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叠合板接缝处防漏浆节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014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23
一种预制叠合板接缝处防漏浆节点结构,包括预制叠合板、弹性支撑件、支撑模板,两块预制叠合板之间的间隙形成后浇带,预制叠合板设置有相对的预留槽;弹性支撑件沿所述后浇带的长度方向贴合在所述预留槽下表面,所述支撑模板向上装配到后浇带下方,并且使所述支撑模板紧贴两侧的所述弹性支撑件,以使弹性支撑件发生弹性形变后填充所述支撑模板与所述预留槽之间的空间。本方案通过设置相对的预留槽、弹性支撑件,在预制叠合板及其他现浇混凝土的重力的作用下,弹性支撑件发生微小变形,此变形补偿预制叠合板或者支撑模板的翘曲,解决板缝处漏浆的问题,减少后期漏浆清理的工作量。减少后期漏浆清理的工作量。减少后期漏浆清理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叠合板接缝处防漏浆节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
,特别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板接缝处防漏浆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愈发广泛,装配式预制叠合板构件是装配式建筑中必用的构件,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是由预制叠合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是如今建筑行业常用到的一种建筑板材,能广泛用于各种房屋建筑工程。
[000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中,由于运输以及吊装、搬运的原因,尺寸有所限制,大板块的预制叠合板需要拆分成两块,预制叠合板的拼缝处一般是需要设置后浇带,目的是有效保证两块预制叠合板之间的连接稳定,在现场通过现浇接缝进行连接,再浇筑混凝土达到等同现浇板的受力性能。预制叠合板与现浇部分的后浇带,现有的现浇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如附图1所示,其中包含预制叠合板91、钢板92、支撑模块93,需要在两块预制叠合板91的下方做支撑,使用支撑模块93将钢板92固定在两块预制叠合板91的后浇带下方,预制叠合板91与底部支撑模块93之间存在有板缝,因为模板的平整度及预制构件的摆放的水平度的差异,在现场浇筑混凝土时会造成漏浆,漏浆位置如附图1中的两个箭头所示,目前的做法可参考附图2和附图3,目前做法是在该板缝处贴有堵漏胶条94,然后进行现场浇筑混凝土。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时候发现,在目前的施工技术中是在预制叠合板91底部设置支撑模块93及支撑系统以浇筑成型现浇体,由于预制叠合板91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在叠合板吊装就位后在板缝处贴堵漏胶条94,并且完成现浇作业后还需要在拆模后撕除堵漏胶条94、铲除溢出浆体,这种做法影响美观且费时费力。
[0004]有鉴于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叠合板吊装就位后在板缝处贴堵漏胶条及拆模后撕除胶条、铲除溢出浆体的做法存在影响美观且费时费力的问题,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板接缝处防漏浆节点结构,其目的是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叠合板吊装就位后在板缝处贴堵漏胶条及拆模后撕除胶条、铲除溢出浆体的做法存在影响美观且费时费力的问题,以防止漏浆、减少后期漏浆清理的工作量。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预制叠合板接缝处防漏浆节点结构,用于相邻的两块预制叠合板之间后浇带的浇筑施工作业,其创新点在于:
[0007]所述防漏浆节点结构包括预制叠合板、弹性支撑件、支撑模板;
[0008]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平行放置;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有后浇带;两个所述预制叠合板在后浇带的板面下方设置有相对的预留槽;所述预留槽沿所述后浇带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所述预留槽的下表面沿所述后浇带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贴合
区域;
[0009]所述弹性支撑件沿所述后浇带的长度方向贴合在所述预留槽下表面的贴合区域上,所述弹性支撑件上朝向所述后浇带长度中心线的厚度大于朝向两边外侧的厚度;
[0010]所述支撑模板沿所述后浇带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于所述后浇带的下方;所述支撑模板的上表面两侧抵住所述弹性支撑件;
[0011]所述防漏浆节点结构被配置成:在装配状态下,所述支撑模板向上装配到后浇带下方,并且使所述支撑模板紧贴两侧的所述弹性支撑件,以使弹性支撑件发生弹性形变后填充所述支撑模板与所述预留槽之间的空间。
[0012]本技术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13]1.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通过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在现浇施工时的研究,针对目前做法中叠合板吊装就位后在板缝处贴堵漏胶条及拆模后撕除胶条、铲除溢出浆体的做法存在影响美观且费时费力的问题,设计出了本技术的方案,本方案中通过在预制叠合板设置相对的预留槽,在装配状态下,所述支撑模板及所述弹性支撑件向上装配到后浇带下方,并且使两侧的所述弹性支撑件紧贴两相对的所述预留槽上,以使弹性支撑件发生弹性形变后填满所述支撑模板与所述预留槽之间的空间,同时在现场浇筑的过程中,在预制叠合板及其他现浇混凝土的重力的作用下,弹性支撑件发生微小变形,此变形补偿预制叠合板或者支撑模板的翘曲,解决板缝处漏浆的问题。
[0014]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满足更好的装配要求,以及节省支撑模板的材料,两个预留槽的相对远端侧壁之间的距离为D,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之间的间隙距离为L,所述支撑模板的宽度为W,满足D>W>L。
[0015]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能够让朝向中心收到形变力大的部位更好得与支撑模板配合,使装配后的弹性支撑件紧密贴合在支撑模板与所述预留槽之间,所述弹性支撑件朝向所述后浇带长度中心线的厚度为4~6mm,所述弹性支撑件朝向两边外侧的厚度为2~3mm;具体的,所述预留槽的形状与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形状相匹配。
[0016]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提高贴合效果,使弹性支撑件后局部紧密贴合,提高防漏浆的能力,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下表面至少部分设置有波浪状的压合面,所述压合面靠近所述后浇带长度中心线的位置设置,此部位与支撑模板的上表面贴合后受到挤压形变,波浪状的峰谷之间彼此挤压靠近,从而填充满所有空间。
[0017]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支撑件采用抗氧化尼龙胶条制得,取材方便,可重复使用,而且弹性变形的幅度符合使用要求。
[0018]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19]7.在本技术中,术语“中心”、“上”、“下”、“轴向”、“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装配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0]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1]由于上述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22]1. 本技术的应用,通过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在现浇施工时的研究,针对目前做法中叠合板吊装就位后在板缝处贴堵漏胶条及拆模后撕除胶条、铲除溢出浆体的做法存在影响美观且费时费力的问题,设计出了本技术的方案,本方案中通过在预制叠合板设置相对的预留槽,在装配状态下,所述支撑模板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叠合板接缝处防漏浆节点结构,用于相邻的两块预制叠合板之间后浇带的浇筑施工作业,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浆节点结构包括预制叠合板、弹性支撑件、支撑模板;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平行放置;相邻两块所述预制叠合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有后浇带;两个所述预制叠合板在后浇带的板面下方设置有相对的预留槽;所述预留槽沿所述后浇带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所述预留槽的下表面沿所述后浇带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贴合区域;所述弹性支撑件沿所述后浇带的长度方向贴合在所述预留槽下表面的贴合区域上,所述弹性支撑件上朝向所述后浇带长度中心线的厚度大于朝向两边外侧的厚度;所述支撑模板沿所述后浇带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于所述后浇带的下方;所述支撑模板的上表面两侧抵住所述弹性支撑件;所述防漏浆节点结构被配置成:在装配状态下,所述支撑模板向上装配到后浇带下方,并且使所述支撑模板紧贴两侧的所述弹性支撑件,以使弹性支撑件发生弹性形变后填充所述支撑模板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炜陆和燕张雅兰丁国印戚正晔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旭杰绿建装配式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