
[0008]所述CP信号驱动电路还包括串接在电容C1和电阻R2之间的二极管D2,其中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电容C1,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阻R2。
[0009]所述CP信号驱动电路还包括电阻R3,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3连接KL31 电。
[0010]所述使能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2、电阻R3、R5,KL30连接至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经电阻R5连接至三极管Q1的集电极;在电阻R4和R5之间回路中引出端子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连接至KL30电和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输入端。
[0011]所述使能控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3,KL30电经二极管D3后连接至电阻R4 和三极管Q2。
[0012]在电源管理芯片的是能输入端引出端子经电阻R76接KL31电。
[0013]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采用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唤醒电路进行充电唤醒控制。
[001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电路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采用CP信号进行唤醒控制,使用CP信号作为唤醒信号源,即使充电完成后,充电枪处于插枪的状态,设备可以正常进入休眠状态,减少蓄电池消耗,解决蓄电池馈电的风险。电路抗干扰能力强;电路响应快;电路简单、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唤醒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本专利技术专利使用CP信号作为唤醒信号源,即使充电完成后,充电枪处于插枪的状态,设备可以正常进入休眠状态,减少蓄电池消耗,解决蓄电池馈电的风险。具体方案如下:
[0019]如图1所示,本申请采用CP信号作为唤醒的信号源,通过电路设计实现对于充电控制单元的唤醒控制,本申请以电池管理芯片作为充电控制单元为例进行说明。
[0020]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CP信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唤醒电路,包括三极管Q1、 Q2;其中K30电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连接至电池管理芯片PMIC的供电输入端Vin、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4 的另一端经电阻R5连接至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至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入使能引脚EN;在电阻R4、R5之间引出端子连接至三极管Q2的基极。
[0021]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至KL31电;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2连接至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经电容C1连接至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阳极输入CP信号;其中电阻R1一端连接至D2的阳极,另一端连接KL31 电;点从C2一端连接至Q1基极和R2之间,另一端连接至KL31电;三极管Q1 的基极经电阻R3连接至KL31电。
[0022]电源管理芯片PMIC的使能控制引脚EN经电阻R6连接至KL31电。
[0023]KL30、K31电池为整个产品供电,但是在Q2关闭,电源管理芯片没有被使能。由于滤波电路的存在即使充电枪插入,只有CP为1kHz左右的PWM信号时,电流流过Q1触发Q2导通,电源管理芯片的EN引脚为高,电源开始工作。否则电源管理芯片EN引脚为低,无法工作。
[0024]蓄电池常电一般用KL30表示,地一般用KL31表示,多为车身搭铁。通过 KL30、KL31为整个电路供电。供电控制装置会产生低至

12V,高至12V的PWM 信号,当充电枪插入后CP会发出PWM信号;
[0025]当充电时充电枪插入后CP信号为PWM信号,当CP为PWM信号时,电流经过D2、R2、R3使得Q1导通;Q1导通后KL30经电阻R4、R5后接KL31,形成通电回路;电阻R4、R5分压后输入电压值Q2基极使得Q2到通过;三极管Q2导通后KL30经D3后送入到使能端EN,此时EN是高电平,Q1导通后Q2导通,电源管理芯片使能工作;
[0026]当充电完成后,未拔枪时,虽然充电枪未拔出,但是CP是电平信号,由于 R3的存
在,C2会被立即放电至不足以维持Q1导通;唤醒信号会被R6拉低,电源管理芯片进入休眠状态;。
[0027]电路中的C1、R1、C2、R2构成带通滤波,可以增强信号抗干扰能力;D2可以维持Q1导通的能量,在PWM为低电平器件不被关断;D1、D3为防反二极管。
[0028]在充完电由于CP信号有PWM变为电平信号,不足以维持Q1导通,则电源管理芯片使能被拉低而进入修改,这样就可以在充电完成后自动休眠;C1、R1、C2、R2构成带通滤波,可以增强信号抗干扰能力。
[0029]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CP信号驱动电路、使能控制电路,CP信号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输入CP信号,其输出端连接使能控制电路,所述使能控制电路的一端连接KL30,另一端连接至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输入端;所述CP信号驱动电路用于基于CP信号来输出控制使能控制电路输出唤醒信号至电源管理芯片的使能输入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CP信号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二极管D1,CP信号输入值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连接至使能控制电路和KL3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CP信号驱动电路还包括电容C1、C2以及电阻R1、R2,所述电容C1、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Q1的基极和二极管D1的阴极之间,C1的一端连接至D1的阴极,C1的另一端经电阻R2连接Q1的基极、经电阻R1接KL31电;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容C2接地。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CP信号驱动电路还包括串接在电容C1和电阻R2之间的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海滨陆发燕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