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集中供热基础上的住宅五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023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空调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集中供热基础上的住宅五恒方法,包括:集中供冷供热系统、风冷热泵机组、空气处理机组、毛细管网辐射末端对接与控制,通过将市政热网的集中供冷供热量提供给室内各供冷供热末端和空气处理机组的降温升温段,保障用户的基本用冷用热,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小五恒系统中风冷热泵机组的承担负荷,使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灵活调节机组出力,在冬季室外温度较低时,减少风冷热泵结霜的现象,保障系统冬季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尽可能提高风冷热泵一体机工作时的COP,提升机组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集中供热基础上的住宅五恒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空调
,涉及一种基于集中供热基础上的住宅五恒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集中供热系统,用户在使用时虽价格较为稳定合理,但受制于恒定的供回水温度,即供热量的范围具有局限性,仅能保证基本的生活甚至生存需求,无法做到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行灵活调节,也不能根据不同用户对室内环境的不同偏好实现人性化的调节,更是远远达不到舒适的标准,用户也无法根据自己此时此刻的冷暖感受自行调节,此外,虽然国家大力倡导按需供热、根据各户的用热量进行收费,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采暖季的收费标准依旧按照面积均摊法以单位平方米的价格进行计算,这就导致用户无法根据自己实际的用热需求来调节供热量,室内各参数也无法保持恒定,更有用户,在冬季集中供热的时间段内,因室内环境过热,通过打开空调制冷或开窗通风的方式来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这种冷热抵消的现象造成了能源的严重浪费,而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在少数,由此可知,仅采用集中供热远远无法保证用户末端的真正需求,也无法将室内环境维持在令人舒适的范围。
[0003]现阶段市场上虽存在有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保证室内五恒的系统,五恒即代表恒温、恒氧、恒湿、恒静、恒洁,这种系统能够使得室内环境中的各项参数指标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前期更多的应用于洁净厂房、高精度实验室、医院手术室等对室内环境有着极为苛刻要求的地方,但随着近年来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五恒系统逐渐将住宅建筑扩展为受众群体,可由于该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高,且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基础构造(即保温、防潮、隔热等性能)有着一定的要求,以及受限于系统中风冷热泵的容量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五恒系统目前更多的则是作为一种健康、舒适的设计理念来宣传,并没有走进百姓的家中,反而成为了一种令部分中高端小区抬高房价、牟取暴利的噱头,这与该系统发展的初衷大相径庭,除此之外,五恒系统在民用住宅方面的落地实例更是屈指可数,设计方更多的也是选择了沿袭集中供热的传统设计思路。
[0004]常规的住宅、公共建筑多采用集中供热系统,极少数采用五恒系统,目前,也未出现能将集中供热系统与五恒系统相结合、使其二者共同作用的综合系统。因此,需要一种更加合理的方案,可以解决集中供热系统与五恒系统之间的矛盾点,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利用集中供热系统提供共性需求,结合五恒系统满足个性需求营造了良好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维持良好的空气品质,让两者缺陷互补的同时也节约了能源,减小了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增大了五恒系统在实际工程中落地的可能,让理念变为现实。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集中供热基础上的住宅五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一:在住宅内安装集中供冷供热系统,使得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外部水路连通
统一集中供冷供热管路经过一次网换热后供给住宅的低温冷水或高温热水,将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内部水路分为两路,使得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第一水路循环连通至第一热交换器的主端、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第二水路循环连通至第二热交换器的主端;
[0007]步骤二:在住宅内安装风冷热泵机组,将风冷热泵机组的水路分为两路,分别为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风冷热泵机组用于对住宅内提供热水或冷水,风冷热泵机组内设有压缩机、水泵、换热器;
[0008]步骤三:在住宅内安装空气处理机组,将空气处理机组的进风通道、排风通道分别管道连通住宅的室内外,在进风通道、排风通道上分别设置风机,使得进风通道进入住宅室内前依序经过过滤网、第四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加湿器、消声板,将第二热交换器的从端循环连通至第三热交换器主端上,在第二热交换器的从端循环水路上安装第二水泵,将风冷热泵机组的第二水路循环连通至第四热交换器主端上,空气处理机组用于将来自室外的新风依序经过过滤、制冷或加热、加湿、消声后供向住宅内部;
[0009]步骤四:在住宅室内安装毛细管网辐射末端,将第一热交换器的从端循环连通至毛细管网辐射末端,在第一热交换器的从端循环水路上安装第一水泵,将风冷热泵机组的第一水路循环连通至毛细管网辐射末端,毛细管网辐射末端用于对住宅内进行热量交换以调节住宅内的温度;
[0010]步骤五:在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风冷热泵机组的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第一热交换器的从端循环水路、第二热交换器的从端循环水路上分别安装阀门;
[0011]步骤六:按照供冷供热季、过渡季的需求调节各阀门的开合及流量、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的启停、流速与流量,满足不同用户对住宅内五恒的需求。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毛细管网辐射末端连接有对流散热器、地热盘管、毛细管。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阀门采用电控流量调节阀,阀门电连接至室内控制器;采用电控阀门可以通过遥控器设置温度后室内控制器根据设置温度自动调节各阀门的流量调节,更加智能化。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供冷供热季时,开启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风冷热泵机组的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第一热交换器的从端循环水路、第二热交换器的从端循环水路上的阀门,集中供冷供热系统通过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间接对住宅室内及空气处理机组提供制冷或供热,风冷热泵机组对住宅室内及空气处理机组提供制冷或供热补充;供冷供热季期间,集中供冷供热系统侧:经过一次网换热后所供给的低温冷水或高温热水分别通过第一热交换器和毛细管网辐射末端进行换热、第二热交换器和空气处理机组进行换热,保障原有集中供冷供热的效果;风冷热泵机组侧:产生的冷热水,一路供向毛细管网辐射末端进行补充或调节;另一路则供给空气处理机组,与流经空气处理机组的室外新风进行换热;空气处理机组侧:来自室外的新风依序经过空气处理机组的处理后供向室内;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空气处理机组与风冷热泵机组联合作用保证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同时提供恒温、恒氧、恒湿、恒静、恒洁的五恒室内环境,满足对室内环境的要求。
[0015]更优的,所述步骤六中,通过动态调节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第一热交换器的从端循环水路、第二热交换器的从端循环水路上的阀门控制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对住宅室内毛细管网辐射末端及空气处理机组的供冷供热速度,进而控制住宅内的恒
温和恒湿;当住宅室内温度过高需要降低时,通过降低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阀门的流量,关小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热源供给,同时能够通过降低第一热交换器的从端循环水路的阀门的流量,减小第一热交换器对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端热量的转移比率,最终达到降低住宅室内温度的目的;当住宅室内温度过低需要升高时,则正好相反,通过调节对应的阀门增大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热源供给量以及第一热交换器对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端热量的转移比率,进而达到升高住宅室内温度的目的,通过调节第二热交换器的热量转移比率可以调节空气处理机组向住宅室内送风的温度与湿度。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过渡季时,开启风冷热泵机组的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上的阀门,关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集中供热基础上的住宅五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住宅内安装集中供冷供热系统(1),使得集中供冷供热系统(1)外部水路连通统一集中供冷供热管路经过一次网换热后供给住宅的低温冷水或高温热水,将集中供冷供热系统(1)的内部水路分为两路,使得集中供冷供热系统(1)的第一水路循环连通至第一热交换器(5)的主端、集中供冷供热系统(1)的第二水路循环连通至第二热交换器(6)的主端;步骤二:在住宅内安装风冷热泵机组(2),将风冷热泵机组(2)的水路分为两路,分别为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步骤三:在住宅内安装空气处理机组(3),将空气处理机组(3)的进风通道(7)、排风通道(12)分别管道连通住宅的室内外,在进风通道(7)、排风通道(12)上分别设置风机(16),使得进风通道(7)进入住宅室内前依序经过过滤网(13)、第四热交换器(11)、第三热交换器(8)、加湿器(14)、消声板(15),将第二热交换器(6)的从端循环连通至第三热交换器(8)主端上,在第二热交换器(6)的从端循环水路上安装第二水泵(10),将风冷热泵机组(2)的第二水路循环连通至第四热交换器(11)主端上;步骤四:在住宅室内安装毛细管网辐射末端(4),将第一热交换器(5)的从端循环连通至毛细管网辐射末端(4),在第一热交换器(5)的从端循环水路上安装第一水泵(9),将风冷热泵机组(2)的第一水路循环连通至毛细管网辐射末端(4);步骤五:在集中供冷供热系统(1)的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风冷热泵机组(2)的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第一热交换器(5)的从端循环水路、第二热交换器(6)的从端循环水路上分别安装阀门(17);步骤六:按照供冷供热季、过渡季的需求调节各阀门(17)的开合及流量、第一水泵(9)和第二水泵(10)的启停、流速与流量,满足不同用户对住宅内五恒的需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中供热基础上的住宅五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毛细管网辐射末端(4)连接有对流散热器、地热盘管、毛细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昊周敏侯占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