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长地铁隧道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1778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50
一种特长地铁隧道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装置,以有效保障自密实混凝土运输和浇筑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结构简单,易操作。包括支撑结构、混凝土运输及作业装置和动力系统。所述支撑结构的主体由底部框架、横向框架和横梁构成,横向框架设置于底部框架横向两侧,其下端与底部框架固定连接,顶端纵向间隔设置吊耳,且纵向间隔设置的横梁将两侧横向框架连接形成整体支撑框架。所述混凝土运输及作业装置设置在整体支撑框架内,且固定安装在底部框架上,包括罐体、进料斗、出料斗、水箱和减速机。所述动力系统固定安装在底部框架上,包括柴油发电机、控制箱和带动罐体进行运转的动力传输装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长地铁隧道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铁隧道施工机具,特别涉及一种特长地铁隧道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时速轨道交通成为新型、快速、高效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其时速高、站距长,轨道铺设、道床寿命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现浇道床板更换时,需切割伤损道床、布设钢筋等复杂的工艺流程,对前后道床板施工干扰大,可维修性差,而装配式预制板无砟轨道愈来愈受青睐,逐渐代替现浇道床。
[0003]预制板无砟轨道预制板式无砟轨道是将预制轨道板通过板下自密实混凝土调整层,铺设于现场浇筑的具有限位凹槽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上的一种轨道形式,其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质量决定着道床质量的好坏。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要求极高,在铁路线上运输过程中必须保持搅拌状态,基于长大区间隧道轨道铺设,现有的运输装置料斗无法满足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具备搅拌的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特长地铁隧道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装置,以有效保障自密实混凝土运输和浇筑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结构简单,易操作。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的一种特长地铁隧道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支撑结构、混凝土运输及作业装置和动力系统;所述支撑结构的主体由底部框架、横向框架和横梁构成,横向框架设置于底部框架横向两侧,其下端与底部框架固定连接,顶端纵向间隔设置吊耳,且纵向间隔设置的横梁将两侧横向框架连接形成整体支撑框架;所述混凝土运输及作业装置设置在整体支撑框架内,且固定安装在底部框架上,包括罐体、进料斗、出料斗、水箱和减速机;所述动力系统固定安装在底部框架上,包括柴油发电机、控制箱和带动罐体进行运转的动力传输装置。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已浇筑完的地铁道床上通过轨道车将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装置放置在轨道车平板上,通过运输装置动力传输系统保持罐体匀速旋转,能防止自密实混凝土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性能流失等情况;整体支撑框架上适配吊耳,在轨道车将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装置运送至施工现场后,通过铺轨机使用钢丝绳在适配吊耳上调整好吊点后将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装置吊运至浇筑地点,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作业;通过控制箱控制罐体旋转速度来控制出料速度,提高了自密实混凝土灌注的速度与精准性;在容量、易操作性、精准性、效率与安全性上比传统料斗提高了数倍,避免了自密实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性能流失,与浇筑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了在建地铁特长隧道自密实混凝土运输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8]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0009]图1是本技术一种特长地铁隧道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装置的正视图;
[0010]图2是本技术一种特长地铁隧道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装置的中混凝土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0011]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底部框架10、竖梁11、上梁12、斜撑 13、横梁14、吊耳15,罐体20、进料斗21、出料斗22、水箱23、减速机24。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种特长地铁隧道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装置,包括支撑结构、混凝土运输及作业装置和动力系统。所述支撑结构的主体由底部框架10、横向框架和横梁14构成,横向框架设置于底部框架10横向两侧,其下端与底部框架10固定连接,顶端纵向间隔设置吊耳 14,且纵向间隔设置的横梁14将两侧横向框架连接形成整体支撑框架。所述混凝土运输及作业装置设置在整体支撑框架内,且固定安装在底部框架10上,包括罐体20、进料斗21、出料斗22、水箱23和减速机24。所述动力系统固定安装在底部框架10上,包括柴油发电机、控制箱和带动罐体20进行运转的动力传输装置。
[0014]在已浇筑完的地铁道床上通过轨道车将该特长地铁隧道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装置放置在轨道车平板上,通过动力系统保持罐体20匀速旋转,能防止自密实混凝土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性能流失等情况。整体支撑框架上适配吊耳14,在轨道车将该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装置运送至施工现场后,通过铺轨机使用钢丝绳在适配吊耳14上调整好吊点后将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装置吊运至浇筑地点,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作业。通过控制箱控制罐体20旋转速度来控制出料速度,提高了自密实混凝土灌注的速度与精准性。在容量、易操作性、精准性、效率与安全性上比传统料斗提高了数倍,避免了自密实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性能流失,与浇筑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如长距离运输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出现凝结后,在浇筑过程中因重心偏移出现的侧翻等,有效解决了在建地铁特长隧道自密实混凝土运输困难的问题,
[0015]参照图1,所述横向框架包括竖梁11、上梁12和斜撑13,竖梁11 纵向间隔设置,下端与底部框架10焊接,上梁12两端与竖梁11上端焊接,斜撑13设置在上梁12与竖梁11之间,以及竖梁11与底部框架10 之间。为提高整体支撑框架的强度,所述横向框架外纵向两侧外设置两端分别与竖梁11、底部框架10焊接。
[0016]所述动力系统中柴油发电机、控制箱和动力传输装置的具体结构与现有混凝土输送罐车类似,在本技术中集成安装在底部框架10上。
[0017]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种特长地铁隧道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装置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长地铁隧道自密实混凝土运输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支撑结构、混凝土运输及作业装置和动力系统;所述支撑结构的主体由底部框架(10)、横向框架和横梁(14)构成,横向框架设置于底部框架(10)横向两侧,其下端与底部框架(10)固定连接,顶端纵向间隔设置吊耳(15),且纵向间隔设置的横梁(14)将两侧横向框架连接形成整体支撑框架;所述混凝土运输及作业装置设置在整体支撑框架内,且固定安装在底部框架(10)上,包括罐体(20)、进料斗(21)、出料斗(22)、水箱(23)和减速机(24);所述动力系统固定安装在底部框架(10)上,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岩崔晓强何萍萍闫红涛马欢何缙闵会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