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油设备用光杆强制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203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抽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抽油设备用光杆强制润滑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正中设置有润滑腔,所述本体上下两端正中分别开设有与润滑腔连通的上光杆槽和下光杆槽;所述本体可拆卸的设置为左本体和右本体,所述左本体与右本体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且磁极相反的强磁磁铁,所述左本体或右本体上设置有润滑腔连通的润滑嘴。可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固定安装在抽油设备的盘根盒上方的位置上,使用过程中通过润滑嘴加注润滑脂,光杆在上下往复运行过程中得到强制润滑,在光杆上形成一层保护油膜,使井内腐蚀性物质与光杆隔离开,预防和减轻光杆腐蚀,且结构简单,不停井随时可单人安装和拆卸。不停井随时可单人安装和拆卸。不停井随时可单人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油设备用光杆强制润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抽油设备
,具体涉及抽油设备用光杆强制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多使用游梁式抽油设备进行采油,在生产过程中,抽油井的井下抽油杆与光杆连接,光杆与抽油设备连接。但由于部分油井含腐蚀性物质,在油井生产过程中,腐蚀物质与光杆直接接触,使用一段时间,由于腐蚀作用光杆出现麻窝,甚者出现沟槽,造成盘根加不住,漏失严重,甚至黑井口和环境污染的现象;同时井口盘根盒内装有盘根起密封作用,防止井口刺漏,一但光杆腐蚀,盘根紧固程度就会增加,光杆上下运行过程中与盘根长期摩擦,两者之间没有液体润滑降温,接触面摩擦力增大,出现“干磨”的现象,导致盘根磨损严重,密封性变差,井口刺漏现象频发,需频繁更换盘根,腐蚀严重后只能更换光杆来解决问题。
[0003]频繁更换盘根,增加员工劳动强度,重复性工作量大;频繁更换光杆,增加了材料成本支出,长时间的停井造成油井产量的损失,同时停井影响油井时率,特殊井停井时间长将会给正常生产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出现躺井事故。
[0004]为此授权公告号为CN20654549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一种光杆润滑密器;授权公告号为CN20246774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抽油机井光杆润滑密封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20226622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抽油机光杆润滑装置。
[0005]然而上述设备结构复杂,零部件多,安装繁琐,必须停井后多人共同完成操作,不能根据生产需要,不停井随时单人安装和拆卸。
技术内容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停井单人即可安装的光杆强制润滑装置。安装后使光杆在抽油机上下往复运行过程中,光杆和盘根得到强制润滑,同时在光杆上形成一层保护油膜,保护油膜使井内含腐蚀性物质与光杆隔离开,防止光杆腐蚀,达到延长光杆和盘根的使用寿命,减少油气泄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事故,降低材料成本支出和员工劳动强度,提高油井时率,提升油井管理水平的目的。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抽油设备用光杆强制润滑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正中设置有润滑腔,所述本体上下两端正中分别开设有与润滑腔连通的上光杆槽和下光杆槽;
[0009]所述本体可拆卸的设置为左本体和右本体,所述左本体与右本体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且磁极相反的强磁磁铁,所述左本体或右本体上设置有润滑腔连通的润滑嘴。
[0010]作为优化,所述本体整体呈圆柱型,所述左本体与右本体均呈半圆柱型;
[0011]所述润滑腔、上光杆槽和下光杆槽均呈圆柱型,所述上光杆槽与下光杆槽的直径
相等,且均小于润滑腔直径,大于光杆直径。
[0012]作为优化,所述润滑腔内设置有润滑脂。
[0013]作为优化,光杆与下光杆槽之间的空隙,为防止润滑脂渗漏,所述下光杆槽内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0014]作为优化,所述润滑嘴内设置有介质流动方向朝向润滑腔的单向阀。
[0015]作为优化,所述左本体和右本体的底面均设置有用以吸附盘根盒的强磁磁铁。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分离辅助组件,所述分离辅助组件包括两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和把手的分离杆;
[0017]所述左本体与右本体外侧正中均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正中设置有用以连接分离杆上的外螺纹的螺纹孔。
[0018]作为优化,所述连接座下方设置有悬挂头,所述悬挂头上可拆卸地悬挂有若干配重砝码。
[0019]进一步地,所述左本体与右本体的其中一侧通过若干合页铰接。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抽油设备用光杆强制润滑装置,可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固定安装在抽油设备的盘根盒上方的位置上,使用过程中通过润滑嘴加注润滑脂,光杆在上下往复运行过程中得到强制润滑,在光杆上形成一层保护油膜,使井内腐蚀性物质与光杆隔离开,预防和减轻光杆腐蚀,同时增加光杆与盘根直接的润滑,可大幅度减少更换盘根和光杆的次数,减少由于油气泄露造成的环保压力和安全生产事故,延长盘根和光杆的使用寿命,减少材料成本,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降低工作强度,提升油井时率,提高油井产量和油井现场的基础管理水平。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实施例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实施例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实施例3打开状态的正面等轴测示意图;
[0024]图4为实施例3打开状态的背面等轴测示意图。
[0025]其中,1、右本体,2、密封圈,3、分离辅助组件,4、合页;
[0026]101、润滑腔,102、上光杆槽,103、强磁磁铁,104、下光杆槽,105、润滑嘴,106、连接座,107、螺纹孔,108、悬挂头,109、配重砝码;
[0027]301、外螺纹,30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
围。
[00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所示的抽油设备用光杆强制润滑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正中设置有润滑腔101,所述本体上下两端正中分别开设有与润滑腔101连通的上光杆槽102和下光杆槽104;
[0033]所述本体可拆卸的设置为左本体和右本体1,所述左本体与右本体1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且磁极相反的强磁磁铁103,所述左本体或右本体1上设置有润滑腔101连通的润滑嘴105。
[00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整体呈圆柱型,所述左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油设备用光杆强制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正中设置有润滑腔,所述本体上下两端正中分别开设有与润滑腔连通的上光杆槽和下光杆槽;所述本体可拆卸的设置为左本体和右本体,所述左本体与右本体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且磁极相反的强磁磁铁,所述左本体或右本体上设置有润滑腔连通的润滑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设备用光杆强制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整体呈圆柱型,所述左本体与右本体均呈半圆柱型;所述润滑腔、上光杆槽和下光杆槽均呈圆柱型,所述上光杆槽与下光杆槽的直径相等,且均小于润滑腔直径,大于光杆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油设备用光杆强制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腔内设置有润滑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油设备用光杆强制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光杆槽内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芳赵洪涛贾鲁斌孟宪河王爱艳高好勇蒋发明毛光明王爱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