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酶制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127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酶制剂反应釜搅拌装置,涉及化学反应釜技术领域,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右侧设置有自动排气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支撑框和螺旋式叶片,所述支撑框固定安装在反应釜本体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工作,可带动搅拌杆进行旋转,同时促使螺旋式叶片和消泡杆旋转,旋转的螺旋式叶片会带动酶制剂产品在反应釜本体的内腔中流动,实现搅拌消泡的功能,旋转的消泡杆会带动锥形齿旋转,通过锥形齿来对气泡进行切割,实现剪切消泡的功能,有效降低酶制剂产品内部气泡的含量,提高酶制剂产品的缩孔率,保障酶制剂产品的质量。障酶制剂产品的质量。障酶制剂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酶制剂反应釜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学反应釜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酶制剂反应釜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酶制剂是指从生物中提取的具有酶特性的一类物质,主要作用是催化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改进食品加工方法,市场主要的酶制剂有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植酸酶等,除植酸酶有单一产品外,其余饲用酶制剂大多是包含多种酶的复合制剂,复合酶制剂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反应釜。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1、常见的反应釜不具备搅拌消泡的功能,酶制剂产品的内部含有较多的气泡,不对其进行处理,会影响酶制剂产品的缩孔率,导致酶制剂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
[0004]2、常见的反应釜不具备自动排气的功能,酶制剂产品在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气体,不对其进行及时的排放,会影响反应釜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酶制剂反应釜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复合酶制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右侧设置有自动排气机构。
[0008]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支撑框和螺旋式叶片,所述支撑框固定安装在反应釜本体的顶部,所述支撑框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延伸至支撑框的内腔中转动连接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
[0009]所述自动排气机构包括连接排气阀,所述连接排气阀固定连接在反应釜本体的右侧,所述连接排气阀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自动排气筒,所述自动排气筒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弹性件。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机座的外壁上焊接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远离电机座的一侧与支撑框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电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搅拌杆的底部延伸至反应釜本体的内腔中,所述螺旋式叶片固定安装在搅拌杆的外壁上,所述搅拌杆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消泡杆。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消泡杆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锥形齿。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性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封
板,所述移动封板活动连接在自动排气筒的内腔中,所述自动排气筒的右侧开设有排气孔。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自动排气筒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橡胶连接管,所述橡胶连接管的右侧内腔中活动插接有净化弯管,所述净化弯管的内腔中设置有活性炭填充物。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6]1、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酶制剂反应釜搅拌装置,采用驱动电机、搅拌杆、螺旋式叶片、消泡杆和锥形齿的结合,控制驱动电机工作,可带动搅拌杆进行旋转,同时促使螺旋式叶片和消泡杆旋转,旋转的螺旋式叶片会带动酶制剂产品在反应釜本体的内腔中流动,实现搅拌消泡的功能,旋转的消泡杆会带动锥形齿旋转,通过锥形齿来对气泡进行切割,实现剪切消泡的功能,有效降低酶制剂产品内部气泡的含量,提高酶制剂产品的缩孔率,保障酶制剂产品的质量。
[0017]2、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酶制剂反应釜搅拌装置,采用连接排气阀、自动排气筒、弹性件、移动封板和净化弯管的结合,控制连接排气阀开启,将反应釜本体的内腔与自动排气筒的内腔连通,反应釜本体内腔中的气体会推动移动封板拉伸弹性件进行移动,促使移动封板解除对自动排气筒内腔的封闭状态,反应釜本体内的气体随之通过净化弯管排放出,进而实现自动对反应釜本体内腔中的气体进行排放的功能,避免气体在反应釜本体内汇集较多会影响其安全的问题,提升本装置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消泡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自动排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反应釜本体;2、支撑架;
[0023]3、搅拌机构;31、支撑框;32、螺纹杆;33、电机座;34、驱动电机;35、滑动架;36、搅拌杆;37、螺旋式叶片;38、消泡杆;381、固定套;382、锥形齿;
[0024]4、自动排气机构;41、连接排气阀;42、自动排气筒;43、固定座;44、弹性件;45、移动封板;46、排气孔;47、橡胶连接管;48、净化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酶制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1,反应釜本体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搅拌机构3,反应釜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自动排气机构4,搅拌机构3包括支撑框31和螺旋式叶片37,支撑框31固定安装在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支撑框3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2,螺纹杆32的底部延伸至支撑框31的内腔中转动连接有电机座33,电机座33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4,自动排气机构4包括连接排气阀41,连接排气阀41固定连接在反应釜本体1的右侧,连接排气阀4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自动排气筒42,自动排气筒42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固定座43,
固定座43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弹性件44,手动旋转螺纹杆32,使得电机座33通过滑动架35在支撑框31的内腔中滑动,对搅拌杆36的高度进行微调,便于本装置的使用。
[0028]实施例2
[0029]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电机座33的外壁上焊接有滑动架35,滑动架35远离电机座33的一侧与支撑框31的内壁滑动连接,驱动电机34的输出轴延伸至电机座3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36,搅拌杆36的底部延伸至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中,螺旋式叶片37固定安装在搅拌杆36的外壁上,搅拌杆36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消泡杆38,消泡杆38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固定套381,固定套381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锥形齿382,控制驱动电机34工作,可带动搅拌杆36进行旋转,同时促使螺旋式叶片37和消泡杆38旋转,旋转的螺旋式叶片37会带动酶制剂产品在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中流动,实现搅拌消泡的功能,旋转的消泡杆38会带动锥形齿382旋转,通过锥形齿382来对气泡进行切割,实现剪切消泡的功能,有效降低酶制剂产品内部气泡的含量,提高酶制剂产品的缩孔率。
[0030]实施例3
[0031]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酶制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搅拌机构(3),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自动排气机构(4);所述搅拌机构(3)包括支撑框(31)和螺旋式叶片(37),所述支撑框(31)固定安装在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所述支撑框(3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2),所述螺纹杆(32)的底部延伸至支撑框(31)的内腔中转动连接有电机座(33),所述电机座(33)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4);所述自动排气机构(4)包括连接排气阀(41),所述连接排气阀(41)固定连接在反应釜本体(1)的右侧,所述连接排气阀(4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自动排气筒(42),所述自动排气筒(42)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固定座(43),所述固定座(43)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弹性件(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酶制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座(33)的外壁上焊接有滑动架(35),所述滑动架(35)远离电机座(33)的一侧与支撑框(31)的内壁滑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有琦贡建宏邹峰张宁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德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