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084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制造方法,该模具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作具有待倒模产品的模具框架;S2、制备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S3、将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填充模具框架形成硬质聚氨酯泡沫,并静置预设时间;S4、待硬质聚氨酯泡沫成型后,取出硬质聚氨酯泡沫内部的待倒模产品,以此得到模具;S5、对模具进行修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具制造方法采用硬质聚氨酯作为原料制备模具,相较于现有的通过石膏粉以及玻璃水混合制备模具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具制备方法大大降低了制备成本并缩减的模具固化成型的耗时,并且,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所制备的模具能够有效避免粉尘的产生,以此减轻模具制备以及使用时对环境的污染。时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应用领域很广,儿童玩具上许多部件在加工中都需要用到注塑模具进行成型加工。
[0003]然而,目前传统的模具制造方法是采用灰胶板支座框架,并采用石膏粉以及玻璃水混合导入框架中固化形成模具,这种模具制造方法不仅成本高且固化时间长,以至于模具制造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模具制造方法成本高、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模具制造方法。
[0005]一种模具制造方法,该模具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作具有待倒模产品的模具框架;S2、制备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S3、将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填充模具框架形成硬质聚氨酯泡沫,并静置预设时间;S4、待硬质聚氨酯泡沫成型后,取出硬质聚氨酯泡沫内部的待倒模产品,以此得到模具;S5、对模具进行修整。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1中的模具框架采用木板或胶板作为框架材料。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2还包括如下步骤:S21、取7份

9份的异氰酸酯以及50份的低聚物多元醇制备黑剂;S22、取50份的低聚物多元醇、6份

8份的扩链交联剂、一定量的发泡剂、一定量的泡沫稳定剂以及一定量的催化剂制备白剂;S22、取质量比例为0.9份的黑剂以及1.1份的白剂在室温条件下混合均匀,得到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21包括如下步骤:S211、取预设质量的低聚物多元醇加入至三口烧瓶中,抽真空脱水至无气泡产生,并冷却至室温;S212、取预设质量的异氰酸酯加入至三口烧瓶中,80℃反应1.5h后,冷却至室温后密封备用。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211中的低聚物多元醇包括聚碳酸酯二醇
PCDL10、聚碳酸酯二醇PCDL20、聚碳酸酯二醇N

981、聚碳酸酯二醇T4691以及聚碳酸酯二醇CD210中的一种。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212中的异氰酸酯包括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以及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中的一种。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22包括如下步骤:S221、取预设质量的低聚物多元醇以及扩链交联剂按比例加入至三口烧瓶中,在110℃

120℃下抽真空至

0.1MPa进行真空脱水至无气泡产生,并冷却至室温;S222、待三口烧瓶中的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向三口烧瓶中加入预设质量的发泡剂、泡沫稳定剂、开孔剂以及催化剂,并搅拌均匀后密封备用。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221中的低聚物多元醇包括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2000、聚己二酸乙二醇丙二醇酯二醇EP56、聚碳酸酯二醇PCDL10、聚碳酸酯二醇PCDL20以及聚碳酸酯二醇200N中的一种。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222中的扩链交联剂包括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甲基丙二醇以及三羟甲基丙烷中的一种。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发泡剂为去离子水。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泡沫稳定剂为DC198、DC5103、B8681以及AK

8818中的一种。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开孔机为NiaxL

6164以及Desmophen 41WB01中的一种。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222中的催化剂为二甲基环己胺。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将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加热至25℃

40℃,并填充至模具框架内固化5min

30min,形成硬质聚氨酯泡沫。
[0019]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模具制造方法采用硬质聚氨酯作为原料制备模具,相较于现有的通过石膏粉以及玻璃水混合制备模具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模具制备方法大大降低了制备成本并缩减的模具固化成型的耗时,并且,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所制备的模具能够有效避免粉尘的产生,以此减轻模具制备以及使用时对环境的污染。此外,硬质聚氨酯泡沫制成的模具具有更好的温敏特性、形状记忆能力以及力学性能,从而更有利于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结构完整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下文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制作具有待倒模产品的模具框架;S2、制备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S3、将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填充至所述模具框架形成硬质聚氨酯泡沫,并静置预设时间;S4、待硬质聚氨酯泡沫成型后,取出硬质聚氨酯泡沫内部的所述待倒模产品,以此得到模具;S5、对所述模具进行修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所述模具框架采用木板或胶板作为框架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还包括如下步骤:S21、取7份

9份的异氰酸酯以及50份的低聚物多元醇制备黑剂;S22、取50份的低聚物多元醇、6份

8份的扩链交联剂、一定量的发泡剂、一定量的泡沫稳定剂以及一定量的催化剂制备白剂;S22、取质量比例为0.9份的黑剂以及1.1份的白剂在室温条件下混合均匀,得到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包括如下步骤:S211、取预设质量的低聚物多元醇加入至三口烧瓶中,抽真空脱水至无气泡产生,并冷却至室温;S212、取预设质量的异氰酸酯加入至三口烧瓶中,80℃反应1.5h后,冷却至室温后密封备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1中的低聚物多元醇包括聚碳酸酯二醇PCDL10、聚碳酸酯二醇PCDL20、聚碳酸酯二醇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刚黄幼力蒲永春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鼎冠塑胶玩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