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196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保护电路,包括过流保护电路,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池BAT1、保护芯片U1和电流采样电阻RS1,还包括分压可控开关电路,所述分压可控开关电路包括驱动开关、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保护芯片U1的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RS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保护芯片U1的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驱动开关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RS1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阻R2和电阻R3形成一个分压可控开关电路,对充电和放电过程的电流采样电压进行差异分压,当充电接入时,分压电路断开,以实现充电和放电过流保护点的差异设计。电和放电过流保护点的差异设计。电和放电过流保护点的差异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保护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动力电池保护电路,其充电和放电过流的保护参数是一样的,而动力电池的放电倍率通常是充电倍率的5倍以上,传统保护电路只能选择一个大的电流保护点,充电和放电过流保护无法实现差异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保护电路,可以实现充电和放电过流保护点的差异设计。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保护电路,包括过流保护电路,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池BAT1、保护芯片U1和电流采样电阻RS1,还包括分压可控开关电路,所述分压可控开关电路包括驱动开关、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保护芯片U1的引脚2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RS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保护芯片U1的引脚2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驱动开关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RS1的另一端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开关为晶体管Q3,所述晶体管Q3的栅极接充电输入的负极,所述晶体管Q3的源极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RS1连接,所述晶体管Q3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3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晶体管Q3的栅极与充电输入的负极之间串联有电阻R6。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电池BAT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BAT1的负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3的栅极连接于所述电阻R4、电阻R5之间。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压可控开关电路还包括实现偏置线损补偿的电阻R7,所述电阻R7与所述电阻R3及驱动开关构成的支路并联。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压可控开关电路还包括过滤电流凸波的检测的电容C3,所述电容C3与所述电阻R3及驱动开关构成的支路并联。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压可控开关电路还包括加速电流凸波的检测的电容C2,所述电容C2与所述电阻R2并联。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和电容C1,所述保护芯片U1的引脚5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BAT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BAT1的负极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阻R2和电阻R3形成一个分压可控开关电路,对
充电和放电过程的电流采样电压进行差异分压,当充电接入时,分压电路断开,以实现充电和放电过流保护点的差异设计,满足充电和放电过流保护的差异化需求。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方案。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保护电路的实施例一的电路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保护电路的实施例二的电路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保护电路的实施例三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所示,一种动力电池保护电路,包括过流保护电路,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池BAT1、保护芯片U1和电流采样电阻RS1,还包括分压可控开关电路,所述分压可控开关电路包括驱动开关、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保护芯片U1的引脚2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RS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保护芯片U1的引脚2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驱动开关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RS1的另一端连接。
[0023]所述驱动开关为晶体管Q3,所述晶体管Q3的栅极接充电输入的负极C

,所述晶体管Q3的源极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RS1连接,所述晶体管Q3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3连接。
[0024]所述晶体管Q3的栅极与充电输入的负极C

之间串联有电阻R6。
[0025]所述动力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电池BAT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BAT1的负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3的栅极连接于所述电阻R4、电阻R5之间。
[002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保护电路,其工作原理如下:
[0027]1、产品充电过程: 当充电器接入时,充电输入的负极信号<C

>被拉低,晶体管Q3停止工作,此时保护芯片U1的引脚2检测到的电压即为电流采样电阻RS1上的电压。
[0028]2、产品放电过程:当充电器移除时,充电输入的负极信号<C

>浮空,晶体管Q3通过上拉电阻R5的作用开始工作,此时保护芯片U1的引脚2检测到的电压即为电流采样电阻RS1上的电压经R2和R3比例分压后的电压,比正常采样的电压低,达到保护芯片U1的阈值需要更高的电流,从而实现放电电流和充电电流保护点差异。
[0029]3、通过调整电阻R2和电阻R3的阻值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保护电路,包括过流保护电路,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电池BAT1、保护芯片U1和电流采样电阻RS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压可控开关电路,所述分压可控开关电路包括驱动开关、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保护芯片U1的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RS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保护芯片U1的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驱动开关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RS1的另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开关为晶体管Q3,所述晶体管Q3的栅极接充电输入的负极,所述晶体管Q3的源极与所述电流采样电阻RS1连接,所述晶体管Q3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Q3的栅极与充电输入的负极之间串联有电阻R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保护电路还包括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电池BAT1的正极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广
申请(专利权)人: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